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肿瘤频道 > 康复护理 > 日常保健 > 恶性肿瘤「防大于治」 做好预防工作

恶性肿瘤「防大于治」 做好预防工作

2019-12-05 来源:医脉通肿瘤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的生长是缓慢且有限的,可受到周围组织的限制,不会侵犯周围组织,且不会转移;而恶性肿瘤则是人们习惯所说的“癌症”。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现代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导致肿瘤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生活习惯、环境因素、心理状态、基因突变等,都可能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虽然当前国内的医学水平日新月异,但是关于「如何根治肿瘤」,医学界暂无定论。所以,预防肿瘤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不过,要预防一个疾病的发生,首先需要足够的了解它。那,到底什么是恶性肿瘤呢?

什么是恶性肿瘤?

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的生长是缓慢且有限的,可受到周围组织的限制,不会侵犯周围组织,且不会转移;而恶性肿瘤则是人们习惯所说的“癌症”。恶性肿瘤从组织学上分为上皮性的癌和非上皮性的肉瘤及血液癌。恶性肿瘤细胞已经失去了控制,像一匹匹脱缰的野马,它们会无限制的繁殖,瘤体无限扩增,压迫重要的血管、神经、脊髓,同时还会侵蚀周围的组织,甚至侵犯重要的脏器,还会通过血液等途径转移至人体其他脏器甚至骨骼。

恶性肿瘤会带来哪些危害?

1.产生疼痛感,降低生活幸福感;

2.肿瘤进展迅速,与人体争夺营养物质;

3.破坏正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4.引发身体其他并发症:发热、出血、感染等

5.严重者,危及生命。

如果患了恶性肿瘤通常有哪些症状?

如果出现以下几个症状,需要留心,提示可能与恶性肿瘤有关:

1.不明原因的体重迅速降低;

2.身体某一部位持续疼痛;

3.不明原因大便、小便异常;

4.不明原因发热;

5.不明原因乏力、食欲下降;

大部分的恶性肿瘤在发生之初几乎没有任何症状,所以做好常规体检,能帮助大家提早发现身体的异常之处,防止肿瘤发生。

如何预防肿瘤发生?

发生恶性肿瘤是非常不幸的事情,我国相对于国外来说,晚期肿瘤发生的比较多,究其原因我们没有做好一级、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就是消除或减少可能致癌因素,防止癌症的发生;

二级预防,是指肿瘤一旦发生,如何在其早期发现它,并给予及时的治疗。

肿瘤的一级预防(病因学预防)对于一般人群而言就是:消除或降低致癌因素,促进健康。

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

1)戒烟戒酒,

2)合理膳食,

3)健康锻炼,规律作息。

通常情况下,做好一级预防,大部分的肿瘤就能够被扼杀在摇篮里。但是,所有的恶性肿瘤的发生不是几天、几个月就完成的。癌症的发生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要经历多个阶段。从正常细胞到演变成癌细胞,再到形成恶性肿瘤,通常需要10-20年,甚至更长。癌症发生的多个阶段为:正常细胞→轻度不典型增生→中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癌(粘膜内癌)→浸润癌→转移癌。如果我们能在原位癌的时候发现肿瘤及时的把它局部切除,后期做好的定期复查,就不会发展成为我们常见的癌症。

这也是二级预防的重要意义所在:如何发现早期恶性肿瘤。首先,有一些高危人群,需要尤其注意

肺癌高危人群

1.对于烟龄超20年日均吸烟超20支的45周岁以上的人群,建议每年常规CT检查,如有咳嗽不止、咯血、胸痛的症状及时就医;

2.对于长期接受大量放射线级化学有毒物质的人群;

3.对于常年吸二手烟的人群;

4.常年烹饪的厨师及中年女性;

5.有肺癌家族史者;

高危人群需要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针对性体检。建议不做胸片,改做低剂量的螺旋CT平扫。

胃癌高危人群

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2.饮食不规律、喜食腌制、烧烤、隔夜菜等的人群;

3.长期酗酒、吸烟的人群;

4.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

对于45岁以上的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肠癌高危人群

1.有家族性结肠息肉综合征和家族遗传性非息肉病;

2.长期高脂、低纤维、低钙饮食的人群;

3.长期便秘者;

4.腺瘤性息肉及炎症性肠病的人群.

对于4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大便隐血检查、肛门指检及结直肠镜检查。

乳腺癌高危人群

1.对于月经初潮年龄早绝经晚,生育年龄晚,未生育及未哺乳的人群;

2.乳腺癌有家族聚集现象,对于一级亲属中有一人及以上为乳腺癌患者,建议查BRCA1/2基因,例如好莱坞影星安吉丽娜.朱莉;

3.长期口服雌激素治疗的女性。

对于35岁以上的高危人群建议半年行一次乳腺彩超检查,一年行一次钼靶检查。

肝癌高危人群

1.有慢性乙肝感染史或(且)肝硬化的患者;

2.长期酗酒者;

3.常吃霉变食物的人群;

4.有家族聚集现象。

对于40岁的高危人群建议每半年做一次肝脏B超和甲胎蛋白(AFP)等常规肝癌筛查。

宫颈癌高危人群

1.18岁前婚育及多产的女性;

2.本人性伴侣较多的人群;

3.伴侣有较多性伴侣的人群;

4.有不结性生活史的人群;

5.明确有生殖器湿疣病史、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史、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史的女性。

初次性生活的3年应开始筛查,每年进行一次妇科检查、液基细胞学检查。

非高危人群

常规血液检查

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是由肿瘤细胞产生和分泌的,不仅存在于肿瘤细胞内,还可以被释放到血清或者尿液、胸腹水等,临床医生可通过这些物质的免疫特性来判断并鉴别肿瘤。对于大部分的肿瘤而言,体检查肿瘤标志物水平都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不过,偶尔一次的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代表患癌,连续的指标变化才有临床意义。切记,肿瘤标志物升高≠癌。因为,人体健康的组织跟细胞也有可能会产生肿瘤标志物,通过肿瘤标志物来检查其实是存在一定误差的。如果仅某一次体检发现指标升高,无需过于恐慌,可做进一步检查以明确实际情况,比如CT、PET-CT等。

影像学检查

CT

除了备孕、怀孕等其他特殊情况,建议每年做一次全身CT检查。通过CT检查可以看看自己的身体器官是否存在肿瘤或者结节,如果有某些异常情况出现,需要进行下一步的检查。

甲状腺、乳腺彩超

甲状腺、乳腺疾病的发病率也比较高,一年做一次彩超,可以帮助及早发现甲状腺、乳腺疾病。

胃镜、肠镜

在临床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非常高,而这些部位的病变,通常较为隐匿,没有特异性症状,大部分临床统一表现为“肚子疼”。如果怀疑患有消化道疾病,建议每年做一次胃镜/肠镜,可以帮助尽早了解身体状况,早发现、早治疗。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恶性肿瘤不可怕,预防是第一位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高危因素,同时定期体检,可以帮助大家远离肿瘤。

肺癌的治疗

当前医学水平迅速发展,治疗肿瘤的方式也是日新月异,除了常规的手术、放疗和化疗,现在还有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在2005年之前,含铂双药化疗是晚期NSCLC标准治疗方案。早期的化疗效果差、不良发应大,后续有越来越多的优质化疗药物涌现,才逐步解决了患者不能耐受的问题。但是,总体的肺癌治疗格局仍然没有大的突破。

而在2005年之后,随着吉非替尼为代表的靶向药物改变了晚期NSCLC治疗格局,关于EGFR-TKI的肺癌研究也开始层出不穷,相继推出了一代、二代的EGFR-TKI。但是,由于耐药问题的出现,靶向治疗的进程一度陷入僵局。

但是三代EGFR-TKI奥西替尼横空出世,解决了T790M突变患者的耐药问题,患者获益时间大大延长,肺靶向治疗又向前跃进了一大步。但是,癌细胞太聪明了,耐药的问题仍然是一座大山,还是会出现靶向药用用就“没效了”的情况。

至2017年关于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已经初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免疫治疗的横空出世,为肺癌的治疗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治疗途径。2018年免疫治疗在国内获批适应症,正式开启了中国的免疫之路,2018年也被戏称为「免疫元年」。与此同时,靶向治疗的相关研究也是从未停止,2019年,「有望解决奥西替尼耐药问题」的第四代的EGFR-TKI也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国内、国外的在研药物有正大天晴的TQB3804、日本第一三共株式会社研发的U3-1402、美国强生公司与丹麦Genmab公司合作的JNJ-61186372(JNJ-372)等。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