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病变在皮肤和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严重者甚至肢端残废。
偏方1:苦参猬皮酒
苦参128g,露蜂房15g,刺猬皮1具,糯米1000~2000g,酒曲适量。以上药物加水煎2次,取汁1000ml,待用。糯米浸泡,沥干,蒸饭,冷后入药汁、酒曲拌匀,置容器内,盖好,保温,如常法酿酒。酒熟,过滤去渣即成。有燥湿解毒,凉血消肿之效。主治遍身麻风之象。口服:每次服15~30ml,日服3次。
偏方2:桂枝浸酒方
桂枝、川芎、独活、炙甘草、川牛膝、怀山药、制附子、炮姜、踯躅花(醋拌炒)各30g,防风、制天雄、茵字、杜仲、白术各45g,白茯茶、蒴藿根、猪椒根皮各60g,白酒3000ml。将前17味捣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14日后,过滤去渣,即成。有温补脾肾,祛风利湿,解毒杀虫,温阳通络功效。每次空腹温服10ml,日3夜1服。
偏方3:蝮蛇酒
活蝮蛇1条,高粱烧酒适量。40度高粱烧酒1000ml,放入大的活蝮蛇1条,醉死,浸泡,再加入人参15g,封塞后,置于冷藏处,3个月后取酒应用。每次口服5~6ml,日服1或2次。
全球的麻风病患病率虽有明显的下降,但是仍然保持在0.016%,更重要的是在占全球90%以上麻风问题的16个麻风高流行国家,其患病率仍然高达0.043%,表明这些国家麻风仍然是一项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
如今全世界平均每天仍有1600人感染麻风,全球62%的麻风病患者在印度,30%在巴西、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缅甸、尼日利亚、苏丹和马达加斯加等国。
目前WHO(世界卫生组织)仍然将麻风病列为首要的需要加强研究培训和防治的重点传染病之一。
面对麻风病,该如何预防呢?
1、每年主动健康检查,一旦发现自己身上出现了可疑症状即找专业医生就诊。
可疑症状有:
(1)皮肤上有麻木区,不出汗,针刺不疼痛。
(2)有久治不愈的“红色癣块或白包癣块”。
(3)面部发僵,发肿,发红,眉毛脱落。
(4)面部生疙瘩,耳垂肿大,形如“狮面”。
(5)嘴眼歪斜,手如鸟爪,指趾残落,虎口无肉。
(6)腕垂足吊,足底生疮不痛,久治不愈。
(7)皮肤起疮,不痒不痛。
(8)麻风家属及接触者。
2、对流行区儿童、患者家属及密切接触者应定期体检,必要时预防性用药或接种卡介苗。
接种的对象:
(1)麻风患者的家属及其密切接触者,麻风菌素和结核菌素反应均呈阴性者。
(2)麻风流行区的一般儿童,麻风菌素及结核菌素反应均呈阴性者。
(3)麻风患者的新生儿(不需要作皮肤试验)。
3、避免皮肤外伤,特别是在从事手足容易外伤的工种时,应戴手套或穿防护鞋。
4、被病人鼻和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手帕和其他物品应仔细地清洗和处理。与有传染性的病人密切接触后,应仔细洗手,患者的家庭成员和密切接触者应就医检查。从最后的接触日算起,每年体检,至少5年。
5、居住的房屋要空气流通、宽敞、光线充足,从而减少麻风杆菌感染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