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的日常饮食禁忌原则
直到最近回国探亲,赵女士在老公的陪同下,到邵逸夫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看病,才被确诊为颊黏膜鳞状细胞癌(属于口腔癌的一种)!
黄某和家人都不敢相信这一事实,因为他除了右上腹部痛了两次,睡眠和胃口不太好外,其他都很正常,人也没瘦,怎么就得肝癌了。
有的认为,癌痛不是病,无需特别治疗;还有的过于担心使用镇痛药会带来的不良反应。部分医务人员持有‘重治癌,轻治痛’的观念,这些都严重影响到我国癌痛诊疗的总体水平。”
癌症和痛苦是两个密不可分的“双胞胎”,得了癌症,自然就得承受痛苦。但随着疼痛医学的发展和镇痛技术的进步,如今击碎癌症和疼痛之间的“等号”已经成为可能。
影响强阿片类药物使用的主要因素包括:患者的顾虑,医生“重治癌,轻治痛”的错误观念,以及部分地区政策限制等多方面原因。
主要是因为肿瘤发生的部位对周围组织造成了挤压、神经压迫和组织损伤,它不跟疾病分期直接相关,而是跟它的部位、产生的原因及病例特点相关,不是所有癌症都会出现癌痛。
肿瘤患者有接受镇痛治疗的权利,无需忍受疼痛,患者应尽早到医院疼痛专科就医,及时治疗癌痛,防止神经敏化,形成疼痛记忆,导致难治性疼痛。
对于患者而言,控制疼痛与控制肿瘤同样重要。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最好两者同步进行。因为只有把疼痛控制好,患者的状态才会好,才更有利于肿瘤的治疗。
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CT引导下后入路神经阻滞或腹腔镜下阻滞较为常见。对于超声造影引导下的腹腔神经丛阻滞,国内外未见相关报道。
本次报告显示,在第一次疼痛发生后,仅有28%的患者在1-10天内就诊,仍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患者在疼痛发生一个月后乃至半年以上方才就诊。
治疗癌症疼痛以往存在着两方面的障碍:其一,害怕使用强镇痛剂会成瘾,因而产生了“治愈一个病人多了个瘾君子”,从而为社会留下隐患的思想顾虑;
即采用痛块消乳膏外治技术联合吗啡。其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控制癌性疼痛,疼痛缓解率为93.94%,并可以减少吗啡用量,延长疼痛缓解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