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肿瘤频道 > 预防肿瘤 > 如何自测 > 可怕的并不是癌症 而是对癌症的恐惧

可怕的并不是癌症 而是对癌症的恐惧

2019-01-24 来源:济南复大肿瘤医院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按照自然病程,这些病人本不该这样死亡,只是因为惧怕癌症而过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很显然,在这些病人的死亡中,不良心理因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部分病人就是被吓死权重非常大者。

日常生活中,当人们听到或遇到极具惊恐的情景时经常会说:“哎呀,吓死人了。”

那么,现实中真有被吓死的人吗?

答案是肯定的。

曾有报道称,一位男青年喜欢开玩笑,一日与朋友们出外郊游,他从地上拾起一条又冷又湿的草绳子,突然扔到一位怕蛇的女伴身上,大叫一声:“蛇!”女孩子惊叫一声,立即气绝身亡(这个玩笑开大了)。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突然遭受极度惊吓时,机体会发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大脑会指令肾上腺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使心跳突然加快,心缩力增强,外周小动脉痉挛收缩,血压骤然上升,心肌耗氧量急剧增加,过快的血流强力冲击心脏,使心肌纤维撕裂,心脏出血,导致心脏骤停,使人立刻毙命。

那么,有没有被癌症吓死的病人呢?

回答也是肯定的。

说到癌症吓死病人的事,又使我想起了民间新传的“三个三分之一”论断,即三分之一病人是病死的,三分之一病人是治死的,三分之一病人是吓死的。我还是那个观点,这个“论断”虽然缺乏确切的科研证据,但还真道出了一些事实真相:病死者有之,治死者有之,吓死者也有之。

不过,癌症病人被吓死一般不会像上述那个被“蛇”吓死的人一样——立即毙命,除非遇到已有严重心脏病或脑血管病的病人。在后两种情况下,病人可因过度恐惧和紧张诱发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而随即丧命。

那么,癌症病人被吓死应该怎样界定呢?

专家表示:凡是因为恐惧癌症而引发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和生理紊乱,进而使病人提早死亡者,都可以算作被吓死了。照这样算来,被吓死的病人应该是大多数,而不是新“论断”所说的三分之一了。

然而,如果现在向公众发布“大多数癌症病人都是被吓死了”的信息,估计会有包括医生、病人和病人家属在内的很多人找医生理论:难道癌症病人的心理素质都如此之差么?

为了避免受人指责,也为了更准确地考量癌症病人被吓死的问题,可以这样说:“大多数癌症病人都有被吓死的成分。”

既然是成分,也存在一个权重的问题。有被吓死权重非常大的病人死亡,也有被吓死权重非常小的病人死亡,更有介于两者之间者。

临床上发现,有的病人当得知自己患了癌症之后,因惧怕忍受癌症本身和治疗所带来的痛苦折磨而选择了自杀

有的病人因过度恐惧引发严重心理和生理紊乱,在数天或数周内因重要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有的病人因固守“癌症就是不治之症”观念而放弃治疗,任由疾病发展,加上心理因素所致机体抗病能力的严重降低,在短短的数月到半年内发生死亡。

有的较早期病人虽然临床治疗效果较佳,但因“心理癌症”未能去除而在半年到一年内出现复发或转移,并很快致命。

按照自然病程,这些病人本不该这样死亡,只是因为惧怕癌症而过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很显然,在这些病人的死亡中,不良心理因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部分病人就是被吓死权重非常大者。

遵照常态分布规律,这部分被吓死病人的比例比较小,人数也比较少。相比之下,介于被吓死权重非常大与非常小之间者可是大多数,很值得重点关注一下。这部分病人因恐惧癌症也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这种应激反应几乎贯穿整个诊疗过程之中,时轻时重地长期对病人的心理和生理产生干扰,通过影响治疗效果,加重治疗毒副作用,促发营养不良,降低机体抗癌免疫力,促进复发、转移等环节,不同程度地加速了病人死亡。也就是说,在这些病人的死亡中,不良心理因素担当了帮凶角色。

这是生物医学模式(只重视身体治疗而忽视心理调整)的悲哀,值得每一个医务工作者深思。回过头来想一想,当初如能对这些病人及时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和治疗,完全有可能避免那些不必要的牺牲,至少能够使他们再多活些日子。

同时,这里也提醒广大新的癌症患者,惧怕癌症于事无补,只会增加痛苦,降低疗效,恶化病情;接受现实,转变观念,以革命(革自己的命)乐观主义精神积极投身到抗癌斗争中去,才是明智之举。

记住:可怕的不是癌症本身,而是对癌症的恐惧。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