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肿瘤频道 > 成功案例 > 澄清癌症误区 关注患者营养心理

澄清癌症误区 关注患者营养心理

2018-01-10 来源:转化医学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出于关心自己的考虑,肿瘤病人常常到处寻求神医,寻求秘方,寻医问药,包括寻求营养指导

   全世界胃癌患者中,一半来自中国。我国每年新增46万胃癌患者,每年30万人死于胃癌,平均每2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胃癌。2010至2015年,中国胃癌发病率将以每年1.6%的幅度攀升,这意味着我国的胃癌防治工作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早期胃癌患者治疗后5年生存率达90%以上,而晚期患者为10%左右。不良嗜好、工作压力、遗传因素包括吸烟饮酒、喜好盐腌烟熏食物等是胃癌高危诱因。患有胃溃疡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疾病的人群,40岁以后应常规接受胃镜筛查。胃镜没有想象那么痛苦,随着器械和技术的改进,特别是无痛胃镜检测的普及,无痛苦地完成胃镜检查成为可能。
 
  早诊断早治疗,完全有治愈可能,且可保证较高的生活质量。应积极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健康饮食、戒烟酒、治疗胃慢性疾病、定期体检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徐兵河教授谈乳腺癌治疗中的误区(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教授)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不少人谈癌色变,认为患乳腺癌就等同于被判死刑,也由此产生了许多误区。
 
  有的人认为乳腺癌是不治之症,没有什么好的治疗办法。其实,乳腺癌并非不治之症,多数乳腺癌在早期都可以治愈。也有的人认为乳腺癌可一切了之,只要手术切除彻底,就可以高枕无忧,万事大吉。这并不正确,化疗、内分泌治疗等其他治疗手段也很重要,它可以杀灭体内残留的癌细胞,提高治愈率。还有人认为,化疗敌我不分,毒性太大。其实,随着技术的进步,研发出越来越多高效、低毒药物,并且,能够减轻化疗副作用的药物也越来越多,因此,患者不要因噎废食。此外,许多人认为乳腺癌晚期等同于死亡,无法治疗。其实,经过合理的治疗,不少晚期病人也能够较长期生存,同时生活质量也获得改善。
 
  乳腺癌治疗中的误区还有很多,这些误区影响到人们参与乳腺癌治疗的积极性。因此,只有正确认识、科学治疗,才能够提高乳腺癌治愈率。乳腺癌,并不可怕!
 
  石远凯教授谈淋巴瘤治疗进展(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度异质性,因此治疗上差别很大,不同病理类型和分期的淋巴瘤的治疗存在很大差别。治疗方法主要有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生物靶向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其中对于常规治疗无效、高危、复发或侵袭性强的淋巴瘤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是一个重要选择。对65岁以下患者,能耐受大剂量化疗的中高危患者,可考虑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部分复发或骨髓侵犯的年轻患者还可考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随着利妥昔单抗的出现,淋巴瘤的治疗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尤其是对CD20阳性的B细胞淋巴瘤,有效率更高,缓解时间更长,显著改善预后,对不同年龄、不同预后的患者化学免疫治疗都具有优势。此外一些正在进行临床研究的药物,如苯达莫司汀、硼替佐米等也表现出较高的有效率及较小的毒副作用。肿瘤治疗未来的发展方向将致力于基于分子标志物的药物研发,更进一步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
 
  高明教授谈甲状腺癌的防治误区(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天津市肿瘤医院副院长)
 
  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国内一些省市统计的结果显示,甲状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当中,已经排到第一到第八位,而邻国韩国女性排到第一位。因此甲状腺癌已经逐步跨入常见恶性肿瘤的行列,也越来越引起我们业内,甚至普通的老百姓的关注。
 
  由于受知识水平及专业等条件的限制,人们对甲状腺癌的认知还存在一些误区,同时也有一些热门话题丞待解决,我们将从专业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
 
  1甲状腺癌的发生是否与高碘有关,患者术后是否都应服用无碘盐?
 
  和许多其他肿瘤一样,甲状腺癌的发病机理目前尚难肯定。甲状腺癌发病率增高与食盐加碘存在联系的推论依据尚不充分,缺乏足够的证据。放射线、碘过量、基因遗传、不良情绪、激素水平等都可能是甲状腺癌发病的诱因。但是,目前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碘过量可导致甲状腺癌。因此,我们提倡一个平衡的饮食,不要过量的补碘,也不要让碘缺乏,碘缺乏会引起很多疾病,也包括甲状腺癌,有两种类型甲状腺癌(滤泡癌和未分化癌)的发生也是和低碘有关系的。有些患者认为甲状腺癌都是由高碘引起的,因此当患有甲状腺疾病特别是甲状腺癌行手术治疗后,十分注意饮食中碘的摄取,倾向使用无碘盐。鉴于目前大多甲状腺癌患者都处于富碘的地区,因此建议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适当低碘饮食,但对于处于低碘地区的患者,则无需常规食用无碘盐。
 
  2甲状腺结节是否都会癌变成恶性肿瘤,都需要手术切除?
 
  有些疾病有可能是癌前病变,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以免发展成为恶性肿瘤;但在甲状腺还没有确切的癌前病变,只能说有一些疾病,可能会有一些相关性。比如说大家特别关心的甲状腺结节,绝大多数都不会癌变,而且绝大多数甲状腺结节也不需要外科的处理;只有极少数的肿瘤以往是良性病变,长期发展后发生去分化,最终成为恶性甚至是高度恶性的肿瘤,但是绝大多数的甲状腺结节是不会发展成为甲状腺癌的。即便目前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但多数甲状腺癌属于早期,预后良好,甚至对于一些微小的腺内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理论上可以采取密切观察的办法,不一定都需外科处理。因此,对于甲状腺癌应理性对待,无需过度恐慌。
 
  3甲状腺癌的检查是否越贵越好,诊断率越高?
 
  甲状腺属于浅表实质性器官,其解剖及生理构造决定了甲状腺的肿瘤不同于其他肿瘤的诊断方法,超声诊断技术是我们近年来一再倡导推介的,是目前国内现状下最现实可行的甲状腺癌的首选诊断方法。伴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学术推广,整体水平提升已经成为近期特点,国内越来越多医院陆续采用甲状腺癌的TI-RADS分级或改良TI-RADS分级,显示出良好势头。超声技术在定性、定量和定位诊断方面的良好优势,适当结合穿刺病理检查,进一步提高了诊断率,为手术方案的确定尤其是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实施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而其他一些较贵的检查手段如CT、MRI甚至PET/CT只是在某些类型或较晚期甲状腺癌的诊断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4基因诊断对于甲状腺癌患者的意义到底有多大?
 
  甲状腺癌的分子诊治时代亦即将来临,目前多种致癌基因被报道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关系。一些类型的甲状腺癌的基因检测已经逐渐成为常规的分子诊断方法;随着医学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诊断及其介导的靶向生物治疗也为晚期甲状腺癌患者带来了福音。基因诊断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其重要性在临床中逐渐显现出来,除此之外,基因检测对于甲状腺癌的危险分层、复发及转移、预后甚至随访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5甲状腺癌是应该全切好,还是保留部分腺体?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有的患者认为自己得了甲状腺癌,一定要彻底切除,把整个甲状腺切掉才保险,也有患者认为甲状腺是个很重要的器官,要求医生尽量保留一些正常的腺体。其实两种观点都有道理,但是具体情况要根据肿瘤的数目、大小及位置,结合患者的病史,采取合理化的手术方案,既不能盲目全切,也不应该一律保留过多的腺体。我们的外科术式只推介甲状腺腺叶+峡叶切除、近全/全甲状腺切除术两种术式的合理选择,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因此,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应根据患者自身病情,采取个体化、合理化的手术方式,既要避免治疗不足,也不能给患者造成过度治疗。
 
  6甲状腺癌是不是都应该行颈淋巴结清除术,清除的范围应该多大?
 
  甲状腺癌患者颈淋巴结清除的必要性以及清除范围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根据目前的理论,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并非是决定预后的最关键因素,但其外科治疗的规范性仍不容忽视。有人认为清扫范围越大,治疗越彻底,也有人认为淋巴结不影响预后,根本不用常规清扫。那么对于淋巴结清除与否以及清除的范围,我们也提倡根据术前检查结合患者病史,采取个体化的、选择性的颈淋巴结清除术。对于需要行颈淋巴结清除术的患者,我们建议在超声介导临床N分期和危险评估基础上确定个体化方案、应遵从个体化治疗理念在中央区(Ⅵ)、扩大中央区(ⅡA、Ⅲ、Ⅳ、Ⅵ)以及全颈淋巴结清除术(Ⅱ-Ⅵ)中合理选定。
 
  7甲状腺外科手术的风险是否很大,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甲状腺位于人体颈部,紧邻气管食管等重要器官,其周围还有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等重要组织,因此手术风险相对较高,一旦处理不好容易发生声音嘶哑、低钙等症状;颈部淋巴结清除术也会对一些重要的神经血管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随着外科技能的不断提升,功能性外科手术在甲状腺癌根治方面显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人体组织的功能。同时,外科器械的发展及基础设施的进步,如超声刀、神经探测仪、纳米碳技术以及内镜辅助的甲状腺手术,甚至机器人手术,都在不断的促进甲状腺外科的发展,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8甲状腺癌是恶性肿瘤,术后是否都应该做放化疗?
 
  甲状腺癌有四种病理类型,其中作为主体的分化型甲状腺癌(乳头状癌及滤泡癌)大多数预后良好,治疗的主要手段是以外科为主辅助内分泌及核素治疗的经典“三部曲”,因其对放化疗不敏感,故临床甚少使用。但对于分化不好的髓样癌或未分化癌,在外科不能控制的情况下,采取一些放化疗手段是可以的。
 
  9甲状腺癌是否都需要综合治疗,其价值到底有多大?
 
  到目前为止,外科治疗仍然是甲状腺癌治疗的核心及首选方法,虽然前面提到分化型甲状腺癌很少应用放化疗,但是多学科合作的综合治疗是必需的;内分泌治疗是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的常规辅助治疗手段,长期的TSH抑制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同时对于一些有核医学治疗指征的患者,术后放射性碘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对于一些晚期的或分化不好的甲状腺癌,伴随着对肿瘤认知的不断深入以及不断涌现的新型药品包括靶向药物,为更多肿瘤采用多学科联合治疗提供了可能,越来越多的临床药物试验也为甲状腺癌的治疗带来了希望。通过内科辅助治疗进一步减少了复发和转移的可能,并对于一些中晚期外科治疗束手无策的病友提供了延长生命的机会。
 
  王长利教授谈如何治愈肺癌(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教授)
 
  肺癌经典治疗模式是手术、化疗、放疗及靶向治疗。近些年来虽也有新的药物及新的治疗方法出现但总体而言,化疗已进入平台期,短期内突破性进展可能性不大。放疗随着技术和方法的改进,减少了放疗的副作用,提高了疗效。靶向治疗药物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部分肺癌患者的预后,尤其在晚期患者中,对于特定基因型患者生存获益非常明显。但这些进步,目前仍然没有改变肺癌的整体治愈结果。相对而言,外科治疗近期虽无重大突破,但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回顾长期生存并治愈的肺癌患者,绝大多数是行完全性手术切除的早期患者,这部分患者经过外科治疗是有治愈机会的患者。
 
  随着筛查的普及和CT技术的提高,与以往一经发现即多数是晚期肺癌的情形不同,现在越来越多的早期肺癌被发现,这些患者预后的改善是近年肺癌患者生存改善的重要原因。因此,开展科普宣传,以控烟、改善空气质量、从而降低肺癌发病率。特别是提高肺癌高危患者CT筛查比例、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积极外科手术治疗目前依然是治愈肺癌患者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手段。
 
  姜文奇教授谈分子靶向治疗(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
 
  分子靶向药物利用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分子生物学上的差异(包括基因、酶、信号转导等不同特性),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最后使其死亡。分子靶向药物的作用途径包括调节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途径、调节血管生成的转导途径、肿瘤抑制基因丢失功能的转导等。
 
  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如:化学疗法、放射线疗法及外科手术切除疗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由于这些治疗手段缺乏靶向型,在治疗的过程中会杀死大量的正常组织细胞,从而导致如机体免疫力下降等治疗的副作用。所以肿瘤靶向治疗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目前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
 
  分子靶向治疗的优点是以肿瘤细胞的特性改变为作用靶点,靶向性好,在发挥更强的抗癌疗效的同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这种以病变细胞为靶点的治疗,相对于手术、放化疗三大传统治疗手段具有最彻底的“治本”功效,比目前的化疗更为有效、副作用更小,是非常有希望的一种肿瘤治疗方法。
 
  随着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最近几年,新型分子靶向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疗,从而把癌症治疗水平推向一个新阶段。
 
  目前正在研究或应用的主要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分为以下几类:
 
  ①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埃罗替尼;
 
  ②抗EGFR单抗,如西妥昔单抗;
 
  ③抗HER2单抗,如曲妥珠单抗;
 
  ④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伊马替尼;
 
  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抗,如贝伐单抗;
 
  ⑥抗CD20的单抗,如利妥昔单抗;
 
  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GFR-1)激酶抑制剂,如NVP-AEW541;
 
  ⑧mTOR激酶抑制剂,如CCI-779;
 
  ⑨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如bortezomi;
 
  ⑩其他,如Aurora激酶抑制剂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抑制剂等。
 
  于世英教授谈肿瘤姑息治疗误区(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教授)
 
  误区1:癌症疼痛,忍!
 
  事实:对于癌症疼痛,忍痛百害无一益。癌症疼痛给患者带来极度痛苦,严重干扰生活质量,还严重挫伤积极治疗和生活的信心。忍痛,导致轻度癌痛演变成重度癌痛,甚至恶化成难治性疼痛。癌痛不必忍,遵循癌痛治疗规范,可以轻松缓解绝大多数癌症患者的疼痛。
 
  误区2:姑息治疗仅用于生命末期。
 
  事实:姑息治疗贯穿肿瘤诊疗全程。姑息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姑息治疗通过积极缓解肿瘤及抗肿瘤治疗带来的躯体和心理精神痛苦症状,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全方位心身支持,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对于早期和中期的肿瘤患者,姑息治疗是为患者在根治性抗肿瘤治疗的同时,提供支持治疗。对于不可根治的晚期肿瘤,姑息治疗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对于终末期,姑息治疗提供人性化宁养医疗服务。姑息治疗保障患者生活质量,维持患者的尊严,合理应用有限医疗资源。
 
  唐丽丽教授谈癌症患者的心理误区(肿瘤心理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肿瘤医院教授)
 
  (1)癌症不能和死亡划等号,不要盲目恐惧
 
  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防治指南中指出:
 
  1/3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
 
  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
 
  1/3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命质量。
 
  如果是某些早期癌症,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段是可以做到临床治愈的,这些病人不会因癌症而死亡。如果是某些中期癌症,可以通过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延长病人的生命,也不会很快因癌症而死亡。如果是出现颅脑转移、骨转移或全身多处转移的晚期病人,可以通过各种治疗手段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得了癌症,千万不要给自己来个“一刀切”,觉得自己肯定被判了死刑。我们要学习有关疾病的科学知识,不要盲目恐惧。
 
  (2)如何面对内心的委屈和愤怒和内疚
 
  有些癌症患者觉着自己特别的冤枉,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怎么会得癌症,也有的有患者会问我说,我做了那么多好事,自己受苦受累,为什么是我患癌,老天爷为什么惩罚我?生活对我很不公平?患者的误区是将身体健康与道德混在一起了。
 
  我们先要对自己好,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只有我们自己身心健康了才能对别人负责任。你都对不起你自己了,你拿什么去对别人好?你对自己都不能负责任,怎么对他人负责任!飞机上有教我们如何使用紧急面罩的,想必大家都印象深刻,是不是都教我们先给自己戴上,然后才是给别人戴,哪怕那个别人是你家的孩子!这就是爱,只有爱了自己,先对自己负责了,你才有能力,有机会或有可能去爱别人。问问自己身体和心理的需求,忘了倾听自己身体发出的警告或声音,甚至是你自己身体对你发出的抗议,所以当你身体真的出了问题时你会突然感到不公平,内心更多的是委屈和怨恨。
 
  石汉平教授谈肿瘤病人的营养误区(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
 
  营养是肿瘤病人最为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肿瘤病人对营养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最常见的问题有四:
 
  第一:担心营养促进肿瘤生长,希望饿死肿瘤
 
  肿瘤病人日常生活中有一个很大的顾虑:担心营养促进肿瘤生长,从而减少营养摄入。更有甚者,希望通过饥饿去饿死肿瘤。国际权威指南指出:无证据表明营养支持促进肿瘤生长,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不必考虑这个理论问题。不给营养,正常细胞就不能发挥生理功能,而肿瘤细胞仍然会掠夺正常细胞的营养,结果饿死的只能是病人本人,而不是肿瘤细胞。营养不良的人群更加容易发生肿瘤,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并发症更多、生活质量更低、临床预后更差、生存时间更短。营养支持应该成为肿瘤病人的基本治疗措施。日常生活中,吃饭既不能过饱、也不能过少,七、八份饱最好。
 
  第二:迷信“补品”,轻视营养素
 
  由于营养知识不足,由于商业操作,肿瘤病人往往迷信“冬虫夏草”、“燕窝”、“人参”、“灵芝”等贵重补品,而忽视肠内营养剂如安素、能全素、能全力、瑞素、瑞能等。实际上,几万元钱贵重补品的营养价值不会好于几十元钱的肠内营养剂。所以,日常饮食不足的肿瘤病人,应该首先选择肠内营养剂进行口服补充。
 
  第三:盲目忌口,偏信偏食
 
  “盲目忌口,偏信偏食”是肿瘤病人的一个常见营养误区。有人认为“鱼、肉、蛋、鸡、鸭、鹅“等是发物,会加快肿瘤生长,因此,不能吃。实际上,上述动物肉、蛋都是优良的蛋白质来源,比植物蛋白质更加全面、均衡。研究发现:提高饮食中的蛋白质比例会明显提高肿瘤病人的体能及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因此,肿瘤病人首先应该增加蛋白质摄入,其次才是选择什么蛋白质的问题。完全素食不利于肿瘤病人,荤素搭配才是最佳选择。增加植物蛋白质(豆类含量最为丰富)、提高白肉比例,减少红肉摄入。实际上,每一种动物都有红肉及白肉,只是比例多少不同。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俗地描述:四腿动物是红肉,如猪、马、牛、羊;没腿动物是白肉,如鱼;两腿动物红白相间,如鸡、鸭、鹅。
 
  第四:病急乱投医
 
  出于关心自己的考虑,肿瘤病人常常到处寻求神医,寻求秘方,寻医问药,包括寻求营养指导。但是,得到的信息往往是良莠不分、真假难辨、莫衷一是,而且常常是道听途说、朝令夕改、偏信偏疑。实际上,肿瘤病人的营养是一门科学,有严密的科学基础、有严格的操作规程。笔者建议肿瘤病人定期如每3个月到医院接受营养专家的饮食咨询、营养指导、营养筛查及营养评估。养成良好的营养记录习惯,定期记录自己的体重,记录摄食量。把营养的钥匙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营养合理,肿瘤远离;营养不好,仙丹无效!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