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肿瘤频道 > 肿瘤治疗 > 西医治疗 > 为何“二甲双胍”能抗癌?

为何“二甲双胍”能抗癌?

2018-04-26 来源:解码医学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研究人员共定量了7875种蛋白和15813种phosphosites,分析表明,二甲双胍治疗使得癌细胞对凋亡刺激更为敏感,且对促生长刺激敏感减弱。同时,研究还证明了二甲双胍通过PP2A-磷酸酶依赖途径抑制p70S6K-rpS6 Axis。

在过去的50年里,二甲双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一线治疗。事实上,除了降糖作用,二甲双胍是一种多效药物,可调节很多疾病,其中包括降低癌症发病率,减少肿瘤恶化。然而,二甲双胍抗肿瘤活性背后的机理依然还不清楚。先前的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作为线粒体复合物I的抑制剂,但癌细胞如何响应线粒体紊乱(通过降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来限制它们的致癌潜力)并未有很好的解释。

由于二甲双胍对细胞代谢以及控制pro-growth和pro-death通路的复杂网络有很大的影响,研究人员猜想,二甲双胍的抗癌活性并不是由调节有限数量的特殊细胞靶标介导,而是使得整个细胞信号网络广泛重新布线,诱导形成对生长或死亡刺激因子的不同敏感性。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研究人员观察了二甲双胍治疗乳腺癌细胞的状态变化。尽管基因表达差异常被用于研究细胞对“干扰”的响应,但细胞表型主要由所有表达的蛋白的浓度和活化度决定。发表在《Cell Systems》杂志上的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使用高分辨率质谱技术描述了二甲双胍介导的乳腺癌细胞蛋白质组和磷酸化蛋白质组的变化。

研究人员共定量了7875种蛋白和15813种phosphosites,分析表明,二甲双胍治疗使得癌细胞对凋亡刺激更为敏感,且对促生长刺激敏感减弱。同时,研究还证明了二甲双胍通过PP2A-磷酸酶依赖途径抑制p70S6K-rpS6 Axis。

除了揭秘二甲双胍治疗乳腺癌的背后机制,此前发表在《PLOS ONE》上的一项研究中,美国麻省总医院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二甲双胍抑制胰腺癌进展的新机理。研究指出,二甲双胍可降低最常见形式胰腺癌的炎症和纤维化特征。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