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在美国华盛顿西部开展、纳入超过75000例受试者的大型前瞻性研究表明,频繁使用以纤维素为主的缓泻剂能降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这项研究还发现,使用非纤维素的缓泻剂显著升高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此外,排便次数或便秘与结直肠癌风险无关。(AmJGastroenterol.2014,109:1640)
主要研究者JessicaCitronberg认为,这项发现非常重要,因为有20%的美国人使用缓泻药。含纤维素的缓泻药依靠增加粪便的含水量与容量,使其在结肠内顺利移动;而在美国最常使用的非纤维素缓泻药主要依靠促进结肠的收缩起作用。
研究显示,1年内使用非纤维素缓泻药5次或5次以上者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49%,1周至少有4天使用含纤维素缓泻药并持续4年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较未使用者下降56%。
这项研究评估了75214例50~76岁受试者的排便次数、便秘情况及10年缓泻药的使用情况。这项研究同时是评估维生素、矿物质及其他膳食补充剂与癌症发生风险关系的研究中的一部分。受试者从2000年至2002年开始接受调查,并一直随访到2008年。在这期间,588例受试者被诊断为结直肠癌。有结直肠癌、克罗恩病和肠息肉病史者被剔除。
虽然之前有实验室研究及动物研究发现,刺激性缓泻药有致癌及导致基因突变的作用,但前期一些关于缓泻药的队列研究对于结直肠癌的风险却有不一致的结果。作者写到,“鉴于我们发现结直肠癌发生取决于缓泻剂的种类,这项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解释先前那些将所有缓泻药囊括在内的研究出现不一致结果的原因。”作者假定,含可溶性纤维的缓泻药可能有从膳食纤维推测而来的保护性作用。摄入膳食纤维被认为可通过吸收粪便中的致癌成分、促进结肠中健康菌群的生长、加快粪便运送时间及减少致癌成分与结肠的接触时间来降低结肠癌的发生风险。
Citronberg认为,在把常规使用缓泻药列入临床推荐之前,还需要更多研究的论证。他解释道,研究中外卖食品与肠道蠕动频率、便秘和结直肠癌风险无关,但是使用缓泻药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有关。此外,研究结果表明,非纤维素缓泻药增加结直肠癌风险,纤维素缓泻药则降低风险,但仍需更多研究来论证。他表示,不会因为这项研究的结果而提出停止使用刺激性缓泻药,预防结直肠癌的最好途径是健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