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对一个常见的医学名词“麻风病”不是很了解,一头雾水,不了解麻风病的严重性。确实,麻风病的治愈标准是综合不同种类的检查方法,根据临床经验得出结论。为此,小编特地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找到了麻风病的一般检查方法。以方便大家及时就医检查和治疗。
临床治愈标准:皮损消失,近一年内神经干无压痛和一年内无麻风反应连续12个月查菌阳性,组织病理无麻风性改变,抗酸染色阴性。TT:皮损消退,近一年内神经干无压痛,感觉恢复或部分恢复。一年内无麻风反应,3个月查菌一次,连继4次阴性,组织病理无麻风性改变。未定类:查菌阳性者与LL同,查菌阴性者与TT同。
麻风病临床治愈标准
麻风病临床治愈,根据临床症状、细菌检查及病理检查三方面的结果综合判定。现将麻风病临床治愈标准规定如下:
一、瘤型(LL)、界线类偏瘤型(BL)和中间界线类(BB)麻风
.临床症状:
①活动性皮损完全消失,或仅残留有皮肤萎缩、色素改变、瘢痕、闭汗、脱毛等后遗症者。
②最近一年内周围神经干无压痛或仅残留有已固定的感觉障碍、肌肉萎缩、肢体或面部畸形及残废等后遗症。
③最近一年内无麻风反应者(皮肤、眼、神经)。
1.细菌检查:
治疗期内查菌阴转后,每3个月查菌一次,连续1年内检查结果阴性者。如果中间出现阳性结果,则必须重新开始计算。取材部位不得少于六处(耳垂、眶上、颧部、下颌及皮损二处)。研究治疗病例不在此限。
一.病理检查:
①仅见少量非特异性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或仅残留有少量衰退的泡沫细胞浸润者。
②神经小分支内及周围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
③抗酸染色查菌结果阴性。
二、结核样型(TT)和界线类偏结核样型(BT)
1.临床症状:同瘤型麻风临床标准。
2.细菌检查:治疗前查菌阴性,治疗期内病情稳定判断治愈时查菌一次仍为阴性者。如治疗期查菌阳性,阴转后则每6个月查菌一次,持续阴转12个月。
3.病理检查:
①特异性炎症消失,或仅有少量非特异性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②神经小分支内及周围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
③抗酸染色查菌结果阴性。
三、未定类
治疗前细菌检查结果阳性者,按瘤型麻风临床治愈标准判定。治疗前细菌检查结果阴性者,按结核样型麻风临床治愈标准判定。住院或院外治疗达到上述标准者,经治医疗机构应给予临床治愈证明书。
现在的年轻一代听到麻风病也许会不置可否、不以为然,感觉离自己好遥远,可是,你知道吗?中国有着不只一个地方叫“麻风村”,那里,住着麻风病人,他们从发现患病时,便被隔离出来,到了“麻风村”里,与其它的麻风病人住在一起,外人的不理解、外人的歧视,他们只能默默的承受着。那么,令人闻之色变的麻风病究竟是如何传播的,传播途径都有哪些?
1.呼吸道反复吸入含有麻风菌的分泌物,健康人吸入病人排出的含菌飞沫或与病人长期密切的皮肤接触可致直接传染。研究发现,未经治疗的瘤型麻风病患者的喷嚏分泌物中含有上千万条麻风菌,如排出体外,将严重污染环境。
2.破损的皮肤接触含有麻风菌的污染物,健康人如有破损的皮肤,反复接触含有麻风菌的污染物,如土壤、器具等有可能间接感染。因此人们应该做好预防麻风病的措施。
3.接触病人用过的生活用品或生产工具而造成感染。相对直接传播来说,这种方式传染的可能性小,但也不能忽视。
麻风菌的感染在高流行区是普遍现象,研究表明,在高流行区,正常人群的麻风杆菌感染率是10%-15%,病人家属中感染率则是20%-30%。感染后是否发病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力,绝大多数人群感染后,机体免疫系统会杀灭麻风杆菌。但是瘤型麻风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力的缺陷,与麻风患者有血缘关系的子女或亲属对麻风易感,可能与这种免疫缺陷有关。可见亲属之间的传染也是麻风病的传染途径之一。预防麻风病除了要增加人体免疫力外还应远离麻风病亲属。
麻风病是一种传染性的瘟疫,但是,同时,它也是可以治疗的。一般来说,越早得到治疗,效果越好,完全治愈的机率越高,所以,一旦发现患病,就应该及时去正规医院检查治疗。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做好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