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肿瘤频道 > 康复护理 > 心理护理 > 一起挑战癌症,家属如何和医生沟通最有效?

一起挑战癌症,家属如何和医生沟通最有效?

2017-11-07 来源:菠萝因子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国内医疗的一个大痛点就是,从没有“一站式”解决方案。每个医院都有各自擅长,每个科室都有各自的优势,对于缺乏医疗系统知识的我们,简直就是雾里看花,辨不清方向。

  团队角色5:医疗计划师

  国内医疗的一个大痛点就是,从没有“一站式”解决方案。每个医院都有各自擅长,每个科室都有各自的优势,对于缺乏医疗系统知识的我们,简直就是雾里看花,辨不清方向。而出于各种原因,医生们多数也不会多费唇舌,向你解释就理,指点迷津。这里绝非在指责医生,请诸位明鉴!事实上,我的主治医生,放疗科陈浮医生和主刀医生王德辉教授都是相当和蔼可亲,耐心讲解的。在这里向二位致敬!

  对CA这种难题,国内从根本上就没有提出“综合治理,各科室会诊”的方略。那么在CA挑战者的团队中,就需要有这样一个角色来综合管理医疗进程,关注并评估各种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优的治疗效果。所以该角色,至少要具备理性的头脑,善于逻辑分析,多方收集情报以及复合考虑后的决策能力!(当然有医疗背景是最好,但可能不是每个家庭都具备这种条件!)

  医疗计划实施,这个角色需要但并不限于:

  1.跟踪并备案每次门诊检查治疗的过程,熟悉医疗进程中的每个细节。

  通常医院中对等的角色是主管医生,然而一方面,主管医生有众多病人而对单一病例的关注可能不会太详细;另一方面,当有跨科室跨医院的诊断治疗时,主治医生就更不会跟踪了解事件的全貌(不要抱希望病例卡可以提供足够的信息)。所以,需要医疗计划师能流畅说出,CA挑战者从最初诊断到目前的病史,至少也是病史的主线。

  这一条对CA挑战者的整个治疗康复过程极为关键!

  因为除了最早期的诊疗,以后每一次的判断和决策,都是建立在对以往病史的充分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在医疗机构缺乏一个类似于项目经理的,协调不同医院不同科室,协同作战的角色的现状下,CA挑战者团队就得自己肩负起这个角色。而了解项目进程则是此角色的必要项。

  甚至有必要,医疗计划师悉心整理一份CA挑战者的病史,以备各种需求(比如说海外医疗,港台医疗,或者参加临床试验等等)。

  2.在重大诊断治疗决策前,寻求不同医师、科室、医院,甚至科学家的意见。

  CA就目前的医疗水平是无法非黑即白,一刀切的。诊断经常都是扑朔迷离,从影像学(CT,MRI,PET-CT)到各种窥镜,从CA标志物到病理学(顺便提下,只有活检才是确诊CA的金标准),从CA分期到突变测序;治疗手段也日渐丰富,传统放疗演化出了x射线调强,伽玛刀和质子重离子,传统化疗老树常青不容忽视,手术不仅由“切掉”而衍生出微创、介入、射频消融,甚至机器人手术也是方兴未艾……

  这许多治疗手段都得需要医生的临床经验,为你做出下一步行动的建议,才能转化为真正的治疗行为。

  既然是人为,那就一定会有“个人倾向”,并且这种个人倾向无法用好坏来衡量。一个“好”的判断(你认为的)可能不适合你,而一个“坏”的判断可能正中下怀……这也是为什么目前热议的“人工智能是否能取代临床医生”的出发点,因为人工智能没有个人倾向,它理论上综合了所有医生的临床经验,为你筛选出最适合的几条方案。而目前我们能做的,有助消除这种个人倾向的方式,只有听取不同领域医生的意见,综合分析,加上自己的“倾向”(自己为自己负责,没毛病吧!)作出行动计划。

  这里强调一下第一条,对病例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非常重要,因为需要奔走于不同地点求医,如果自己对病例都不甚了了,如何让医生作出准确的判断呢?

  3.记住医嘱和复查、治疗节点,弄清原委,并督促CA挑战者

  许多时候,让CA挑战者详细了解并记住每份医嘱和复查治疗节点,是很不现实的。不但生理上支撑不了,心理上也会倍增压力和焦虑。所以理想状况是有一位中间人搭起医生和挑战者之间的桥梁——通常医生都会默认他身边的某一家属为此角色,然而事实却是,不是任意家属能胜任。

  故而挑战者团队需要在就医前事先定义出这个角色,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分担挑战者的生理心理压力。

  4.及时了解新的诊断,治疗手段和新药

  这个不用多解释了吧?毕竟我们是站在“CA全面被人类攻克成为一种可控慢性疾病”的世纪边缘了,有时甚至觉得能作为当事者目睹这一过程,也是很幸运的!新的诊疗手段不但给实际的医疗方案提供了更多选项(有时还成了唯一选项),对CA挑战者的信心,更是极大的支撑!

  5.敦促并帮助挑战者治疗CA以外的疾病(如有)

  有句俗话叫,“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这句话也许有短期的心理安慰作用,但是长远来看并不合适,许多ca挑战者会觉得,“都已经是CA了,别的病有啥了不起,随他去吧!”这样的想法非常消极,对TA的长期效应一定是负面的。

  首先这是一种“不作为”的心态,本身就是负能量;其次,其他疾病也会带来痛楚,直接影响生活质量,而且这种痛楚会带来各种不必要的怀疑、猜测,加重心理焦虑;第三,其他疾病带来的症状可能会掩盖CA症状,干扰医生作出正确的判断;最后,治疗其他疾病的恢复,对身体是一种积极信号,是很强的心理暗示,“我在变好”,生理上的正向改变,最终又正向促进的心理,从而进入了良性循环,反之则更有可能进入到“我正在变得更差的”心理——生理循环。

  又到了拿自己举例的环节了,我在成为ca挑战者之前,患有比较严重的颈椎病(其实是一系列的脊椎,肩背周围的肌肉劳损),大约与长时间的不良工作习惯有关。试想我曾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接受过放疗,极有可能颈部纤维化的人,同时又得忍受颈椎病带来的酸痛僵硬和无力感,严重时还会导致窒息和呕吐、恶心,是怎样一种恶性循环啊!

  许多人眼中这是无法治愈的老年病,慢性病,当更严重的疾病来袭之际,很容易将其忽略而放在“忍着吧”的清单里。而我的经历证明,你只要积极对待,找到对的方式(我采用的是康复理疗),完全可以获得令人振奋的效果。

  在区区半年的康复理疗后,我已经获得长足的收益,完全甩掉长达十多年的颈椎负担,真可谓曙光已现!而我也坚信,这对我的CA挑战一定是雪中送炭的强心剂。所以作为CA挑战者,要比“正常人”,更积极地面对其他疾病,在干掉CA这个大boss前,先扫清拦路的小妖,一起进击吧!

  团队角色6:公共关系

  一个残酷的事实,国内的医疗资源是极其匮乏的。凭记忆有个不负责任的数据,国内的放疗设备大概是每百万人共享一台。而我还能清晰记得放疗时几十人排队,等那十几分钟的放疗,放疗机从凌晨6点一直工作到次日午夜三点的经历,而上海本地居民患者是寥寥无几,多数都是外地来沪求医。

  好设备需要等待,好医生就更不用问了,主刀医生约一个出诊的时间,至少在一个月以上,需要手术的话又是一般一个月的等床位期。所以“公共关系”的意思,是一个了解熟悉获得第一手资讯的过程。而中国医院资源并不透明,需要人,人与人之间的人际网络,才可以多获取一手信息。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