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为主的免疫治疗药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因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疗效,成为目前抗肿瘤治疗药物中最耀眼的“明星”,吸引了众多临床医生和研究者的关注。然而,随着临床研究的开展和临床应用的增加,其毒副反应也逐渐表现出来,使人们不禁担心ICI免疫治疗会不会是另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也会有潜在的、不可预知的风险。
鉴于此,为了保障ICI临床应用的规范和安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于2019年4月首次推出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毒性管理指南》,本文查阅相关文献并对该指南进行摘要,以方便临床参考、应用。
ICI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
详细的发生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免疫检查点通路在维持人体免疫稳态中的作用被破坏有关。PD-1受体抑制剂阻断T细胞负性调控信号,解除对肿瘤细胞的免疫抑制,增强T细胞抗肿瘤效应的同时,也会异常增强自身正常的免疫反应,导致免疫耐受失衡,累积到正常组织时表现出类似自身免疫的炎症反应,称为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可累及全身所有器官和组织,其中免疫相关的器官,比如:皮肤、甲状腺、肺、肠、肝等则更容易受到影响,也反应更重。
ICI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
刚刚发表在《JAMAOncology》上的一篇meta分析发现,在PD-1抑制剂的相关临床试验中,大约有2/3的患者会出现免疫治疗相关毒副反应,大约有1/7的患者会发生至少一种≥3级的不良反应。
其中,疲劳在所有等级的不良反应占比(18.26%)以及在≥3级不良反应中的占比(0.89%)均为最高,皮肤瘙痒、腹泻、皮疹的发生率仅次于疲乏,均约为10%。总体上,上述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大多比较温和,严重的情况不多。
而容易导致严重后果的不良反应包括:肺炎和缺氧、肠炎和腹泻、肝炎和转氨酶升高、胰腺炎和脂肪酶升高等。因此,密切监测、早期识别及恰当处理是必要的。
以下患者是ICI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的高危人群:自身免疫性疾病;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与其他免疫抑制剂或化疗药物联合应用者、某些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等。
ICI常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皮肤:表现为皮疹/斑丘疹、瘙痒、大疱性皮炎综合征等;
内分泌: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发性肾上腺功能减退、高血糖等;
肝脏: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
胃肠道:主要表现为腹泻/结肠炎;
肺脏:免疫相关性肺炎;
还有其他相对少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神经毒性、血液毒性、肾脏毒性、心脏毒性、眼毒性等。
ICI相关不良反应的诊断与处理
诊断
依赖对相应临床表现的识别,加上相关血液、尿液、痰液、粪便等检测结果,借助内镜、影像学检查,并排除疾病进展、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即可做出临床诊断。
预防
第一,做好高危人群的识别和筛出;
第二,做好基线检查,包括:一般情况,影像学检查、一般血液学检查、皮肤黏膜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测、肾上腺和垂体功能检测、静息或活动时的血氧饱和度、心肌酶谱等;
第三,做好毒性监测,包括:治疗中的监测和治疗后的随访。
治疗
采取分级处理策略,即首先对发生的毒性反应按照irAE标准进行分级,再根据不同的分级进行相应的处理。
总体上讲,1级毒性无需住院处理,也不推荐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并且可以继续使用ICI治疗;
2级毒性也无需住院治疗,可以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0.5-1mg/kg/d);
3级毒性需要住院治疗,并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通常建议:口服泼尼松或静脉使用1-2mg/kg/d甲基泼尼松龙,对糖皮质激素治疗3-5天症状没有缓解的患者,可考虑在专科医师指导下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此时应暂停ICI治疗,并根据患者风险/获益比讨论是否恢复ICI治疗;
4级毒性同样需要住院治疗,并考虑收入重症监护室,治疗上给予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静脉使用甲基泼尼松龙,1-2mg/kg/d,连续3天;若症状缓解,逐渐减量至1mg/kg/d维持,后逐步减量,6周左右减量至停药;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3-5天后症状未能缓解的患者,可考虑在专科医师指导下使用免疫抑制剂,此种情况下,要永久停用ICI。
尽管ICI总体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但仍会产生严重或者不可逆的不良反应,尤其在疗效显著的时候,对不良反应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ICI逐渐进入抗肿瘤治疗临床实践并进军各大瘤种的时候,更好地了解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处理方法,将有助于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病人的依从性,并最终将疗效的“优势”转化为生存和获益的“胜势”。
用于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的辅助治疗(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球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亦可作为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本品可用于湿疹、血小板块减少、多次感染综合症、慢性皮肤黏膜真菌病等免疫缺陷疾病。
健客价: ¥361、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2、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T细胞缺陷病。 3、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4、各种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 5、肿瘤的辅助治疗。 (详见包装内部说明书)
健客价: ¥9.5增强免疫力。
健客价: ¥58用于因自身免疫功能低下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并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保肝治疗;也可以作为肿瘤化疗辅助药物。
健客价: ¥53用于治疗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对恶性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剂(主要用于肺癌,鼻咽癌,乳腺癌,骨肉瘤等);免疫缺陷病等。
健客价: ¥8.6用于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的辅助治疗(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球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亦可作为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本品可用于湿疹、血小板块减少、多次感染综合征、慢性皮肤黏膜真菌病等免疫缺陷疾病。
健客价: ¥15.8本品适用于治疗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成人和12岁以上青少年(体重至少为40kg)。 在感染HIV患者中,无论患者人种如何,开始使用含阿巴卡韦的产品治疗前,应当筛查是否携带HLA-B*5701等位基因。如果已知患者携带RLA-B*5701等位基因,不应当服用含有阿巴卡韦成份的产品
健客价: ¥2840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保护骨髓和肾上腺皮质功能;用于各种疾病引起的虚损;配合手术、放射线、化学治疗,促进正功能的恢复。
健客价: ¥24增强免疫力。
健客价: ¥5增强免疫力。
健客价: ¥188用于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的辅助治疗(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亦可作为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本品可用于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症、慢性皮肤黏膜真菌病等免疫缺陷疾病。
健客价: ¥35用于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的辅助治疗(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亦可作为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本品可用于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征、慢性皮肤黏膜真菌病等免疫缺陷疾病。
健客价: ¥13.8增强免疫力。
健客价: ¥119用于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的辅助治疗(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亦可作为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本品可用于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症、慢性皮肤黏膜真菌病等免疫缺陷疾病。
健客价: ¥20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保护骨髓和肾上腺皮质功能;用于各种疾病引起的虚损;配合手术、放射线、化学治疗,促进正功能的恢复。
健客价: ¥23免疫调节。
健客价: ¥9.9用于治疗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对恶性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剂;免疫缺陷病。
健客价: ¥12.8用于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的辅助治疗(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亦可作为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本品可用于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症、慢性皮肤黏膜真菌病等免疫缺陷疾病。
健客价: ¥35.41.用于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的辅助治疗(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2.亦可作为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剂;本品可用于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症、慢性皮肤黏膜真菌病等免疫缺陷疾病。
健客价: ¥26用于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的辅助治疗;亦可作为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本品可用于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症、慢性皮肤黏膜真菌病等免疫缺陷疾病。
健客价: ¥16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用于治疗各型肺结核、支气管内膜结核及肺外结核。并可作为与结核病相关手术的保护药,也可用于预防长期或大剂量皮质激素、免疫抑制治疗的结核感染及复发。
健客价: ¥52.8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保护骨髓和肾上腺皮质功能,用于各种疾病引起的虚损,配合手术、放射线、化学治疗,促进正功能的恢复。
健客价: ¥16糖皮质激素只能作为对症治疗,只有在某些内分泌失调的情况下,才能作为替代药品。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适应症,详见说明书。
健客价: ¥26用于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的辅助治疗(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球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亦可作为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本品可用于湿疹、血小板块减少、多次感染综合征、慢性皮肤黏膜真菌病等免疫缺陷疾病。
健客价: ¥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