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翅虫分布于世界各地,常栖息于草木或石下,以8~9月间活动最甚,昼伏夜出,在灯下飞行。虫体内毒液污染皮肤,即可引起急性皮炎,疼痛剧烈,重者可出现全身反应。隐翅虫皮炎有哪些症状呢?
皮损为红斑、脓疱,呈条状、点状及片状,以条状(一条或多条)或不规则排列小脓疱,极似皮肤被竹签刺伤后继发感染所致的形态。点状者约如绿豆或稍大的鲜红色丘疹及斑块,表面亦可有小脓疱,孤立散在或数个排列呈条状或簇集成群。
多侵及颜面部,次为颈部,上、下肢及躯干,阴部皮肤亦常被累及,片状损害以阴囊多见,边缘境界不清。少数皮损范围广,炎症较著患者,常伴头痛、头昏及发烧等全身症状,浅表淋巴结可肿大。患者常自觉有剧烈灼痛及灼痒感。一般1~2周内痊愈,愈后遗色素沉着或减退斑。
皮疹广泛时可有发热、头疼、恶心、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那么,如何消肿呢?
发生隐翅虫皮炎应立即用碱性肥皂液清洗或涂擦10%氨水,以中和毒素,外擦炉甘石洗剂,也可将蛇药片用水或醋调匀外擦。皮疹广泛、症状严重者可口服抗组脓药。
最近一段时里,南方地区雨水频频,潮湿的天气滋生了不少蚊虫。居住在小镇上的黄小姐一觉醒来,竟然发现脸上出现了几道伤痕,额头还出现了皮肤溃烂化脓。其实,黄小姐脸部无端冒出的伤痕,是由隐翅虫体内的毒液接触人体皮肤后所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称为隐翅虫皮炎。
隐翅虫形如蚂蚁,不过长有翅膀。常见於腐烂动植物周围,以食腐为生。多数细长,体小,一般不到3毫米(或1/8吋),最大不超过2.5厘米(1吋)。鞘翅短而厚,后翅发达,飞时能迅速从鞘翅下展开,飞行后靠腹部和足的帮助叠好,重新藏在鞘翅下面。
受惊时,举起腹端,向敌害射出难闻的雾液。幼虫无翅,形似成虫。有些大型种类有美丽的黑色和黄色,像胡蜂;有的外形和行为均像兵蚁。
隐翅虫当其在皮肤上停留时不会引起皮炎,只有当其被打死或压死时,其体内含有的一种强酸性毒液在接触皮肤数小时后才会引起皮炎反应。皮炎反应的轻重与接触毒液的量有关。
轻者有灼痛和瘙痒;严重者局部剧痛,并伴有发烧、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市民不小心患了隐翅虫皮炎,需要立即用肥皂水、4%苏打溶液或者10%氨水清洗接触部位,以中和毒素,减轻炎症反应。症状严重者应立即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
隐翅虫多栖于草木多的地方,在雨水较多的季节比较多见。若发现虫子落在人体皮肤上,千万不要用手直接捏死或拍击,应先将虫子吹掉或拨落,再用脚踩死。然后,用清水或者肥皂水清洗皮肤。市民外出踏青、旅行时要尽量穿长裤,并随身携带花露水等驱蚊用品。一旦出现隐翅虫皮炎症状,切忌用手搔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