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肿瘤频道 > 预防肿瘤 > 抗癌饮食 > 维生素B2

维生素B2

2017-12-07 来源:肿瘤代谢营养治疗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维生素B2又称核黄素(riboflavine),维生素B2由异咯嗪加核糖醇侧链组成,并有许多同系物。

   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有机化合物。体内含量极微,在机体代谢、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化学结构、性质各异,共同特点:①均以维生素本身,或维生素原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②非机体结构成分,不提供能量,担负特殊代谢功能;③不在体内合成或合成量太少,须食物提供;④少量即可满足人体需要,但绝不能缺少,否则引起维生素缺乏病。摄入过多,水溶性维生素常以原形从尿中排出,几乎无毒性,非生理摄人量干扰其他营养素代谢;大量摄入脂溶性维生素致体内积存超负荷而造成中毒。只有适宜维生素摄入才会对人类健康有利。

 
  维生素B2
 
  又称核黄素(riboflavine),维生素B2由异咯嗪加核糖醇侧链组成,并有许多同系物。水中的溶解度很低,27.5℃每100ml溶解12mg。在pH<1时形成强酸盐,在pH>10时可形成强碱盐而易溶于水。中性和弱碱性溶液为黄色,强酸性溶液中稳定,其强酸溶液为白色。在生物和化学还原过程中,从离子态(半苯醌)到无色、无荧光的1、5二羟形式,后者暴露于空气快速被重新氧化。膳食大部分维生素B2以黄素单核苷酸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辅酶形式和蛋白质结合。进入胃后,胃酸作用黄素单核苷酸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与蛋白质分离,通过磷酸化与脱磷酸化的主动过程快速吸收。进入血液后,部分与白蛋白结合,大部分与其他蛋白质如免疫球蛋白结合运输。维生素B2生理浓度,通过特殊载体蛋白进入人体内组织器官细胞,高浓度情况下可通过扩散进入人体内器官细胞。
 
  体内大多组织器官细胞部分转化为黄素单核苷酸(FMN),大部转化为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并与黄素蛋白结合。前者占60%~95%,后者占5%~22%,游离维生素B2仅占2%以下。肝、肾和心脏中结合型维生素B2浓度最高,视网膜、尿和奶中有较多游离维生素B2。脑组织维生素B2含量不高,其浓度相当稳定。成年人体内存在维生素B2可维持机体2~6周代谢需要。
 
  生理功能以辅酶形式参与许多代谢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在细胞呼吸链中的能量产生中发挥作用,或直接参与氧化反应,或参与复杂的电子传递系统。黄素蛋白催化不同的化学反应,有依赖于嘧啶核苷酸和不依赖于嘧啶核苷酸的脱氢反应、含硫化合物的反应、羟化反应、氧化脱羧反应、氧气还原为过氧化氢等。很多黄素蛋白化合物含有金属,如铁、钼及锌,黄素通过与金属的结合调节单电子与双电子供体之间的传递。
 
  维生素B2在氨基酸、脂肪酸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中均起重要作用:①维生素B2在体内以FAD、FMN与特定蛋白质结合,形成黄素蛋白,通过三羧酸循环中的一些酶及呼吸链等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与能量生成;②FAD和FMN分别作为辅酶参与色氨酸转变为烟酸和维生素B2转变为磷酸吡哆醛的过程;③FAD作为谷胱甘肽还原酶的辅酶,参与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维持还原性谷胱甘肽的浓度。由维生素B2形成的FAD被谷胱甘肽还原酶及其辅酶利用,并有利于稳定其结构,NADPH在一磷酸己糖旁路中由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产生,谷胱甘肽还原酶在NADPH消耗时,将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转化为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恢复其还原作用,如将过氧化氢转化为水等;④与细胞色素P450结合,参与药物代谢,提高机体对环境应激适应能力。
 
  维生素B2缺乏多因膳食供应不足、食物供应限制、储存和加工不当所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如腹泻、感染性肠炎、过敏性肠综合征。体内激素紊乱如甲状腺素紊乱可影响维生素B2利用吩噻嗪衍生物。苯巴比妥可诱导微粒体酶对维生素B2的7.甲基氧化。处于氮丢失的代谢异常病人维生素B2排泄增加。如蛋白质一能量营养不良时伴有维生素B2吸收利用减少。机体感染时,即使胃肠功能正常,也有时会吸收不良、利用不良或排泄增加。
 
  单纯维生素B2缺乏呈现特殊上皮损害、脂溢性皮炎、轻度弥漫性上皮角化并伴有脂溢性脱发和神经紊乱。同时机体中有些黄素酶的活性异常降低,其中最明显的是红细胞内谷胱甘肽还原酶,此酶为体内维生素B2营养状况的标志。黄素蛋白的生物合成将丧失。维生素B2缺乏导致能量、氨基酸和脂类代谢受损。
 
  维生素B2缺乏常伴有其他营养素缺乏,上述维生素B2缺乏会影响维生素B2和烟酸的代谢。维生素B2缺乏在小肠产生粘膜过激反应,小肠绒毛数量减少而长度增加,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转运速度增加,这些形态学上的变化与肠道内膳食铁的吸收降低有关,引起继发性铁营养不良、引起继发性贫血。
 
  吸收与代谢食物维生素B2与蛋白质形成结合物,进入消化道后,先在胃酸、蛋白酶的作用下,水解释放出黄素蛋白,在小肠上端磷酸酶和焦磷酸化酶作用下,水解为游离维生素B2。维生素B2在小肠上端以依赖Na+的主动转运方式吸收。吸收后的维生素B2绝大部分又很快在肠粘膜细胞内,被黄素激酶磷酸化为FMN,这一过程需由ATP供能。大肠也吸收一小部分维生素B2。
 
  胃酸、胆汁酸盐促维生素B2吸收,维生素B2摄人量与其吸收量成正比。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镁、酒精等可以干扰维生素B2肠道吸收。咖啡因、糖精、铜、锌、铁离子等也影响维生素B2吸收。外周血液维生素B2大部分与蛋质结合,小部分与免疫球蛋白IgG相结合转运。生理浓度维生素B2通过特异载体蛋白进入细胞内,高浓度时通过扩散进入胞内。组织细胞对维生素B2吸收相对专一,肝实质细胞和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吸收维生素B2对不依赖Na+存在。正常成年人膳食维生素B2的60%~70%尿液排出。过量摄入少在体内储存,主要随尿液排出。另外,还可以从其他分泌物如汗液中排出,汗中维生素B2排出量约为摄食量3%。人体长期服用1~10mg硫胺素可增加维生素B2尿排出,增加蛋白质摄入量可减少汗液中维生素B2排出。黄素可从乳腺排泄,并称之为乳黄素。
 
  过量危害过量摄取未现不良反应。与人体对维生素B2吸收率低有关。此外,过量吸收维生素B2也很快从尿中排出。
 
  营养状况评价膳食调查和体格检查发现维生素B2缺乏。测定空腹尿液或24小时任意一次尿样中维生素B2含量,或用尿负荷试验的方法,红细胞中维生素B2类物质含量和红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活力系数等指标予以评价。测定新鲜红细胞破裂后谷胱甘肽还原酶活力,以评价机体维生素B2营养状况。此法为灵敏的功能性指标。
 
  膳食参考摄人量维生素B2与体内能量代谢密切相关。膳食模式对维生素B2的需要量有一定影响,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膳食使机体对维生素B2需要量减少,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膳食或高蛋白、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膳食可使机体对维生素B2需要增加。机体维生素B2需要量应从蛋白质和能量摄人量及机体代谢状况三方面来考虑。成人每天摄人0.4mg/4184kJ维生素B2可预防临床缺乏症出现。从尿中排出量,红细胞中维生素B2和红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等指标估计,成人和儿童每天摄人0.5m/4184kJ时可维持体内需要。所有年龄段的人维生素B2推荐量为0.6mg/4184kJ。
 
  食物来源广泛存在于奶类、蛋类、各种肉类、动物内脏、谷类、蔬菜和水果等动植物性食物中,以FMN、FAD形式与蛋白质结合。粮谷类维生素B2主要分布在谷皮和胚芽中,绿叶蔬菜中维生素B2含量较其他蔬菜高。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