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肿瘤频道 > 肿瘤种类 > 乳腺癌 > 早期乳腺癌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与残癌风险

早期乳腺癌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与残癌风险

摘要:因此,根据肿瘤大小和淋巴结状态确定研究入组条件时,残癌复发风险变化范围很大,使统计学意义预测不可靠。根据残癌复发最低风险确定患者入组条件,可能提高将来辅助治疗研究的成功率,并且可以用较小样本量获得预设统计学意义。

编者按: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通常肿瘤不大、淋巴结转移不多、预后不差、生存不短、复发和死亡风险不高。虽然许多辅助治疗临床研究为了获得统计学意义,通过人海战术把样本量搞得很大、时间搞得很长,但是由于对照组终点事件发生少于研究方案设计预期,最终不足以获得统计学意义。因此,确保发生最少数量的终点事件,可使有临床意义的研究更多。那么对于乳腺癌辅助治疗随机临床研究设计者,通过细化患者入组条件,能否提高统计学意义和终点事件预测的可靠性?

2018年1月25日,《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分册在线发表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耶鲁癌症中心、日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匈牙利国家肿瘤学研究所的模型研究报告,通过残癌风险预测软件(Adjuvant! Online)计算个体化残癌风险预测值,并对根据残癌风险最低阈值确定患者入组条件,与根据肿瘤大小和淋巴结状态确定患者入组条件相比,能否提高临床研究统计学意义预测的可靠性进行评定。该模型研究对443例患者模拟了4个临床研究方案。结果发现,根据残癌风险最低阈值确定患者入组条件,与根据肿瘤大小和淋巴结状态确定患者入组条件相比,统计学意义计算更可靠。因此,通过证实有效的多变量模型,计算残癌风险最低阈值以确定患者入组条件,可以确保研究对照组的事件发生数量满足最低要求。

该研究对2015年4月1日~9月30日连续443例I~III期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56.1±12.3岁,范围23~89岁,已剔除接受过新辅助治疗者)术后残癌风险进行估算,并对临床研究统计学意义与已入组患者残癌风险分布的函数关系进行评定。作者将残癌风险定义为接受标准治疗后仍然存在的复发风险,该风险取决于基线预后风险和辅助治疗的改善作用。

首先,作者模拟了目前正在入组的三阴性乳腺癌1∶1随机化双组临床研究(NCT03036488)统计学意义如何随着肿瘤大小和淋巴结状态符合入组条件的研究人群残癌风险分布而变化。作者还模拟了将残癌风险最低值作为入组条件的研究。主要结局衡量指标为残癌风险、临床研究统计学意义与患者残癌风险分布的函数关系。结果发现,基线预后与残癌风险相差很大:328例(74%)患者的基线复发风险>20%,对治疗作用进行校正后仅12例(27%)残癌风险>20%。

随后,作者模拟了目前正在入组的另外3项随机辅助治疗研究,评定了肿瘤大小和淋巴结状态符合入组条件标准的患者队列残癌风险分布:

NCT02488967:28%(四分位:25%~31%)

NCT02032823:22%(四分位:15%~28%)

NCT01275677:22%(四分位:15%~28%)

上述四分位值最低仅15%、最高仅31%,说明这些研究入组患者的残癌风险不高,辅助治疗可能无法获得统计学意义。

上述模拟结果表明,根据解剖学风险确定入组条件标准的研究,虽然所有入组患者符合入组要求,但是由于残癌风险低,可能无法有足够多的患者发生终点事件,也就无法获得统计学意义。将残癌风险最低阈值作为患者入组条件标准,产生了更可靠的统计学意义计算结果。

因此,根据肿瘤大小和淋巴结状态确定研究入组条件时,残癌复发风险变化范围很大,使统计学意义预测不可靠。根据残癌复发最低风险确定患者入组条件,可能提高将来辅助治疗研究的成功率,并且可以用较小样本量获得预设统计学意义。

不过,Adjuvant! Online 主要还是根据年龄、绝经状态、雌激素受体状态、受累淋巴结数量、肿瘤分级、肿瘤大小等传统指标预测残癌风险,尚未考虑HER2等分子学基因学指标。生活不止眼前的枸杞,乳腺癌风险预测工具也不止本文的 Adjuvant! Online,还有 IHC4、CTC、TIL、PREDICT、诺丁汉预后指数、乳腺癌指数、12基因、21基因、50基因、70基因等等,如同不同的乳腺癌有不同的治疗药物一样。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