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肿瘤频道 > 肿瘤种类 > 食道癌 > 食管癌新突破 免疫疗法首次获批资讯

食管癌新突破 免疫疗法首次获批资讯

2019-08-22 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Urakawa和Makino表示,与其他胃肠癌相比,食管癌尤其是晚期食道癌的淋巴结转移率非常高。因此,他们推断,淋巴结的反应可能比原发性肿瘤预测化疗疗效和患者预后更有用。因此,该研究旨在确定淋巴结对NACT的反应用于预测转移性食管癌患者长期生存的临床效用。

2型糖尿病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胃癌风险显著增加

一直以来,人们对糖尿病是否会增加胃癌风险都存在争议。近日,我国香港大学玛丽医院KaShingCheung等的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在根除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后,其胃癌风险约增加67%[1,2]。研究结果近日发表于《DiabetesCare》。

该研究是一项基于香港电子医疗保健数据库的回顾性全港队列研究,旨在评估接受Hp感染治疗患者中2型糖尿病是否增加胃癌风险。

研究纳入年龄≥45岁、2003年至2012年期间接受基于克拉霉素的三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甲硝唑)治疗Hp感染的患者。观察时间为从接受HP感染治疗开始直至胃癌诊断、死亡或研究结束(2015年12月)。受试者排除标准包括1型糖尿病、在Hp治疗1年内诊断胃癌、先前诊断胃癌或行胃切除术、Hp感染再治疗。

结果显示,中位随访7.1年,在纳入的46,460例患者中有153例(0.33%)罹患胃癌,其胃癌诊断的中位年龄为72.4岁。单变量分析(HR1.81)和倾向得分(propensityscore)回归校正结果(aHR1.67)均显示,糖尿病与胃癌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表1糖尿病(DM)与胃癌(GC)之间关联的亚组分析

亚组显示,糖尿病患者的贲门癌风险较非糖尿病患者显著增加(aHR3.40),然而非贲门癌风险增加无统计学意义(aHR1.53)。血糖控制不佳患者[时间加权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1c)≥6.0%]的胃癌风险较非糖尿病患者显著增加(aHR1.68),然而在HbA1c<6.0%患者中该风险增加无统计学意义(aHR1.99)。

此外,未使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的胃癌风险较非糖尿病患者显著增加(aHR2.59),但使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的胃癌风险未明显增加(aHR1.28,表1)。

作者指出,2型糖尿病与接受Hp根除治疗患者的胃癌风险增加相关,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和未使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因此,对于高危Hp感染的糖尿病患者,接受根除治疗后应考虑进行针对性的胃癌筛查。

晚期食管癌的首个免疫治疗药获批

日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治疗食管癌。具体而言,帕博利珠单抗获批作为单药疗法用于肿瘤表达PD-L1[综合阳性评分(CPS)≥10)]、先前经1种或多种方案全身治疗后疾病进展的复发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的治疗[3,4]。

此次批准基于临床试验KEYNOTE-181和KEYNOTE-180的数据。

KEYNOTE-181研究

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阳性对照(active-controlled)试验,共纳入628例一线治疗后疾病进展的复发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食管癌患者。

研究中,患者随机接受帕博利珠单抗(200mg,每3周1次)或研究者选择的以下任何一种化疗方案:紫杉醇(80~100mg/m2,第1、8、15天,每4周为1疗程)、多西他赛(75mg/m2,每3周1次)或伊立替康(180mg/m2,每两周1次)。主要终点是总生存(OS)。

结果显示,在意向治疗人群中,两组患者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个月vs7.1个月,P=0.0560)。然而,无论组织学类型如何,肿瘤表达PD-L1CPS≥10患者亚组的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有明显获益,帕博利珠单抗组12个月OS率为43%,而化疗组患者为20%。

在肿瘤表达PD-L1CPS>10的ESCC患者中,帕博利珠单抗组中位OS(10.3个月vs6.7个月)和客观缓解率(ORR,22%vs7%)明显优于化疗组。

KEYNOTE-180研究

是一项多中心、非随机、开放标签试验,共招募121例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食管癌患者,这些患者先前接受至少2种方案全身治疗后疾病进展。主要疗效终点为ORR和缓解持续时间(DoR)。

结果显示,35例肿瘤表达PD-L1(CPS≥10)ESCC患者的ORR为20%。在7例病情缓解患者中,DoR范围为4.2~25.1+个月。

局部晚期结肠癌常规使用辅助腹腔热灌注化疗或不可行

近四分之一的局部晚期(T4期)或穿孔性结肠癌患者有发生腹膜转移的风险,通常无治愈性治疗选择。COLOPEC研究显示,在患有T4或穿孔性结肠癌的患者中,辅助性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并未改善18个月无腹膜转移生存。因此,基于该项试验,不主张常规使用辅助性HIPEC[5]。

研究结果近日发表于《Lancet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

该项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试验在荷兰9家擅长HIPEC的医院进行。研究纳入患有临床或病理性T4N0-2M0期肿瘤或穿孔性结肠癌患者,随机(1:1)分入试验组(辅助性HIPEC序贯常规辅助全身化疗)和对照组(单纯辅助全身化疗)。患者按肿瘤特征(T4或穿孔)、年龄(<65岁或≥65岁)和原发肿瘤切除方式(腹腔镜或开放手术)分层。主要终点为18个月时的无腹膜转移生存。

结果显示,共入组204例患者(每组102例)。在试验组,有2例患者在随机化后撤回知情同意,余下100例中有19例(19%)被诊断为腹膜转移。在对照组,102例患者中有23例(23%)被诊断为腹膜转移。

意向治疗分析(n=202)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的18个月无腹膜转移生存无显著差异(80.9%vs76.2%,log-rank单侧p=0.28)。

此外,在接受辅助性HIPEC的87例患者中,有12例(14%)出现术后并发症,1例(1%)发生腹膜硬化症。

淋巴结对治疗的反应可预测食管癌患者生存

一直以来,人们非常缺乏预测食管癌患者治疗效果的最佳方法。日本大阪大学ShinyaUrakawa和TomokiMakino等的研究显示,与原发性肿瘤(通常用于评估多种癌症的治疗结果)相比,淋巴结对新辅助化疗(NACT)的反应可更有效地预测食管癌患者的疾病复发和生存[6,7]。研究结果发表于《AnnalsofSurgery》。

尽管常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内窥镜等成像技术来检查癌症患者的原发性肿瘤,但是因食管形状的关系,这些技术在试图测量食管的原发性肿瘤时并不能提供帮助。同时,这使医生难以估计食管癌患者的复发和生存情况。因此,研究者试图通过找到患者结果的另一个指标来解决这个问题。

Urakawa和Makino表示,与其他胃肠癌相比,食管癌尤其是晚期食道癌的淋巴结转移率非常高。因此,他们推断,淋巴结的反应可能比原发性肿瘤预测化疗疗效和患者预后更有用。因此,该研究旨在确定淋巴结对NACT的反应用于预测转移性食管癌患者长期生存的临床效用。

另一研究者YuichiroDoki指出,在NACT之前和之后进行的CT扫描显示,食管癌患者的原发肿瘤和转移性淋巴结之间的反应高度不一致。

事实上,每个淋巴结都表现出不同的治疗反应,即使是同一患者的淋巴结。因此,检查所有转移性淋巴结或有助获得NACT反应的精确评估。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