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含黄曲霉毒素可诱发多种癌,真的假的?
事件回放:
1月份,为确保市民食品安全,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对一些当地的百货、大卖场等大型连锁超市,以及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高校、中学食堂,以及大型、中型、小型餐饮单位和小吃店进行了芝麻酱专项抽检,其中5家单位不合格,则不合格指标为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B1。
(配图来源于网络)
针对于上述的事件,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张富全主任表示,黄曲霉毒素是由一系列霉菌代谢产生的致癌物,主要有B1、B2、G1与G2等4种,又以B1的毒性最强,并且B1、B2在紫外光照射下为蓝色,G1、G2为绿色荧光。
另外,而它主要的污染源在于粮油食品、动植物食品等,如花生、玉米,大米、小麦、豆类、坚果类、肉类、乳及乳制品、水产品等均可能有黄曲霉毒素污染。其中以花生和玉米污染最严重。
黄曲霉毒性及致癌性较强且耐热
除了黄曲霉毒素,在日常生活中,真菌毒素还有青霉类毒素和镰刀菌毒素,不过,黄曲霉毒性及致癌性较强且耐热,因为它具有比较稳定的化学性质,对热不敏感,100℃/20小时也不能将其黄曲霉素完全去除,只能用高温烧、炸至280℃以上也可以达到分解毒素和去除污染的效果。
黄曲霉毒素危害不小
黄曲霉毒素主要损害人及动物的肝脏组织,表现为肝细胞核肿胀、脂肪变性、出血、坏死及胆管上皮、纤维组织增生,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同时肾脏也可受损害。另外,误食了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轻则可能出现发热、腹痛、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重则可能出现肝区疼痛、下肢浮肿及肝功能异常等中毒性肝病症状。
黄曲霉毒素可诱发多种癌
黄曲霉毒素还会降低免疫能力,一般来说,体内黄曲霉毒素如果达到1毫克/公斤以上就可诱发多种癌症,其致癌力是奶油黄的900倍比二甲基亚硝胺诱发肝癌的能力大75倍,比3,4苯并芘大4000倍,如食管癌、胃癌、肾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及小肠等部位的肿瘤。
最后,主任提醒,发霉的食物不要食用,即便是把食物发霉的部分去除或蒸煮杀灭霉菌,也不宜继续食用,因为肉眼看不到的霉菌依然存在。另外,为了防止产生黄曲霉素,平时存放粮油和其他食品时必须保持低温、通风、干燥、避免阳光直射,不要用塑料袋装食品,尽可能不囤积食品,注意食品的保存期,同时在保存期内食用。此外,还需注意,一旦气温升高、湿度增加,食物就易霉变。所以,不吃霉坏、皱皮、变色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