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肿瘤频道 > 肿瘤治疗 > 西医治疗 > 抗血管生成药物给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希望

抗血管生成药物给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希望

2019-10-11 来源:肿瘤资讯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目前贝伐珠单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在GBM中已经有了初步的探索。一项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联合贝伐珠单抗再加低分割放疗治疗复发GBM的I期研究显示12个月的OS率为64%,且耐受性良好。

2019年9月19日—21日,主题为“创新精准研究,探索智慧医疗”的第二十二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9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在美丽的厦门盛大召开。与会期间,来自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的韩小弟教授接受【肿瘤资讯】专访,围绕最常见的脑胶质瘤类型--胶质母细胞瘤(GBM),详细介绍GBM诊疗与抗血管生成药物应用的现状,分享贝伐珠单抗在临床应用的经验,探讨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展望未来GBM的治疗发展方向。

主要从事神经外科各类疾病的外科治疗和综合治疗,尤其是以脑肿瘤的手术、术中放化疗和术后的综合靶向治疗和化疗为主

在国内较早提出“胶质瘤术后综合治疗”这种观点

胶质母细胞瘤恶性程度高,生存期短,亟待突破

韩小弟教授:脑胶质瘤是起源于脑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脑内肿瘤,分类众多,可分为Ⅰ~Ⅳ级,胶质母细胞瘤(GBM)属于第Ⅳ级,恶性度极高,是最常见的脑胶质瘤类型。GBM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我国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GBM的发病率将持续增加,同时继发于低级别胶质瘤的胶质母细胞瘤也有很大的威胁。

GBM患者发病过程中神经认知功能呈进行性下降的趋势,并伴有功能状态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为患者及患者家属带来巨大的心理及经济负担。目前GBM患者生存期比较短,标准治疗是手术+Stupp方案治疗(术后放疗+化疗),中位数总生存期是14.7个月;但几乎所有GBM患者均在一线标准治疗后出现复发,采用现有标准治疗方案,术后至复发的中位时间为6.9个月。在2012年前五年生存期统计少于5%,现在标准治疗的达到五年生存期的人数也不到10%。所以最新靶向药物治疗在复发GBM的治疗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抗血管生成—贝伐珠单抗给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韩小弟教授:靶向药物在临床应用于GBM,最早批准并获NCCN指南唯一承认的是贝伐珠单抗--即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众所周知,GBM富含血管,我在做博士课题曾研究过,其最大特点是血管丰富伴有血管内皮的异常增生,瘤中心有大量坏死,坏死之后的缺氧又诱发血管生成和VEGF高度表达。新生血管的生成是GBM生长与预后不良的关键因素。

VEGF在早期称为VPF即血管通透性因子,是由于肿瘤、腹水、肺癌的胸腔积液都与它有关。VEGF在所有血管生成相关的因子中作用最强大,而其它如bFGF等因子与肿瘤相关性不明显,因此把它作为靶点而研发的抗肿瘤药效果最好。在GBM中,VEGF的升高,导致血脑屏障破坏、新生血管生成、GBM干细胞增殖。事实也证实,自2009年抗血管生成药贝伐珠单抗对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最好,目前也是唯一获批用于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的靶向药物,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希望。

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除VEGF单克隆抗体(以贝伐珠单抗为代表)外,还有V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以阿帕替尼、瑞戈非尼为代表),近年来,以瑞戈非尼为代表的VEFGRTKI药物也在GBM中有了初步的探索。今年初发表在《柳叶刀·肿瘤》(TheLancetOncology)上的REMOGA研究是瑞戈非尼对比洛莫司汀在rGBM中的Ⅱ期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瑞戈非尼组疾病控制率显著更佳,OS和PFS均显著延长,但两组间基线特征在年龄、激素使用等均有较大差异,结果需谨慎参考,需要等待大型Ⅲ期临床研究确认疗效。

临床实践证实抗血管生成改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生存

韩小弟教授:我们认可贝伐珠单抗对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的疗效。来自SEER数据库的真实世界数据显示,自FDA于2009年5月批准贝伐珠单抗用于复发GBM后,GBM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延长了2个月(11个月vs9个月)。但是我们实践发现,贝伐珠单抗不是对所有患者疗效都好,应用时都有其适应证,通常是在放疗后最常用,比如放射性坏死引起大片水肿,造成严重颅压高,导致昏迷或偏瘫,用贝伐珠单抗之后,在瞬间或几个小时(这些临床症状)就可以得到缓解。放疗医生经常将贝伐珠单抗称为神药,因为效果快且好;除此之外,用于复发后有新的坏死和水肿的肿瘤,疗效也十分显著;实践中发现很多临床上一般情况特别差的患者在使用贝伐珠单抗后生存期明显改善。

最明显优势是在使用贝伐珠单抗之后,原来(由于水肿坏死)不能再化疗的患者肿瘤明显缩小、水肿消退,由于间质内压力降低和血管正常化,使得化疗敏感性增加,患者生存期延长。对年龄较大的患者,手术比较困难而且风险也很大,但这些患者对于贝伐珠单抗相对敏感,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单中心研究显示贝伐珠单抗对55岁以上患者的敏感性明显好于对55岁以下,生存期也较长。

根据我个人经验中碰到几例无法手术、年龄较大的患者,先使用贝伐珠单抗使肿瘤缩小,再用化疗或者放疗(小分割的放疗方式),患者生存期达到约一年,与手术加放化疗的疗效以及生存期接近。因此,合理应用靶向药物对很多不能耐受手术患者也是可以获益的。

靶向联合免疫治疗,值得期待

韩小弟教授:近年来免疫治疗在多个瘤种均带来了较大的获益。近几年CSCO、ASCO会议,免疫治疗临床研究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免疫治疗尚未在神经肿瘤中获得明显突破。在新诊断GBM患者中应用纳武利尤单抗的Ⅲ期CheckMate498、在新诊断GBM患者中应用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联合标准Stupp方案对比标准方案的Ⅲ期CheckMate548研究未能达到主要研究终点PFS。

因此尚不推荐使用单药治疗。2017年ASCO年会报道过ipilimumab和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应用,由于副作用极大而放弃,Ⅲ期临床失败。由于单纯免疫治疗的失败,研究者开始探索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免疫治疗在GBM中的应用。这是由于血管异常导致肿瘤微环境的改变,而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的使用可以使血管正常化,可以将肿瘤微环境从免疫抑制转变成免疫支持。贝伐珠单抗应用也能显著减少激素的用量,从而减少免疫抑制。

目前贝伐珠单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在GBM中已经有了初步的探索。一项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联合贝伐珠单抗再加低分割放疗治疗复发GBM的I期研究显示12个月的OS率为64%,且耐受性良好。后面又开展了一项Ⅱ期研究,在rGBM患者中评估帕博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两组间帕博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组PFS获益更多,目前正在等待其OS结果。

总体来说,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在GBM中获益甚微,但这一联合机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我们期待未来在GBM领域有更大的突破,为GBM患者带来更多的获益。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