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头瘤病毒(HPV)根据潜在致癌性的不同再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两种分类间无明确的对应关系,但相同种属的病毒有类似的生物学或病理学特性。HPV感染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包括寻常疣、跖疣、扁平疣、疣状表皮发育不良、尖锐湿疣、鲍恩样丘疹病以及非特异性表皮内新生物等。致癌HPV感染还可引起宫颈癌、外阴和阴道肿瘤、鲍恩病等。
一、HPV的免疫逃逸机制
HPV病毒感染至皮损出现的时间从几周到几个月不等,提示HPV可能有效地逃逸宿主的免疫系统。HPV的表达和复制局限于鳞状上皮细胞,不感染抗原提呈细胞。HPV感染、复制和装配不引起KC溶解和病理性死亡,病毒粒子从皮肤脱落而非释放,使其远离宿主免疫监视,抗原提呈细胞没有机会吞噬病毒。另一个逃逸机制是病毒基因表达的严格控制。HPV的嗜上皮性、非溶解性复制、严格的程序性表达以及密码子的优先选择使感染的皮肤或黏膜局部免疫细胞无反应性,有效地逃逸宿主固有免疫反应,延迟适应性免疫细胞的活化。
二、HPV与固有免疫反应
HPV感染的早期阶段,宿主固有免疫反应成为防御感染的第一道防线。KC、树突细胞、朗格汉斯细胞(LC)、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恒定型自然杀伤T细胞(iNKT细胞)等参与了固有免疫反应。KC具有免疫功能,但不是经典的免疫细胞。可作为非专业的抗原提呈细胞发挥作用;LC是表皮内唯一的CD207+专职抗原提呈细胞,是启动适应性免疫对抗感染的重要哨兵。病毒衣壳摄入是树突细胞常见的活化信号,有证据表明,LC不能像真皮树突细胞一样通过摄取HPV衣壳而活化,从而导致LC的迁移和成熟受到抑制;浆细胞样树突细胞通过产生Ⅰ型干扰素参与抗病毒固有免疫反应,并可建立固有和适应性免疫间的桥梁;NK细胞表达IFN-γ,颗粒酶和穿孔素。其活化依赖于Ⅰ型IFN和促炎症细胞因子;iNKT细胞是CD1d限制性T细胞,表达αβT细胞抗原受体,在固有免疫中可能有助于清除HPV感染;TLR属于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并与之结合,激活固有免疫,也是病毒感染期间连接固有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
综上所述,高危型HPV可致尖锐湿疣、多种皮肤肿瘤及宫颈癌,机体对HPV固有免疫反应涉及上述多种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机体对抗人乳头瘤病毒的固有免疫已成为研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