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肿瘤频道 > 肿瘤治疗 > 西医治疗 > 如何找到最好的癌症治疗方案

如何找到最好的癌症治疗方案

2017-11-07 来源:菠萝因子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采用了“Watson肿瘤解决方案”的医生,将一定程度上打破地域限制,哪怕身在地方医院或者社区医院,都能够做出高水平的诊疗,医疗水平差异将得以弥合,这对解决病人过度集中的问题非常重要。

  5年内发生的革命

  这几年抗癌新药数量井喷,治疗手段日新月异,令人振奋。

  最典型的是黑色素瘤。

  2011年,晚期病人标准选择仍然是化疗,平均存活时间仅为10个月。

  2016年,多数病人无需化疗,很多人可以存活5年、10年,甚至被治愈。

  因为在这5年之中,有10种治疗黑色素瘤的新药上市:涵盖了靶向药物、免疫药物、癌症疫苗,效果都显著优于普通化疗(例子见下表)。

  最新免疫组合疗法(PD1+CTLA4)临床试验中,36%病人肿瘤消失或者几乎消失,试验结束时,75%存活超过两年。医生还在继续跟踪这批病人。目前已知的免疫疗法结果显示,熬过3年的患者绝大多数能活过10年,多数被治愈。

  短短5年时间,病人从绝望,变为充满希望;这是科学的胜利,病人的福祉,科学家和医生的动力。类似的革命性进展正在其它癌症中出现苗头,比如肺癌,肾癌,多发性骨髓瘤等。

  最新最贵的疗法就是最优选择吗?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突然有了“选择困难症”:这些完全不同,且看起来都有效的治疗方法,应该怎么选?

  这就像从北京到广州以前只能坐轿子,很慢,现在突然有了高速公路、高铁、飞机,都明显更快,该选哪一种?

  再用黑色素瘤为例,是否一定选最新的PD1+CTLA4免疫组合疗法?

  不一定。

  第一:免疫组合整体疗效好,但副作用也更强,不仅53%病人都出现显著副作用,而且高达36.4%的病人都因为无法承受副作用而退出了临床试验。

  第二:组合疗法价格非常昂贵,如果没有保险,预计目前治疗费用会达到近200万人民币。

  对比下面两种免疫疗法方案:

  方案A:35%患者有效,45%两年生存,8%严重副作用,价格100万。

  方案B:50%患者有效,75%两年生存,36%严重副作用,价格200万。

  方案B响应率更高,但副作用高很多,而且贵很多。你选哪个?

  就像飞机vs高铁,虽然飞机快,但如果36%的机会被取消航班,价格还贵一倍,你选哪个?

  因此,所谓“正确的选择”,需考虑病人健康情况,肿瘤特性和经济情况。

  这并非黑色素瘤特有的难题。多发性骨髓瘤,仅2015年就上市了3个新药,目前临床在用的至少有6大类,20余种药物。这些药多数并没有互相比较过,无法知道哪种最好。使用组合疗法则更加麻烦,选择多达几十种。

  但每位患者只有1种选择,而且无法重来。

  怎么选?

  精准医疗时代,医生面临多重挑战

  以往,遇到选择困难症,我们会依靠医生,相信他们能做出最好的选择,因为医生有两个法宝:权威临床指南(比如NCCN指南),和个人经验。

  但到了精准医疗时代,这两个法宝都受到了挑战。

  首先,指南一般是根据临床试验结果,提供对“一类病人”的主流治疗方案推荐,但这不是对所有患者的最优疗法。这就像中学老师,上课往往针对“中等生”,结果优等生觉得无聊,差等生听不懂,很多学生都在浪费时间。

  因此,要给每个病人最好的治疗,还得靠医生经验来调整。

  但医生经验有时也不好使。

  由于新药出现得太快,信息爆炸式更新,医生不可能有足够多时间来消化和练习,而刚等掌握了的时候,完全不同的新药又来了,指南又换了。有几十年丰富经验的主任医师,遇到免疫药物,也得从头学起,以往的经验仍有价值,但大打折扣。

  这不是中国的问题。即使在美国,癌症病人如果看3个同样权威的医生,很有可能得到3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应该相信谁呢?

  在中国,过分依靠医生个人经验另一个严重的后果是:一线医院人满为患,其它医院无人问津。而由于学习环境的差异,一线医院和其它地区医生水平差距会进一步拉大。

  中国顶尖三甲肿瘤医院拥挤不堪,医生和患者都怨声载道。根本原因就是他们各方面都领先其它医院太多。政府非常想要分流病人,但如果治疗方案的制定只依赖主观的医生经验,这问题注定无解。

  如何让每位病人都能获得最优诊疗方案?

  靠智能和逻辑算法!

  今年初,“阿尔法狗”(AlphaGo)围棋战胜李世石,让很多人发现,所谓顶尖高手的经验,或者叫“棋感”,可以被逻辑算法战胜。

  医学领域也早有这样的例子。

  比如,精神科诊断非常困难,误诊率很高。最近一项研究发现,医生通过标准流程,只有40%的概率能正确预测高危年轻人是否会在两年半之内发病。但电脑程序凭借分析受试者说话的特征(断句,偏好的词汇等),预测准确率接近100%。

  事实上,目前为止,“专家经验”对战“计算机程序”的研究中,计算机赢或者打平的时候占了90%以上。

  数据更新越来越快,医生已经不可能跟上医学中所有的最新进展,开发人工智能来帮助医生做出判断,是大势所趋。数据越多越复杂,程序优势越明显。好几个大公司都在开发类似的计算系统,比如“Watson肿瘤解决方案”(IBMWatsonforOncology)。

  “沃森”(IBMWatson)是IBM开发的认知计算系统。认知计算相比较于人工智能是一个更为宽泛的概念。它拥有理解、推理、学习三种能力,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机器学习技术,从大量非结构化数据中揭示非凡洞察力,通过追踪用户反馈和专家训练,不断进步,提升解决方案和解答的能力。

  “沃森”兴趣广泛,它能通过分析网络信息,提前预判服饰流行趋势;也能摇身一变成“沃森大厨”(ChefWatson),通过学习几万种经典食谱,分析海量食材配搭,结合化学、营养学等方面数据,自己创造“沃森新菜式”。

  “Watson肿瘤解决方案”是IBM和美国顶尖癌症研究中心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的合作项目。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为一位名叫“沃森”的肿瘤诊断助理,它掌握基础医学知识,已经从医学院顺利“毕业”。

  现在,肿瘤中心的顶尖专家正在教“沃森”学习和解读癌症医学报告,等这个阶段完成,它就拥有了等同于一名合格肿瘤医生的知识储备与经验,能够为肿瘤医生在判断诊疗时“献言献策”了。

  这应该会是全世界最勤奋的肿瘤诊断助理!

  它不吃饭,不睡觉,不健忘,每天可学习上万篇研究文献,整理海量数据。而且它靠谱,因为“科学是它判断的唯一标准”。

  “Watson肿瘤解决方案”的目标是帮助肿瘤科医生实现真正的精准诊疗。它通过快速整合病人所有信息,包括病理、各种组学研究(基因组、代谢组、肠道菌群组等)、既往病史等,匹配历史上已有的海量医学文献与数据,基于世界顶级肿瘤学专业知识,最后计算出针对个体病人最优的治疗方案。

  它不是非黑即白,而是通过概率,告诉医生几个最优选择,下面就是“Watson肿瘤解决方案”的操作界面:

  放大看看:

  对中国来说,更重要的是,采用了“Watson肿瘤解决方案”的医生,将一定程度上打破地域限制,哪怕身在地方医院或者社区医院,都能够做出高水平的诊疗,医疗水平差异将得以弥合,这对解决病人过度集中的问题非常重要。

  人工智能会彻底取代医生么?

  我觉得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因为医疗是科学也是艺术,不仅需要数据,也需要情感和交流。但毫无疑问它们会成为医生最好的助手,把人类从繁复的文件分析中解放出来,而把更多时间用于和患者交流。

  中国医患交流时间太少,医生几分钟要完成看病历、问询、诊断、提供治疗方案这一系列程序,根本谈不上交流。医生累得无力说话,患者觉得被无视,双方都有说不出的苦,正是矛盾的根源。

  想象一下日后的某个就医场景:患者做完几项最必要的检查之后,医生则基于充足的、多维度的数据源,快速做出高质量的循证型诊断方案,基于翔实确凿的证据,为病人答疑解惑。这该有多美好!

  这不是科幻,而是可预见的未来。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