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皮肤频道 > 皮肤知识 > 症状 > 树突细胞亚群与银屑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树突细胞亚群与银屑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2017-04-22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DC与效应性T细胞:Th17、Th22是与银屑病相关的效应性T细胞亚群,分泌的细胞因子IL-17和IL-22可导致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及中性粒细胞趋化、单核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

   银屑病是一种以皮肤红斑、鳞屑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不同炎症环境下,树突细胞(DC)可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免疫调节或致病作用,银屑病皮损有不同类型的DC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一、DC在皮肤的分布及主要表型特征

  正常皮肤按分布层次不同主要有3类DC,表皮朗格汉斯细胞、真皮含髓系起源的真皮髓系DC和淋巴干细胞起源的浆细胞样DC。银屑病皮损中存在一类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诱导型NO合酶的炎性DC,以CD11c+CD1c-DC为主要表型特征。

  二、DC与T细胞亚群

  1.DC与效应性T细胞:Th17、Th22是与银屑病相关的效应性T细胞亚群,分泌的细胞因子IL-17和IL-22可导致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及中性粒细胞趋化、单核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银屑病患者的CD11c+CD1c+DC和CD11c+CD1c-DC上均可表达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信号通路,但极少表达于T细胞表面;与非皮损区相比,皮损区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在蛋白和mRNA水平均有明显增加。银屑病中DC细胞与效应性T细胞之间存在互相影响的正反馈环路,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

  2.DC与调节性T细胞:正常皮肤中T细胞是血液中的近2倍,皮肤中表达归巢受体的记忆性T细胞较外周血中多出20倍以上。

  三、DC与角质形成细胞

  正常皮肤中,髓系DC多数为相对未成熟状态的CD11c+CD1c+DC细胞。银屑病皮损中CD11c+CD1c+DC细胞明显减少,CD11c+CD1c-DC细胞显著增多,皮损区的CD11c+CD1c-DC细胞与正常皮肤及非皮损区相比分别增多近30倍和10倍。皮损中大部分CD11c+CD1c-DC细胞胞质内有TNF-α及诱导型NO合酶的共表达,提示CD11c+CD1c-DC为Tip-DC表型特征。银屑病早期皮损中CD11c+CD1c-DC分布于真皮血管周围,随着皮损加重向血管外周扩散,且其数量的变化和皮损的厚度、角质形成细胞K16的表达均有明显的正相关。

  四、DC与中性粒细胞

  银屑病早期皮损中浆细胞样DC较非皮损区有增多趋势。银屑病患者血清可明显刺激中性粒细胞释放分泌型粒细胞蛋白酶抑制剂和中性粒细胞外网形成的复合物。分泌型粒细胞蛋白酶抑制剂是丝氨酸蛋白酶如人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及组织蛋白酶G强有力的抑制剂,可有效限制炎症反应或创伤修复中蛋白酶介导的组织损伤。中性粒细胞外网是由中性粒细胞染色体降解物、颗粒蛋白酶等组成的类似网状复合物,由活化后中性粒细胞释放到细胞外捕获并清除微生物,人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和中性粒细胞DNA是其主要组成结构。

  五、DC亚群间作用

  银屑病中,self-DNA-LL37可通过Toll样受体9刺激浆细胞样DC产生IFN-α,后者可促使髓系DC活化并分泌诱导Th1、Th17分化的细胞因子IL-12、IL-23。研究表明,浆细胞样DC可在Toll受体的介导下分泌IFN-α,促使髓系DC活化,分泌大量TNF-α、诱导型NO合酶及诱导产生Th1、Th17分化的细胞因子。银屑病早、晚发患者皮损中的朗格汉斯细胞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迁移功能障碍,并随着治疗临床症状改善,朗格汉斯细胞的迁移功能有明显恢复。提示银屑病炎症反应中,朗格汉斯细胞可能在原位调节免疫平衡。

  六、结语

  DC细胞是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接触抗原或炎症因子的影响下可迁移、分化成熟、提呈抗原刺激T细胞活化,启动机体的适应性免疫;亦可诱导免疫耐受、参与免疫调节。分布于皮肤中不同类型的DC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中性粒细胞、T细胞之间相互作用,诱导T细胞分化参与银屑病发病。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