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肿瘤频道 > 康复护理 > 日常保健 > 弄清这5个问题成为早癌高手 早癌诊断

弄清这5个问题成为早癌高手 早癌诊断

2019-09-17 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围绕于癌腺管周围的血管管径增粗,扩张,呈变形、密集排列表现;在放大内镜下表现为色调发红或略褪色,隆起或凹陷,白区小型化不规则化,不鲜明化、形状不一、方向性不同与正常黏膜形成鲜明对比。

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看了很多上消化道早癌诊断的书,当去分析一些病例的时候,仍然无从下手,有些病灶内镜下特点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收下这份问题清单,让你进阶为早癌高手。

问题一:为什么胃体腺黏膜萎缩后呈幽门腺样腺窝上皮结构?

胃腺窝上皮的立体构造由其深部的固有腺所决定,胃体腺分布于胃底和胃体部,腺体为单管状或分支管状,胃体腺区域约占小凹及腺体厚度的75%,因固有层内腺体对腺窝上皮的支撑作用,腺管像试管样垂直于腔面排列,所以放大内镜下我们可以看到胃体腺呈蜂巢样结构。

胃体腺病理图

幽门腺分布于胃窦部,为分支管状腺,幽门腺区域约占小凹及腺体厚度的50%,相对于胃体腺而言,幽门腺固有层内的固有腺体稀疏排列无法对腺窝上皮形成强有力的支撑,故腺窝上皮呈倒伏排列,放大内镜下观察幽门腺表面微结构呈线圈样排列。

幽门腺结构

当胃体腺发生萎缩时,固有层内固有腺体减少,部分发生幽门腺化生,内镜下观察胃体腺区表面微结构呈幽门腺样腺窝上皮结构。

缩胃体腺

问题二为什么分化型癌多为腺管密度增高?

胃腺癌的组织类型,根据有无腺管的形成,分为两类:一类是形成腺管的分化型腺癌,另一类是缺乏或没有形成腺管的未分化型腺癌。分化型腺癌癌细胞发生于增殖带区,癌细胞会沿着基底膜方向,一边利用腺管原有框架置换性增殖,一边分裂、分支融合,所以分化型腺癌多为腺管密度增高。

分化型腺癌增殖方式

问题三为什么大部分胃早癌色调发红,而有些发黄、有些发白?

我国胃癌大部分为分化型腺癌,胃黏膜内的毛细血管存在于腺管周围的黏膜固有层内。分化型腺癌在黏膜内置换性地生长,其癌腺管周围的黏膜固有层内同样存在毛细血管。

通常情况下,分化型腺癌比正常胃黏膜腺管密度高腺管周围黏膜固有层内单位面积的毛细血管密度自然要増加。同时与非肿瘤性血管相比,肿瘤性血管管径更粗,血流更丰富,因此,分化型腺癌比正常胃黏膜相对发红。

而有些低异性度腺癌,表面腺管密度较高,血管增生没那么旺盛,癌性血管呈不均匀分布,局部有失血表现,病灶色调呈略发黄。

由于未分化型腺癌一边破坏既有组织构架,一边浸润性地进展到黏膜固有层表面,既有的黏膜固有层毛细血管减少导致褪色。另外,细胞质中含有丰富黏液的印戒细胞型癌细胞在黏膜固有层增多也会导致褪色,故病灶呈发白色调。

胃癌及胃癌血管剖型图

问题四为什么我们观察病灶时应该先观察微结构、而不是微血管?为何一部分早期胃癌无法观察到黏膜微结构?

分化型胃癌的形成是癌细胞的发生、增殖形成形态各异的异形腺管,血管依附在腺管周围为其生长提供营养支持,在早期胃癌血管依据腺管的形态改变而改变,癌的主体为癌细胞及其构成的癌腺管,观察腺管形成的表面微结构更具有客观性。

部分早期胃癌无法观察到黏膜微结构(即白区不鲜明化),一部分原因是肿瘤性病灶内腺管较浅,腺管较窄时无法观察到黏膜微结构,另一部分原因是当病灶表面覆盖不均一白色不透光物质时,无法对表面微结构及上皮下微血管进一步观察。

白区不鲜明化

问题五为什么癌性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形成明显边界?

分化型腺癌的病理基础是细胞异形和结构异形,相较于胃正常柱状细胞,异形细胞表现为细胞核增大、大小不一、常深染、呈杆状、排列成假复层状;核浆比例增大、胞质可深染,在结构异形上,相较于规则排列腺管,可见癌腺管分支增多排列密集呈“背靠背”“共壁"现象,管腔大小不同、形状各异。

围绕于癌腺管周围的血管管径增粗,扩张,呈变形、密集排列表现;在放大内镜下表现为色调发红或略褪色,隆起或凹陷,白区小型化不规则化,不鲜明化、形状不一、方向性不同与正常黏膜形成鲜明对比。

未分化型腺癌由于不形成腺管,在腺颈部沿水平方向浸润性增殖,造成原有腺管破碎,病灶区因缺少腺管支撑呈整体塌陷,黏膜固有层毛细血管减少导致褪色形成明确边界。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