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肿瘤频道 > 肿瘤种类 > 肠癌 > 年轻人结肠息肉不增加结直肠癌风险

年轻人结肠息肉不增加结直肠癌风险

2019-11-10 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尽管支持肥胖与CRC风险相关的证据很多,但是关于肥胖如何影响预后的数据很少。另外,还有关于肥胖的悖论,即认为肥胖对癌症和其他慢性疾病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因此,纽约大学医学院VitaJaspan等选择进行荟萃分析,研究体重对CRC预后的影响。

年轻人的结肠息肉结直肠癌之间无关联

一项基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结肠镜检查登记处(NHCR)数据的研究显示,对于基线结肠镜检查检出结肠息肉的年轻患者(<60岁),其随访结肠镜检查发现晚期腺瘤[包括结直肠癌(CRC)]的可能性未增加。另一项基于NHCR数据的研究显示,在基线结肠镜检查中,40岁以上患者较40岁以下患者的晚期腺瘤检出率高,45-49岁患者与50-54岁患者的晚期腺瘤和具有临床意义的锯齿状息肉(CSSP)检出率相似[1]。

研究结果近日在2019年美国胃肠病学会(ACG)年会上公布(图1)。

研究一

美国达特茅斯学院Geisel医学院JosephAnderson等通过查询NHCR数据,识别了经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且至少1年后进行了随访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并排除了检查不完全、患炎症性肠病或息肉相关的家族综合症的患者。

主要终点为发生异时性晚期腺瘤(腺瘤直径>1cm、具有绒毛特征或高度不典型增生或CRC)或大锯齿状息肉(>1cm)绝对和调整风险。

结果显示,数据分析纳入12,380例患者:266例<40岁,1063例为40~49岁,5238例为50-59岁,5813例≥60岁。

<40岁组随访检出异时性晚期腺瘤的绝对风险为0.8%,40-49岁组为3.7%,50-59岁组为4.5%,≥60岁组为7.2%。<40岁、40-49岁和50-59岁患者发生晚期腺瘤的风险没有显著差异,而≥60岁患者发生异时性晚期腺瘤的风险显著增加。

此外,随访时,≥60组的异时大锯齿状息肉检出率为2.4%,<40岁、40-49岁和50-59岁组的检出率分别为1.1%、2.7%和2.8%,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研究二

美国达特茅斯-希区柯克医学中心LynnF.Butterly等对NHCR参与者进行单独分析,以确定基线结肠镜检查检出晚期腺瘤或CSSP的年龄校正后绝对风险和检出率。该分析纳入普遍不建议筛查CRC的45-49岁患者,且可用数据主要来自亚洲人群。

研究者将晚期腺瘤定义为>1cm、绒毛状特征、高度不典型增生或CRC,将CSSP定义为大锯齿状息肉(>1cm)、任何无蒂锯齿状息肉或传统的锯齿状腺瘤、任何>5mm的近端锯齿状息肉。

结果显示,该分析纳入42,600例患者:2,451例<40岁,1288例为40-44岁,1,870例为45-49岁,22,160例为50-54岁,6936例为55-59岁,7,895例≥60岁。

各组(最小至最大年龄组)发现晚期腺瘤的绝对风险分别为1.1%、3.0%、3.7%、3.6%、5.1%和6.9%。各组的CSSP检出率分别为3.0%、5.1%、5.9%、6.1%、6.6%和6.0%。

可见,与<40岁患者相比,40岁以上患者的晚期腺瘤检出率显著增加。在45-49岁组和50-54岁组,晚期腺瘤和CSSP的检出率均无明显差异。

某些肠道细菌使肠癌风险增加多达15%

一项国际研究[2,3]发现,肠道内存在某些特定细菌属的人更可能患CRC。该研究为肠癌危险因素列表增加了新因素:肠道细菌。研究结果近日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的英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RI)癌症会议上公布(图2)。

主要研究者、英国布里斯托大学KaitlinH.Wade等使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首次分析细菌对CRC的因果作用发现,拟杆菌目的未分类菌属(13个菌株的微生物组)可使CRC风险约增加8%(OR1.08,95%CI1.02-1.15,P=0.02),甚至多达15%。Wade表示,该结果支持以前的研究结果,即“与没有肠癌的人相比,肠癌患者更易携带拟杆菌属细菌,而且数量更大”。

尽管临床试验和动物研究均表明,CRC与肠道微生物组(包含约3万亿细菌)之间存在关联,但能提供令人信服的因果关系证据研究却很少。

鉴于流行病学研究采用横断面或病例对照设计,容易引起混淆,反因果关系和偏差,这样则很难辨别肠道微生物组的成分是否会引起肠癌,肠癌本身是否会导致肠道微生物组的变异,或者这种关联是否由引起两者变异的其他因素所致。因此,该研究应用孟德尔随机化——种复杂的统计方法,可分析来自大量人群样本的数据,从中找到表明因果关系而非相关性的证据。

研究细节

来自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的研究小组,使用以下人群的数据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

3890人来自佛拉芒肠道菌群项目(FlemishGutFloraProject)

950人来自德国FoodChainPlus研究

717人来自德国PopGen研究

120,328人来自国际结直肠癌遗传学和流行病学联盟

通过GWAS研究,共识别出1,018个独立遗传关联和114个微生物性状(MT)。在这些性状中,有1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MT关联达到了常规水平的全基因组统计学意义(2.5×10-8),并且没有证据表明SNP与其他性状相关,因此排除了多效性的可能性。

这些结果进一步证实,CRC病例中的拟杆菌属较对照组更为常见,并为“这些细菌与CRC发生有因果关系”提供了证据。

评论

美国丹·邓肯综合癌症中心BrandonSmaglo(未参与这项研究)表示,肺癌很普遍,其与吸烟有关;如果不是因为这种环境暴露,其可能为罕见癌症。那么,为什么结肠癌如此普遍呢?原因仍令人困惑,一种非常大的可能性原因是,胃肠道未与外部环境隔离开,微生物组可相对容易地改变。因此,了解和改变肠道微生物组,对理解肠癌及其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英国爱丁堡癌症研究中心IanTomlinson表示,人们对肠道微生物组的稳定性尚存疑问,并且细菌类型和数量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因此,将所报道的结果归因为因果关系尚为时过早。不过,类似的大型研究仍有可能极大地增进人们对肠癌发生的了解。

超重与结直肠癌预后较差相关

众所周知,低体重的CRC患者预后较差。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这种关联也适用于超重患者,即超重的CRC患者预后较差[4]。研究结果近日在2019年美国胃肠病学会年会上公布。

研究细节

尽管支持肥胖与CRC风险相关的证据很多,但是关于肥胖如何影响预后的数据很少。另外,还有关于肥胖的悖论,即认为肥胖对癌症和其他慢性疾病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因此,纽约大学医学院VitaJaspan等选择进行荟萃分析,研究体重对CRC预后的影响。

Jaspan等对251,347例Ⅰ~Ⅲ期非转移性CRC患者(随访时间为31个月至15年以上)进行了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该分析最终纳入41项研究。

Jaspan等假设,肥胖患者的预后比体重正常患者差,超重患者的预后比低体重患者好。

然而,结果发现,虽然肥胖患者的CRC复发率高于正常体重患者,但超重患者和低体重患者的复发率没有显著差异。表1为患者的结直肠癌复发率情况。

此外,与正常体重患者相比,肥胖者的癌症相关死亡率更高、无病生存率更低。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