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肿瘤频道 > 肿瘤种类 > 乳腺癌 > 英国首次证实乳腺癌与人类乳头瘤病毒相关

英国首次证实乳腺癌与人类乳头瘤病毒相关

摘要:因此,该研究在英国首次发现HPV癌蛋白在浸润性病例中的选择性表达,可使高风险HPV在某些类型乳腺癌发生中发挥作用。

2017年2月27日,英国《自然》旗下《科学报告》在线发表伦敦金士顿大学、金士顿医院、新维多利亚医院、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法蒂玛医学院的研究报告,发现浸润性乳腺癌与高风险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有相关性。

虽然HPV已经涉及多种癌症病因,但是评估HPV存在于乳腺癌的研究产生了很大争议。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研究集中于乳腺癌中存在病毒脱氧核糖核酸(DNA),仍然无法直接证明HPV持续存在可引起乳腺癌的浸润性。尽管若干国家已经开展这些研究,但是英国此前尚无关于乳腺癌存在高风险HPV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本研究使用聚合酶链反应和桑格测序从110份英国患者新鲜乳腺组织样本筛选出12种高风险HPV类型DNA,再使用蛋白质印迹法和斑点印迹法从HPV-DNA阳性样本筛选出HPV癌蛋白(癌基因表达后得到的蛋白质)表达。

结果发现42%的乳腺组织存在高风险HPV,其中病毒活性仅见于一些浸润性癌(5/26)。

因此,该研究在英国首次发现HPV癌蛋白在浸润性病例中的选择性表达,可使高风险HPV在某些类型乳腺癌发生中发挥作用。

人类乳头瘤病毒(HPV):一组形态和基因结构相似但致瘤表现不同的DNA病毒,可引起人类上皮的良性和恶性肿瘤。该类病毒感染人体的表皮与黏膜组织,目前约有170种类型的HPV被判别出来,有些时候HPV入侵人体后会引起疣甚至癌症,但大多数时候则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大概有30~40种HPV可通过性行为传染到生殖器及周边皮肤,而其中又有些可引起生殖器疣。若反复感染某些高风险且又无疣等症状的HPV类型,可能发展成为癌前病变,甚至是浸润性癌。经研究发现,99.7%的子宫颈癌都是由于感染HPV造成。

聚合酶链反应(PCR):美国生物化学家穆利斯(Mullis)发明的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技术,在体外模拟发生于细胞内DNA快速扩增特定基因或DNA序列复制过程,用引物和DNA聚合酶进行体外扩增特定DNA区域片段,当存在模板DNA、底物、上下游引物和耐热的DNA聚合酶时,经过多次“变性-复性-延伸反应”的循环过程,痕量模板DNA可扩增至几百万倍。

桑格测序:英国生物化学家桑格(Sanger)等人发明的DNA测序法,又称双脱氧法或链终止法,是以2,3-双脱氧核苷三磷酸为底物快速测定DNA核苷酸序列的方法,即使用能在DNA模板链上互补参入却不能延伸的4种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与正常的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竞争,合成的互补链可以在任何位置终止,获得长短不一的反应产物,通过电泳分离,从4条泳道上的条带顺序就能读出DNA的序列,是目前DNA测序的首选方法。

蛋白质印迹法:又称免疫印迹法,一种分析和鉴定特定蛋白质的技术。是将蛋白质分子从电泳凝胶转移到固相介质,然后用抗体进行免疫检测的方法。即将混杂的蛋白质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后,转移至固相膜上,再用标记的抗体或二抗与之反应,以显示膜上特定的蛋白条带。先将经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的蛋白质用电泳法等转移到膜(如硝酸纤维素膜、尼龙膜等)上,再用与特定蛋白质结合的标记抗体或配体对转移膜上的蛋白质进行检测,由此可判断特定蛋白质的存在与否和分子量大小等。由于该方法与英国生物化学家萨瑟恩(Southern)发明的DNA印迹法(Southern blot)以及此后美国斯坦福大学发明的RNA印迹法(Northern blot)相似,故被称为西方印迹法、西方墨点法、西式吸印杂交(Western blot)。

斑点印迹法:又称斑点杂交、点渍法,一种定性检测核酸或蛋白质的技术,即将待测核酸或蛋白点样于固相载体上,以同位素或非同位素标记探针与之杂交,通过显影或显色而进行检测。将点状样品吸印到特定的膜上进行检测的方法。如用硝酸纤维素膜吸印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或噬斑,在膜上原位裂菌或裂解噬菌体后,与特定的标记探针杂交,从而直接从转化的DNA文库或噬菌体文库中筛选所需要的克隆;将不同稀释度的蛋白质吸附在膜上进行显色反应,可以进行微量蛋白质的半定量。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