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学科会诊-第十七次会诊纪要
摘要:胸腹部CT(2017-5-12外院):1.“贲门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术后”改变;2.肝囊肿;3.右肺下叶小结节,建议动态观察。
2017年6月20日下午,医院肿瘤内科、病理科、放疗科、核医学科、放射科、胃肠外科、消化内科等专业的专家对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2例进行联合会诊,现分享一例病例。
姓名:马某某性别:男年龄:53岁
现病史: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胀,就诊于当地县医院,胃镜示:1.反流性食管炎,2.贲门癌侵及食管下段,3.慢性胃炎,病理结果回示:贲门腺癌(低分化),考虑胃占位,给予口服
药物,效果不明显。后入我院行胃镜:1.食管下段-贲门ca,2.胃炎。CT示:1.食管末端及贲门部粘膜增厚,考虑食管-贲门癌并周围淋巴结转移;2.双肺少许陈旧性病变;3.
肝囊肿。于2016-5-17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全胃切除术),术后恢复可。自2016-6-13起至外院肿瘤内科行“依托泊苷+顺铂”方案
化疗4周期,后复查疗效为PD。后行“vp-16+替吉奥”方案化疗1周期。
辅助检查:
1.胃镜(2016-5-9外院):反流性食管炎;2.贲门癌侵及食管下段;3.慢性胃炎。
2.病理(2016-5-12外院):贲门腺癌(低分化)。
3.胸腹盆腔CT(2017-5-14外院):1.食管末端及贲门部粘膜增厚,考虑食管-贲门癌并周围淋巴结转移;2.双肺少许陈旧性病变;3.肝囊肿。
4.胃镜(2016-5-15外院):1.食管下段-贲门ca,2.胃炎。
5.术后病理(2016-5-23外院):根治切除术标本:(胃)低分化癌,结合HE形态及免疫组化,符合神经内分泌癌(NECG3),癌组织浸润胃壁全层,脉管内可见癌栓,肿物大小约4.5*3*1cm,食管上切缘及取材下切缘均未见癌,食管旁淋巴结(3/3),取材胃周淋巴结(4/13)见癌转移。免疫组化:CD56(+),CgA(灶弱+),CK5/6(灶+),CK8/18(+),HER-2(3+)克隆号4B5,ki67(约80%+),P40(-),Syn(+),NSE(+)。
6.胸腹部CT(2016-6-14外院):1.胃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周围及纵隔稍大淋巴结,建议动态观察,定期复查;2.双肺炎症,右肺为著;3.右侧胸腔积液,双侧胸膜增厚;4.肝囊肿。
7.胸腹部CT(2016-9-30外院):1.肺部陈旧性病变;2.肝囊肿;3.胃癌术后改变。
8.颈部+盆腔CT(2017-5-11外院):1.颈部多发小淋巴结;2.膀胱右上方
软组织密度影,肠管?其他?
9.胸腹部CT(2017-5-12外院):1.“贲门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术后”改变;2.肝囊肿;3.右肺下叶小结节,建议动态观察。4.右肺中下叶及左肺下叶慢性炎症;5.贲门周围及双肺门多发肿大淋巴结,转移可能;6.双侧胸膜局限性增厚。
10.胸腹部CT(2017-6-7外院):1.结合病史考虑贲门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术后改变;2.肝囊肿;3.右肺下叶小结节,建议动态观察;4.左肺下叶陈旧性病变;5.纵隔多发肿大淋巴结,转移可能。
11.SPECT-CT(2017-6-17外院):1.下后纵隔及右肺门区软组织结节影,考虑转移可能性大;2.下后纵隔及右肺门区软组织结节影未见明显131I-MIBG摄取。
MDT会诊后意见:经我们MDT会诊后,该患者为贲门神经内分泌癌G3术后并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暂不适于外科干预,建议该患者于当地医院借取术前病理切片,加做免疫组化,进一步明确术前诊断。同时调取术前增强CT,明确术前是否存在纵膈及肺门淋巴结转移,以评估术后化疗疗效。同时可行PET-CT及奥曲肽受体显像,明确现有病灶范围,如果病灶范围与术前一致,评估病情稳定,可继续现行化疗方案,术后病理回示her2(3+),可考虑使用赫赛汀(曲妥珠单抗),同时加局部放射治疗。如果为新发病灶,评估病情进展,可行基因检测,如有敏感突变可加用合适的靶向治疗药物。有关此患者的后续治疗,会继续随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