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转运体抑制剂
由于葡萄糖具有极性亲水性,它不能穿透疏水性的细胞膜,因此需要借助一类特殊的跨膜转运蛋白-葡萄糖转运体(GlucoseTransporters,GLUT)。肿瘤细胞的GLUT表达显著上调,这表明肿瘤细胞将葡萄糖作为主要的ATP能量来源。肿瘤大量消耗葡萄糖必然加大了葡萄糖的摄入量,最终加剧葡萄糖代谢。
研究发现,ATP过量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侵袭性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我们列举了多种GLUT-1抑制剂,例如不可逆抑制剂(WZB117和Phloretin根皮素)、diclofenac(双氯芬酸)、apigegnin、fasentin、STF-31、以及临床获批
药物ritonavir。
WZB117和Phloretin是GLUT1的不可逆性抑制剂,可以显著降低葡萄糖的摄入量和细胞内的ATP水平,从而抑制糖酵解和细胞生长。补给外源性ATP可以缓解肿瘤细胞的WZB117-诱导性细胞毒性,这表明WZB117等GLUT抑制剂通过降低细胞内ATP水平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Diclofenac除了具有抗炎症作用和抗肿瘤活性(由COX-1和COX-2介导)外,还是一种GLUT-1抑制剂。最近研究表明,Diclofenac可以有效抑制黑色素瘤细胞摄入葡萄糖。与Diclofenac相同,天然产物黄酮类化合物apigenin也是一种GLUT-1抑制剂。
先前有人推测apigenin可能通过细胞周期阻滞来发挥抗肿瘤活性,但是最近研究发现apigenin可以显著抑制GLUT-1的表达,从而降低人类胰腺癌细胞的葡萄糖摄入。查阅临床试验官方网站可以发现,有一项旨在研究apigenin对结直肠癌复发影响的临床试验(NCT00609310),不过该项试验尚未开展。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抗HIV“鸡尾酒”可以显著降低某些肿瘤的发病率,HIV蛋白酶抑制剂具有抗肿瘤活性?研究发现,Ritonavir可以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McBrayer)和卵巢癌细胞(Kumar)凋亡。卵巢癌组织中的葡萄糖转运体高水平表达(GLUT1和GLUT3)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尽管Ritonavir对卵巢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可能与PI3K/Akt通路受抑制相关,但是有证据表明Ritonavir可以抑制胰岛素依赖型GLUT4活性。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研究结果表明,GLUT8和GLUT11是细胞增殖和存活所必需的,GLUT4是细胞葡萄糖代谢(ATP产生)所必需的。
体内研究发现,葡萄糖转运体抑制可以下调ATP依赖性p-糖蛋白泵水平,从而升高肿瘤细胞的化疗敏感性。Ritonavir可以升高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对doxorubicin的敏感性。部分肿瘤细胞因为P-糖蛋白过量表达而产生daunorubicin耐药性,GLUT-1抑制剂phloretin可以降低这些肿瘤细胞对daunorubicin的耐药性。
相比于上述对GLUT-1靶向性不强的分子或作用机制复杂的天然产物,fasentin是一种小分子GLUT-1选择性抑制剂。研究发现,fasentin可以与葡萄糖转运体的特异性位点结合,限制细胞对葡萄糖和营养的摄取,从而提升细胞对FAS和肿瘤坏死因子凋亡-诱导配体(TRAIL)的敏感性。
尽管fasentin自身不能诱导细胞死亡,但是它为寻找高效非天然产物葡萄糖转运体抑制剂起了个好头,例如STF-31就具有合成致死活性。
葡萄糖转运体-1与肾癌
肾细胞癌(renalcellcarcinoma,RCC)就是代谢通路在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最好例证。肾细胞癌是典型的缺氧性肿瘤,主要依靠糖酵解获得ATP。例如,肿瘤抑制
琥珀酸脱氢酶(SDH)和
延胡索酸水化酶(FH)受到抑制或功能障碍会造成下游底物聚集(琥珀酸和延胡索酸)。
它们是代谢信号物质,可以抑制脯氨酰羟化酶(PHD)的活性。这些羟化酶是预防HIF-1α积累所必需的。HIF-1α积累会诱发VEGF、TGF-β、PDGF、GLUT1和EPO基因的过量表达,从而促进血管新生、细胞分化、细胞迁移和细胞增殖。特别是,GLUT1过量表达会使肿瘤细胞对葡萄糖“上瘾”。
肾细胞癌是成年人最常见的肾脏癌症,约占90-95%。肾细胞癌细胞对化疗、放疗和免疫疗法的耐药性很强。最近,新型靶向治疗药物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例如舒尼替尼(Sutent)和索拉非尼(Nexavar)。
在大多数肾细胞癌患者中,vonHippel–Lindau(VHL)肿瘤抑制基因是失活的,这会造成HIF-1α积累,以及肿瘤细胞对GLUT1的高度依赖。因此,我们可以据此设计具有合成毒性的GLUT1抑制剂,用来治疗VHL失活性的肾细胞癌患者。
STF-31是一种小分子GLUT1抑制剂,它具有很大的改造潜力,特备是针对VHL失活的肿瘤细胞。动物模型研究发现,STF-31可以用VHL依赖性方式抑制葡萄糖的摄入和ATP的产生,从而诱导细胞死亡,最终抑制肿瘤生长。因为正常组织中也存在GLUT受体,因此高剂量GLUT抑制剂可能会引发系统性毒性。
然而,低剂量GLUT抑制剂可以通过降低细胞内ATP水平和下调MDR转运体表达水平升高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但不会产生系统性毒性。因此,在低剂量服药情况下可以将GLUT抑制剂和细胞毒性药物联合使用,用来预防和治疗化疗耐药性。
己糖激酶抑制剂
葡萄糖一旦跨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质,就会发生磷酸化作用,形成葡萄糖-6-磷酸(G6P)。这是糖酵解的第一个关键步骤,由同工酶己糖激酶(hexokinase)催化完成。己糖激酶通过磷酸化将非离子化葡萄糖转化为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不是葡萄糖转运体的底物,所以葡萄糖就被困在细胞中了。
氯尼达明(Lonidamine)是一种吲哚衍生物,作为口服己糖激酶抑制剂和抗锥虫药物。研究发现,氯尼达明具有抗肿瘤活性,它可以将己糖激酶与线粒体解耦连,目前已经进入临床前和临床实验阶段。临床实验结果表明,氯尼达明单独用药时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然而,氯尼达明用药与化疗联合进行时治疗效果较好。例如,氯尼达明与表柔比星(epirubicin)联合用药可以缓解乳腺癌对表柔比星的耐药性。氯尼达明同样可以提高卵巢癌和肺癌的化疗敏感性,结果虽然喜人但是并不严谨,这表明仍需开展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恶性神经胶质瘤是一种特别依赖糖酵解的肿瘤,那是否可以将线粒体耦连己糖激酶作为氯尼达明治疗的靶点?临床研究发现,氯尼达明作为放疗增敏剂和放化疗增敏剂(XRT和temizolamide)可以有效治疗恶性神经胶质瘤,升高肿瘤患者存活率。
最近,氯尼达明已经用于前列腺良性增生治疗,但是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药物相关肝脏毒性,相关治疗研究工作因此被叫停。检索可以发现,目前并没有正在开展的氯尼达明临床试验。然而,大家对氯尼达明的兴趣并没有消减,目前正在试图通过改变剂型以降低其器官毒性。
2-脱氧-D-葡萄糖(2-DG)和3-溴丙酮酸(3-BP)是己糖激酶-II的小分子抑制剂,可以通过降低细胞内ATP水平升高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2-脱氧-D-葡萄糖是一种葡萄糖类似物,可以进入细胞并通过磷酸化作用形成2-DG-P。然而,2-DG-P是一种“终结”物质,不能参与进一步的代谢反应,从而阻断糖酵解的进行。
体内研究发现,2-脱氧-D-葡萄糖单独使用时治疗效果十分有限,因为内源性葡萄糖会与其竞争己糖激酶的活性位点。不过,2-脱氧-D-葡萄糖与adriamycin和paclitaxel联合使用时,它可以显著提升后者的抗肿瘤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内ATP水平和抑制多药耐药泵相关,因为药物外排需要消耗大量ATP。
曲妥单抗(Trastuzumab)是一种人源化的单克隆抗ErbB2抗体,研究发现它可以有效缓解ErbB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病情。然而,在治疗过程中肿瘤会出现针对曲妥单抗的获得性耐药,这是曲妥单抗的一大主要缺点。最近证据表明,肿瘤对曲妥单抗的耐药性主要与葡萄糖摄入增加和乳酸产生有关。
研究发现,2-脱氧-D-葡萄糖可以提升曲妥单抗耐药性细胞对曲妥单抗的敏感性,这表明联合用药可能是一种有效的乳腺癌治疗策略。2-脱氧-D-葡萄糖目前已经进入一期临床试验,它的耐受性很好且毒性较小。
3-溴丙酮酸(3-BP)是丙酮酸的类似物,是己糖激酶和3-甘油醛磷酸脱氢酶的抑制剂,这两种酶在糖酵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临床前研究发现,经肝动脉灌注给药时,3-BrPA对肝内和肝外肿瘤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没有明显的毒性。
Cardaci等研究发现,3-BP可以通过抑制谷氨酰胺代谢发挥毒性作用,谷氨酰胺代谢是肿瘤细胞的另一个非线粒体性ATP能量来源。尽管谷氨酰胺可以替代肿瘤细胞的葡萄糖,但是在谷氨酰胺不存在的情况下,3-BP在体外仍有很强的的细胞毒性。
丙酮酸激酶M2(PKM2)抑制
在糖酵解的倒数第二步由丙酮酸激酶(pyruvatekinase)催化完成,磷酸烯醇丙酮酸(PEP)转化为丙酮酸。丙酮酸激酶有四个亚型:L、R、M1和M2,其中M2是肿瘤细胞丙酮酸激酶的主要亚型。有趣的是,相比其他亚型丙酮酸激酶,PKM2(丙酮酸激酶M2)的活性很低,这会造成糖酵解上游中间产物的积累。
这些中间产物可以经磷酸戊糖途径转化为核糖-5-磷酸等大分子合成的底物。尽管PKM2抑制会抑制肿瘤的发展,但是PKM2催化磷酸烯醇丙酮酸生成丙酮酸是ATP产生的关键步骤,是能量稳态维持必不可少的。
紫草素(Shikonin)是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
中药萘醌衍生物。紫草素通过产生活性氧(ROS)抑制肿瘤细胞PKM2的表达,具体机制可能与358位胱氨酸残基氧化相关。紫草素治疗膀胱癌的研究已经进入临床二期阶段,但是迄今为止尚没有数据报告。
因为相比正常组织,在肿瘤细胞中M2亚型丙酮酸激酶更为常见,所以PKM2已经成为药物治疗的潜在靶点。基于MTT法的小分子药物高通量筛选结果显示,抑制率为50%分子的命中率约占7%。尽管已经发现了PKM2抑制剂,但是它对M1亚型丙酮酸激酶的选择性不佳。
理论上,高效的PKM2抑制剂可以完全抑制糖酵解代谢和ATP产生。不过,这些选择性不强的PKM2抑制剂可能对其他亚型的丙酮酸激酶有很好的靶向性,或者可以与其他细胞毒性药物联合使用。
紫草素及其类似物(例如alkannin紫草红)是一种天然染料和食品添加剂,在中国中药领域已经使用了很多年。研究发现,紫草素和紫草红均能有效抑制PKM2,但对PKM1或丙酮酸激酶-L(PKL)没有抑制作用,从而限制糖酵解和ATP的产生。这两种分子药物对人类皮肤癌细胞有化学预防作用。但是,目前在美国并没有关于紫草素和紫草红的临床试验。
关于老药新用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奥利司他(orlistat)是胃肠道脂肪酶和脂肪酸合成酶(FASN)抑制剂,主要用于
减肥,然而研究发现奥利司他还具有抗肿瘤活性。最近研究发现,奥利司他可以抑制卵巢癌细胞(SKOV3)PKM2的活性,这表明在卵巢癌治疗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