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皮损表现、组织学特点及直接免疫荧光(DIF)的特点较容易诊断疱疹样皮炎(DH)。尽管DIF有一定的确诊价值并可将DH与其他皮肤病鉴别,但临床实际应用中,可能由于取材部位不当而得到阴性结果;疾病早期时以及剧烈的瘙抓也使IgA的沉积变得难以辨认。血清学检查作为一种相对客观的、无创性、廉价的诊断方法对DH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早期的血清学检查方法主要是基于以猴食管或脐带作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IIF)技术,后来逐渐将肠病诊断中应用较为成熟的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tTG)抗体和脱氨基的醇溶蛋白多肽(DGP)抗体检测方法移植到DH的血清学检测中,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DH的关键性抗原表皮转谷氨酰胺酶(eTG)被发现后,用ELISA方法检测eTG抗体成为诊断DH的一种较为特异、准确的检测手段。这些抗体检测技术的应用不仅完善了DH的诊断手段,通过对大样本DH患者血清中各种抗体水平的分析,DH的发病机制理论也不断得到完善。
DH血清学的研究进展与其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密不可分。在早期,IIF法检测EMA作为一种特异度和敏感度都较高的检测手段,在肠病和DH的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tTG、DGP抗体以及抗二者交联表位的抗体作为肠病主要致病抗体被发现以后,基于这些抗体的ELISA方法简化了操作过程,提高了肠病的诊断效率,这些抗体对于DH患者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eTG抗体作为DH的特异性致病抗体,对DH的诊断有着最高的准确性,同时基于eTG抗体的血清学研究也推动了DH发病机制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