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与一位朋友聊天,得知他十多年来大便不规律,常常腹泻,十年前曾做过肠镜但没有发现异常病变。我建议他再做一次肠镜。就在上周三,鄞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胡萍萍为他做了胃镜和肠镜,肠镜检查结果考虑「直肠类癌」。胡医师把检查结果、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向朋友做了详细交代,让他回去与家人商量一下。朋友与家人商量后决定择日在我院消化内科进行内镜下治疗。
自从朋友发现自己“癌”了,关于类癌的那些问题让他很纠结,一周时间体重就下来十几斤。为此,笔者请教了消化内科主任许丰副主任医师和肿瘤放化疗中心三十三病区主任谢国明主任医师,并对我朋友纠结的那些问题进行整理。
什么是类癌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起源于人体内分泌器官或细胞的一系列肿瘤。1907年,Oberndorfer医师发现一侵袭低下的上皮样肿瘤,认为这是一种类似于癌的良性肿瘤,将其命名为类癌。到1929年,他发现并不是所有类癌都是惰性的,有些类癌发展迅速并可以发生转移,而「类癌」这一名称已在临床医师中广泛使用。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根据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对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进行分类,并在2010进行更新。所以,类癌目前命名为神经内分泌肿瘤。
类癌是不是癌
先来说说癌症与肿瘤有什么区别?再来明确什么是癌症?
癌症和肿瘤这两个词经常通用,一般情况下没太大问题。一定要纠结的话,这两个词还是有一些区别的。肿瘤的关键词是“固体”,癌症的属性是“恶性”,所以恶性固体肿瘤就是癌症,血液癌症不是肿瘤,良性肿瘤不是癌症。用数学公式来表示的话:
肿瘤=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癌症=恶性肿瘤+血癌
类癌又叫神经内分泌肿瘤,那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不是癌?
谢主任是这样解释的:类癌是不是癌,要看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如果分化好,其生物学行为是良性的,那就不能称之为癌;如果是恶性的,那就是癌。
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类癌都是癌,最终还要看病理报告的结果。
直肠类癌外科手术还是内镜治疗?
据文献报道,随着胃镜和肠镜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在早期可以被发现。早期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限定于≤25px,G1期且无肌层浸润和远处转移风险的胃、十二指肠和结直肠内分泌肿瘤。内镜下切除是早期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最佳治疗方法。超声内镜可以准确定位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明确肿瘤浸润深度,使得内镜下肿瘤完整切除率和安全性明显提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可以完整切因此,内镜下切除已成为早期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根据朋友的肠镜检查报告,朋友属于早期类癌,内镜下切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