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人心目中有不同的“癌中之王”,能匹配这个称号的癌症,通常一是难以早期发现,二是致死率高,治疗困难。所以胰腺癌也成为部分医患心中的癌王。
在我国,胰腺癌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9位,死亡率排第6位,并逐年上升。
新药进展:
胰腺癌由于发病率并不高,同时预后较差的关系,新药的研究进展缓慢,近年唯一在美国FDA批准上市的胰腺癌新药是一种新剂型的化疗药物Onivyde(脂质体伊立替康注射液),主要用于一线化疗耐药后的二线治疗选择。
实际上,鉴于各期的胰腺癌都并没有最佳的治疗方案,中国临床肿瘤协会,美国NCCN指南等各国的指南推荐各阶段的患者考虑参与临床研究。面对五花八门的临床研究,尤其想要了解国外研究时,我们应该如何下手呢?
美国有一个临床信息相对比较全的临床信息注册网址:clinicaltrials.gov。网上涵盖了大部分在美的临床试验,以及美国以外其他地方的临床试验(当然也有中国),当然进阶一点的,可以到自己感兴趣的国外医院或其他官方信息网站查询更多其他临床试验信息。要了解这些临床试验,当然前提就是英文好。
针对晚期无法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有哪些类型的临床试验可供选择呢?
我大概分了几类:
1.老药新用或新治疗组合型
这种类型顾名思义就是用以前治疗其他疾病的方法,或是一些稍作改良的治疗方案做一个新的组合,用在疾病治疗上,这类临床试验安全性相对较高,因为很多药物或方案都是已上市或认可的。同时甚至在国内也是可操作的,当然前提是国内也有这种临床试验,至于疗效方面是否优于现有的标准治疗手段,尚有待进一步证实。
在搜索临床试验中,还发现了一个药乱入,就是恩杂鲁胺(Enzalutamide,商品名:Xtandi)。恩杂鲁胺虽未在国内上市,但是在国外已经被FDA批准用于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
前列腺癌激素治疗的药物为什么用于胰腺癌呢?
实际上这是属于胰腺癌内分泌治疗方向。研究者根据胰腺癌表达的激素受体(雌激素,雄激素,生长激素等),对受体进行针对性治疗,比如他莫昔芬(乳腺癌激素治疗药物)针对雌激素受体阳性胰腺癌,氟他胺治疗雄激素受体阳性胰腺癌,生长抑素治疗生长激素受体阳性胰腺癌(多是内分泌肿瘤),前期一些临床试验已看到初步的安全性和少量的疗效数据。恩杂鲁胺同时也在雄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进行临床试验。理论上说,抑制这些受体,是可能抑制这些依赖受体生长的肿瘤细胞的生长的。但是具体疗效尚未知。
2.新靶向治疗药物型
胰腺癌目前尚无特异性靶向治疗药物,曾有报道使用非小细胞肺癌的EGFR靶向药物(厄洛替尼,西妥昔单抗等)治疗EGFR受体阳性的胰腺癌,但是疗效有限(尽管如此,美国也批准厄洛替尼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转移胰腺癌的治疗方案)。但是研究者一直未放弃胰腺癌的靶向治疗。
例如LMB100是针对胰腺癌肿瘤细胞表面间皮素蛋白的一种人造蛋白,LMB100可以与间皮素蛋白结合,从何攻击和杀伤肿瘤细胞。
3.免疫治疗型
免疫治疗近年来在各种肿瘤的治疗研究都非常火热,包括免疫调节剂,疫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很多免疫治疗药物在其他肿瘤上都已显示出初步疗效,并且以批准上市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比如Keytruda,Opdivo,Tecentriq,Yervoy)。但是免疫治疗在胰腺癌的前期临床数据还较少,同时由于在其他肿瘤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PD-1之类免疫治疗药物单药的缓解率仍较低。目前较多临床试验尝试联合治疗效果。如:
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目前在很多肿瘤都有类似的临床试验,免疫+化疗能否实现1+1≥2的效果,目前尚未知,不是之类的副作用如何也有待进一步验证。
以下的PD-1联合疗法是比较“豪华疗法”,其原理是联合了主动免疫的GVAX胰腺癌疫苗,疫苗能提升主动免疫效果,环磷酰胺既往研究认为能耗竭抑制性的Treg细胞,从而提升免疫反应。PD-1解除免疫检查点对T细胞攻击行为的抑制。同时放射治疗被认为也可能提升免疫治疗效果。这个临床试验也已进入II期临床试验,剂量及安全型稍优于I期。
再列举一个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
Defactinib是一种FAK通路抑制剂,近年的研究表明FAK(Focaladhesionkinase,粘着斑激酶)可以调控细胞的生长、锚定、迁移、恶变和凋亡等过程,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用FAK特异性抑制剂处理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可以抑制细胞的增殖、生长、扩散和迁移。“三管齐下”的联合疗法,之前在小鼠胰腺癌模型中显示良好的肿瘤抑制效果,研究者发现,当仅仅只接受FAK抑制剂或者免疫疗法一种治疗手段时,患病小鼠最多只能存活2个月。但是,当三种药物结合(FAK抑制剂、免疫疗法、化疗)时却发生了大的逆转:一些患病小鼠存活时间延长了三倍,且在6个月内癌症没有再发生恶化。从而这个1期临床试验应运而生,联合疗法会在人体疗效如何,拭目以待。
4.其他辅助型
在补充治疗方面,其实西方医学也在研究其作用,这些治疗就是一些食物或是营养膳食补充剂。不过这些治疗都是配合常规治疗使用的。
抗坏血酸
维生素C是非常经济便宜且副作用小的膳食补充剂,有研究发现每天给KRAS突变结肠癌小鼠注射超高剂量维生素C,大约相当于人吃300个橙子的剂量,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这些动物产生数量更少,体积更小的结肠肿瘤。胰腺癌肿瘤细胞也存在较多KRAS突变。基于此美国医院开始研究大剂量的维生素C是否能对于控制肿瘤有所帮助。
食物抗癌?
德国海德堡大学医院有一项临床试验,就在评估茴香和西兰花芽在胰腺癌中的抗癌效果,有研究发现异硫氰酸盐,萝卜硫素,多酚,槲皮素等化合物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并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而西兰花芽中的异硫氰酸盐含量是食物中最高的。所以基于此医院设计了这个研究了解其效果几何。不过此类“试验”在家也可操作。但是,目前癌症饮食仍是建议以多样化的蔬果为主,并保证蛋白质的摄入,所以也不能整日嚼茴香和西兰花芽的。
又见“神药”
二甲双胍一直以来,在除降血糖以外,还有诸如抗衰老,抗痴呆,降胆固醇,抑制部分肥胖等作用,被很多研究者戏称为“神药”。关于抗癌作用方面的研究也不计其数,但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麻省总医院曾发表研究,发现对于服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的超重或肥胖病人来说,其肿瘤样本中一种细胞外基质成分——透明质酸的含量比未服用二甲双胍的病人少30%。在胰腺癌肥胖小鼠模型中,二甲双胍治疗也能够降低透明质酸和1型胶原的表达,同时激活的胰腺星状细胞(PSC)也更少。研究人员利用培养的细胞进行研究发现二甲双胍能够抑制PSC用于合成透明质酸和1型胶原的信号通路,同时还会阻止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募集。
同时,还有研究者发现胰腺癌干细胞实际上倾向于利用有氧代谢过程,根据这一特性可以使用糖尿病治疗药物二甲双胍抑制胰腺癌干细胞生长。
以上的临床试验信息并不能尽数反应胰腺癌所有的临床试验。包括国内也有很多正在进行的相关临床试验。患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入选条件考虑加入。同时也可以考虑继续标准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