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体表任何部位(包括唇上部、颈部、前胸、上腹部、四肢等)的毛密度增加、变长、变粗、变黑超出正常界限者,均称多毛症。多毛症的发生主要和遗传因素、人种有关,其次内分泌失调、某些肿瘤也可引起多毛。女性多毛症大多由于雄性激素过多引起。女性多毛症是指女性体毛异常增长,甚至呈男性体毛分布特征的病理表现。轻者仅见于局部,严重者可呈全身性多毛。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女性多毛症主要是肺胃阴虚内热所致,当属中医妇科"奇病"范畴。多毛症或多毛倾向可发生于妇女多个年龄阶段,其发生多是在女性身体新陈交替或气血阴阳变更之时(发病年龄依次为青春期、青春后期、青春前期、妊娠期和绝经期),与肾、冲任、血室等脏腑经络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在临床患者中,多数病人在发病以前即已有不同程度的肾阴亏虚之象,如咽燥、舌红、苔少、脉细数(弱)等病状,严重者还伴有月经不调等内分泌紊乱症候。
女性多毛症的发病与进展有其他加重因素参杂其间,这些因素,既可加重多毛症状,还能带来诸多并发症,并直接影响多毛症的治疗与痊愈。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1、心情不舒畅,有长期的愤怒和抑郁、忧虑、焦虑等不良情绪刺激。
2、饮食结构不合理,有过食油腻、辛辣食物及过量饮酒的不良习惯,且多伴有长期便秘。
3、生活节奏紊乱,有长期熬夜的历史。
4、平时对皮肤、毛发护理不当,使用不适合自身条件的化妆品或洗浴用品。
5、治疗失误,不正确的拔、脱毛方法或过于频繁的拔、脱毛等。
不少妇女在唇周、下颌、大腿、小腿、双臂等处长出密密匝匝的毳毛,呈男性样的毛发分布,眉毛黑浓,阴毛向腹部甚至脐部发展,这种现象就是医学上所称的“多毛症”。多毛有碍容颜和体表美,多毛妇女内心总感到不安,想方设法地去“脱毛”。出现多毛现象,重要的是找出致病因素,对症下药才是良策。
女性多毛多为遗传、疾病、激素分泌过旺等因素所致,少为人知的是,某些药物也能导致多毛。这些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是非激素类药物。不含激素的药物所以能致多毛,机理在于其进入人体后有可能会影响到肝脏分解灭活雄性激素的功能,若长期作用,体内雄性激素形成过多,进而导致多毛。这类药物范围很广,主要有抗生素类药:常用青霉素、链霉素的少数妇女的四肢和躯干各部可多毛;解热镇痛药中的苯恶丙芬、安定类药中的甲硫哒嗪、利尿药乙酰唑胺可出现黑毛;血管舒张药二氮嗪等可致少女多毛,但对成年妇女影响不大;抗癫痫类药物如苯妥英纳,能致四肢多毛,某些中药如补骨脂等具有激素样作用,亦可致多毛。
二是激素类药物。人的毛发生长是受内分泌激素,尤其是雄性激素影响的,某些患病妇女使用含雄性激素的药物,会直接引起多毛现象。如雄性激素中的甲基睾丸酮、丙酸睾丸酮、苯乙酸睾丸酮等,这些药物常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更年期综合征、乳腺癌、卵巢癌等疾病,用药后致多毛的作用很明显,特别是青春期少女和更年期妇女比其他女性要多见。皮质激素中的强的松、可的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氢化可的松等长时间使用,也会引起多毛。
由药物引起的多毛,大都在用药半年至一年后开始出现,停药后可逐渐消失。但也有少数药物在使用后不久就能致多毛,且持久存在。因治疗用药出现多毛,一般不必处理,但如系激素药所致,多提示用药过量,应逐渐减量;如系非激素药物所致则应检查肝功能,以防药物损害肝脏的正常功能,应当引起特别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