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皮肤频道 > 皮肤关注 > 皮肤热文 > 麻风病如何引起? 从中医角度看麻风病

麻风病如何引起? 从中医角度看麻风病

2017-01-13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麻风杆菌在病人体内分布(以瘤型一端病人为例)比较广泛,主要见于皮肤、粘膜、周围神经、淋巴结、肝脾等网状内皮系统某些细胞内。

  麻风病现在可能并不常见,曾经如同瘟疫一般蔓延闹得人心惶惶,那么麻风病是如何引起的呢?

  病原菌是麻风杆菌。在光学显微镜下完整的杆菌为直棒状或稍有弯曲,长约2~6微米,长约0.2~0.6微米,无鞭毛、芽孢或荚膜。非完整者可见短棒状、双球状、念珠状、颗粒状等形状。数量较多时有聚簇的特点,可形成球团状或束刷状。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麻风杆菌新的结构。麻风杆菌抗酸染色为红色,革兰氏染色为阳性。离体后的麻风杆菌,在夏季日光照射2~3小时即丧失其繁殖力,在60℃处理一小时或紫外线照射两小时,可丧失其活力。一般应用煮沸、高压蒸气、紫外线照射等处理即可杀死。

  麻风病人是麻风杆菌的天然宿主。麻风杆菌在病人体内分布(以瘤型一端病人为例)比较广泛,主要见于皮肤、粘膜、周围神经、淋巴结、肝脾等网状内皮系统某些细胞内。在皮肤主要分布于神经末梢、巨噬细胞、平滑肌、毛带及血管壁等处。在粘膜以甚为常见。此外骨髓、睾丸、肾上腺、眼前半部等处也是麻风杆菌容易侵犯和存在的部位,周围血液及横纹肌中也能发现少量的麻风杆菌。麻风杆菌主要通过破溃的皮肤和粘膜(主要是鼻粘膜)排出体外,其它在乳汁、泪液、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也有麻风杆菌,但菌量很少。

  中医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是毋庸置疑的,今天我们就跟随中医专家一起来从中医角度了解一下麻风病。

  中医类证鉴别

  1.圆癣:以皮肤起红疹、水疱、结痂、脱屑、呈环状匡廓、瘙痒为特征,无神经粗大,皮肤感觉无减退,皮损组织切片查不到麻风杆菌。

  2.紫癫风:以皮肤出现紫红色皮疹,脱屑有网纹为特征,但瘙痒而无皮肤知觉减退,无神经粗大。

  3.白驳风:为色素完全缺失,周边界限清楚,无痛楚,感觉正常,无神经粗大。

  疗效评定标准治愈:

  一、瘤型:

  1.病损完全消退或仅遗留轻微后遗症,1年之内无麻风反应发生。

  2.每月查菌1次,连续12个月都是阴性。

  3.组织病理检查已无麻风特殊改变,抗酸染色阴性。

  二、结核样型及界线类

  3个月查菌1次,连续4次阴性,其他标准同瘤型。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