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黑板!我国15省进入全球癌症监测视野,手把手教你获取最新权威数据!
摘要: 我国肿瘤登记工作取得的突破性成绩,归功于国家政策支撑以及各级专业人员的辛勤努力。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AgencyforResearchonCancer,IARC)近日在荷兰乌得勒支市召开的第39届国际肿瘤登记协会(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CancerRegistries,IACR)年会上宣布《五大洲癌症发病(CancerIncidenceinFiveContinents,CI5)》第11卷初步结果,其中收录了来自全球65个国家343个肿瘤登记点2008-2012年的癌症发病资料,中国有36个肿瘤登记点的发病资料被收录,创历史最高纪录,比上一卷收录的14个增加了22个,这无疑是对中国肿瘤登记工作的莫大鼓舞和认可。
CI5是全球权威的肿瘤流行病学真实统计资料汇编,而广为引用的“全球癌症统计(Globocan)”数据库是全球各国癌症发病、死亡和患病数据的估计结果,并非真实数据。而Globocan之所以得到癌症研究领域专业人士的一致认可,也是基于其根据CI5收录数据进行估计和预测。
CI5第1卷出版于1966年,由国际
抗癌联盟(UICC)的RichardDoll教授发起并组织编写,目的是为获取证据,比较不同地区的癌症分布情况。CI5确立了诸多肿瘤登记数据收集、审核、评价、统计以及标准化的规则,其中大多数沿用至今,最具影响力的是“世界标准人口”的确立,目前仍无可替代。
从1976年的第3卷开始,相关工作由IARC和IACR联合承担,对于数据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并确定每5年在全球范围内收集1次时间跨度5年的癌症发病数据。
我国首次被CI5收录始于第4卷,当时中国大陆地区仅上海的数据被收录,另一个收录的是香港。之后的第6卷和第7卷分别增加了天津和江苏启东。直到第10卷(2003-2007年发病资料),我国被收录的登记点数量增加至14个(包括香港和澳门),其中大陆地区12个。在CI5的半个世纪历程中,我国肿瘤登记工作进展缓慢,登记点少,质量欠佳,未得到国际肿瘤流行病学领域的重视和认可。
2002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经原卫生部(现卫生计生委)批准成立,主要任务是负责经常性系统地收集、储存、整理、统计和分析癌情资料,对登记数据进行质量监督,为国家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癌症防治策略、规划与计划,考核评估防治效果,为防治研究提供依据;建立健全有关登记工作的技术规范和数据库;有计划地开展登记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以及国内外登记工作的交流活动,提高登记工作的整体水平与质量。2008年,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得到中央财政部、原卫生部公共卫生专项资金肿瘤登记项目资助支持,由全国肿瘤登记中心为具体负责单位。登记点逐年增加,到2017年全国提交肿瘤登记数据的登记处已经达449个,覆盖大陆全部省份,登记覆盖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25.27%。自2007年开始,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每年出版《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编写出版《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举办全国性肿瘤登记技术与方法培训班,为全面、连续、动态掌握
恶性肿瘤的发病、死亡、生存基础信息,在我国建立起有代表性、统一规范的肿瘤登记报告方法与制度,动态收集我国恶性肿瘤的相关信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和成千上百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登记覆盖范围迅猛增加,登记质量不断提升,逐渐得到国际肿瘤领域的认可。去年,我国的肿瘤统计结果发表在业内顶尖国际杂志《CA:临床医生癌症杂志》(CACancerJClin),成绩斐然。
此次公布CI5第11卷情况时,IARC癌症监测部门负责人、也是CI5总负责人的FreddieBray教授特意提及中国的结果,对中国做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被收录的36个登记点分布在我国的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年覆盖人口1.58亿人年,在全球癌症监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肿瘤登记工作取得的突破性成绩,归功于国家政策支撑以及各级专业人员的辛勤努力。随着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我们将再接再厉,砥砺前行,努力在这一领域做得更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