紫外线对皮肤有何危害?
阳光中的紫外线虽然有诸多好处,例如使人身心愉悦,消毒,合成维生素D3等。不过长期暴晒却能带来许多皮肤问题。
1.导致皮肤出现红斑、色斑等日晒伤;
2.导致皮肤光免疫抑制:在曝光部位,容易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出现皮赘、老年疣等问题;
3.导致皮肤光老化,曝光部位的皱纹远远多于非曝光部位。
4.导致皮肤肿瘤:一生当中一半的紫外线照射来自于18岁之前。因此18岁之前的防晒能减少85%的罹患皮肤癌的机率。在美国,四分之一的人在一生当中会出现皮肤肿瘤;皮肤肿瘤的发生率甚至超过了其他所有肿瘤的总和。这和西方人喜欢日光浴、喜欢晒太阳是分不开的。因此,阳光对皮肤的伤害不仅仅是晒黑,还包括光免疫抑制、光老化和光致癌。
所以防晒也是我们减缓皮肤衰老预防皮肤病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何正确的涂抹防晒霜?
首先,在涂抹防晒霜之前应涂抹保湿霜,不要直接把防晒霜直接涂在皮肤上,因为防晒霜的保湿效果并不能满足肌肤的需求。然后,取适量防晒霜涂于掌心,揉匀后轻拍在全面部,包括眼周、口周等部位。不要直接在面部皮肤上涂抹,否则很容易造成毛孔堵塞。而且防晒霜相对油腻厚重,用涂抹的方式很难涂抹均匀。
防晒霜需要涂多大的量才足够?
测定SPF值时,样品(防晒霜)的用量是2毫克/平方厘米。这意味着,实际生活中我们也要用到这个量才能得到商品所宣称的防护效果。然而绝大多数人的使用量都远低于这个值。根据一项调查,所有被调查对象防晒霜用量的中值只有0.5毫克/平方厘米。也就是说,实际得到的防晒倍数只有标注值的1/16。那么,应该涂多少量才足够呢?全面部的量应该为蚕豆大小或者一元钱硬币大小。
防晒霜为什么要在出门前半小时涂?出门前临时涂不行吗?
防晒霜分为化学防晒剂和物理防晒剂。物理防晒剂包括二氧化钛和氧化锌,通过对紫外线的折射和散射起到防晒作用,涂抹后马上生效,不需被皮肤吸收,对皮肤的刺激性也要小一些。化学防晒剂包括如肉桂酸盐、对氨基苯甲酸等紫外线吸收剂。这种类型的防晒霜需要被皮肤吸收后,与皮肤中的蛋白质结合,才能起到吸收紫外线的作用。因此要在出门前半小时使用。
冬天还需要涂抹防晒霜吗?
冬季紫外线不比夏天少!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阳光中的紫外线吧。紫外线分为三种: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和短波紫外线(UVC)。其中UVC全部被臭氧层吸收,不能到达地面;UVB可以穿透到表皮以及真皮浅层,引起曝光部位的红斑、水泡、色斑,因此UVB又称晒伤光谱。UVA的穿透要更深一些,可以到达表皮及真皮的各层。UVA主要引起晒黑以及皮肤松弛、皱纹、老年斑、老年疣等问题。UVA的辐照量没有季节差异,因此,一年四季都要使用防晒霜保护皮肤。因此,冬季防晒也马虎不得。建议外涂SPF值15的防晒霜,雪天外出或冰雪运动时,紫外线比平时格外强烈,尤其要注意防晒。
室内也需要涂防晒霜吗?
“日光灯族”平均被“晒”八小时。北方冬天的日照明显缩短,下午四五点钟,人们就要开始利用室内日光灯照明,尤其是学生、办公室人员等日光灯族,每天“晒”日光灯的时间达到八小时甚至更长。日光灯照射一样会产生紫外线,虽然强度不高,但累积起来也是相当惊人的。
为什么阴天和雨雪天气也要涂防晒霜呢?
如果我们夏季去海边的时候赶上阴天,大部分人会忘记涂防晒霜。结果一天下来,虽然没有人被晒红、出水泡,但所有人的肤色都变得黝黑暗沉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云层只能遮住部分的可见光以及中波紫外线。但是长波紫外线可以轻易地穿透云层,使我们的皮肤晒黑、老化。因此即使在阴天或者雨雪天气也要涂防晒霜。
杀蚊灯和消毒灯能让人晒黑吗?
紫外线消毒灯需慎用。除了日光灯外,更需要警惕的是紫外线消毒灯。许多消费者购买紫外线灯用于家庭杀菌消毒,甚至兼作照明工具。消毒灯中的紫外线比阳光中的紫外线高出一倍甚至好几倍。紫外线辐射会直接破坏人体免疫系统,杀伤白细胞,损害核酸与蛋白质的化学键,引起遗传基因(DNA)的变异。长期接受过量紫外线辐射,会引起人体免疫机能的减退,导致皮肤弹性组织变性、角化、甚至癌变。
小时候怎么不怕晒呢?我小时侯从不防晒,脸上也没长斑。现在我每天都涂防晒霜,怎么脸上的斑还是越来越多?
紫外线的损伤是一个逐渐累计的过程。如果我们把每个人抵御紫外线的能力比喻成阳光本钱,那么当这个本钱被耗尽的时候,脸上就会出现色斑、红血丝、皱纹、松弛等老化表现,甚至是老年疣等皮肤肿瘤症状。因此小时候的护肤习惯会影响到一生的皮肤状态。防晒就要从小做起,尽量储蓄我们的阳光本钱吧。一生当中一半的紫外线照射来自于18岁之前。因此18岁之前的防晒能减少85%的罹患皮肤癌的机率。1岁以内的防晒以物理遮盖为主,避免正午阳光直射,1岁以上推荐使用防晒霜。
我下班回家只需在户外走半小时,这么短的时间也需要重新涂防晒霜吗?
紫外线照射后几秒中内,细胞核中的DNA就会受到损伤;几分钟内,这种信号就会从细胞核中释放出来;几小时内,黑色素的合成就开始增加…因此,即使只是几分钟、几秒钟,在我们看不见的皮肤内部,晒黑的机制就已经被启动。为了保护我们的皮肤,还是要做好每一分每一刻的工作。如果实在是不方便涂防晒霜,起码要戴个帽子,打把伞。
紫外线能帮助合成维生素D3。如果不晒晒太阳,我会不会得骨质疏松?
即使我们全副武装的出门:头上戴着帽子,身上穿着长袖衣服,面颈部涂着防晒霜,只要我们在户外活动5分钟,皮肤合成的维生素D3就足够我们每天的正常需要。因此,大可不必为了预防骨质疏松就在阳光下暴晒。
如何选择防晒霜?
1.要根据紫外线强度选择防晒霜的防晒倍数(SPF)。夏季,紫外线相对强烈,要选择防晒倍数较高的防晒霜(推荐SPF>30);冬季可选择倍数较低的防晒霜(推荐SPF10-15)。
2.要根据户外活动的多少来选择防晒霜。如果是户外工作者,或者进行户外活动的时间较长,建议使用防晒倍数较高的防晒霜(推荐SPF>30);反之可选择倍数较低的防晒霜(推荐SPF10-15)。
3.根据皮肤的敏感性选择防晒霜。如果皮肤敏感,需选择物理防晒霜。此外,儿童、孕妇和老人也最好选择物理防晒霜。
4.如果去户外游泳,需选择防水型防晒霜。在每次上岸后,都需要重新涂抹。
防晒霜的防晒倍数越大,持续防晒的时间就越长吗?
防晒霜的防晒倍数代表着防晒霜的防晒能力,与防晒霜的持续时间无关。当防晒霜中的紫外线吸收剂吸饱了阳光后,就失去了有效的防护作用。一般来说,化学防晒剂需要每隔2-3个小时补充一遍。物理防晒剂需每隔3-4小时补充一遍。大部分的防晒霜都是物理防晒剂和化学防晒剂的组合,因此笼统来说,每隔3小时左右要重新补充防晒霜。
防晒指数可以做加法吗?
常有人这样认为:防晒指数是可以叠加的,就像做加法一样。例如:日霜(SPF15),防晒霜(SPF18),一起用就相当于SPF:15+18=33。这种看法是大错特错的。防晒霜的阳光防晒指数不能叠加,而是以最高倍数为准。所以,这样涂抹化妆品相当于只用了SPF18倍的防晒产品。
我讨厌防晒霜油腻腻的感觉,让皮肤透不过气来。可不可以打伞或戴帽子来代替涂防晒霜呢?
听起来不错。但是从地面上、水面上反射的阳光是没办法用伞或帽子挡住的。一般来说,草地反射的紫外线射线为1%;沙地反射的紫外线射线为10%;水面反射的紫外线射线为20%;雪地反射的紫外线射线为80%。
BB霜,CC霜和隔离霜可以替代防晒霜吗?
这些产品中除粉底,保湿剂,抗氧化剂外,主要成分其实就是防晒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