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的转移途径有:
(1)淋巴转移:食道癌的淋巴转移,尤其是上、中段食道癌容易转移到锁骨上淋巴结,有的患者吞咽困难并不明显,而锁骨上淋巴结已经转移,可见其重要性,所以当医生接触患者时,总是要先触摸一下锁骨上区。如果有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至少已不是早期。若病理证实是未分化小细胞癌,应首选化疗,然后做放疗。若化疗后肿大的淋巴结消失,可争取手术切除原发病灶,术后再做包括纵隔和锁骨上的补放疗。若病理证实是高分化鳞状细胞癌或腺癌,可先做病灶区、纵隔和锁骨上区的放疗,如放疗后病灶缩小明显,可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及周围淋巴结及锁骨上淋巴结,若锁骨上淋巴结不明显,可作放疗,而不必做化疗,因为化疗对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和腺细胞癌都不敏感,而对放疗还有些敏感性。
(2)肺和胸膜转移:食道的两侧为胸膜所覆盖,前方为气管,而且气管与食道的前壁紧密相贴。尤其是中段食道癌,容易侵犯邻近的胸膜、支气管和肺门,甚或肺组织,上段食道癌则容易侵犯气管。当侵犯支气管时,可引发咳嗽,这种咳嗽的特点是刺激性,常为没有痰的剧咳:侵犯胸膜时易出现胸腔积液,及时作胸腔内化疗有助于病情缓解。晚期食道癌可因为侵犯气管而造成气管食道瘘,诱发肺内感染,所以紫先治疗,防止发生。对于肺的转移病灶,应给予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对于孤立的小病灶,可选择X线刀或伽玛刀等治疗。上述治疗若能配合中药治疗,则效果更好。
(3)肝转移:肝脏转移在早期一般没有症状,要靠主动检查或复查时发现,也因此说明定期检查的必要性,其实肝脏的转移对食道癌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有报道约占食道癌患者的1/3。一个可喜的现实是化疗对食道癌肝转移的效果,比对食道癌原发灶的效果还要好,所以应首先化疗:对于孤立的小病灶,超声聚焦刀、射频、微波、氦氩刀等都可据情选用。
(4)其他部位的转移:据统计,骨、肾、肾上腺、甲状腺、大网膜、心包、、胰腺、胃和小肠等脏器都有过转移的报道,但为数极少。一般以化疗和中药为主,做好食道癌本身的治疗,就是预防这些转移的最好办法,对于骨转移,还可选用局部放疗。
食道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凡50岁以上(高发区在40岁以上),出现进食后胸骨后停滞感或咽下困难者,应及时作有关检查,以明确诊断。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症状分析和实验室检查等,确诊一般无困难。
1.食道黏膜脱落细胞检查:将双腔塑料管线套网气囊细胞采集器吞入食道内,通过病变处后充气膨胀气囊,再缓慢拉出气囊。取网套擦取物涂片做细胞学检查,阳性率可达90%以上,常能发现一些早期病例。
2.食道X线检查:早期食道癌X线钡餐造影的征象有:黏膜皱襞增粗,迂曲如虚线状中断,或食道边缘毛刺状;小充盈缺损;小溃疡龛影;局限性管壁僵硬或有钡剂滞留。中晚期病例可见病变处管腔不规则狭窄、充盈缺损、管壁蠕动消失、黏膜紊乱、软组织影以及腔内型食道癌的巨大充盈缺损而管腔变宽的矛盾现象,其近端有轻至中度的扩张和钡剂滞留
3.食道CT扫描检查:CT可褚晰显示食道与邻近纵隔器官的关系。如食道厚度>5mm,与周围器官分界模糊,表示有食道病变存在。CT扫描可充分显示食道癌病灶大小,肿瘤外侵范围及程度,有助于确定外科手术方式,放疗的靶区及放疗计划。但CT扫描难以发现早期食道癌。
4.内镜检查:内镜可直接观察病灶的形态,并可在直视下做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确定诊断。还可合用活体染色法,提高检出率。用甲胺苯蓝染色,食道黏膜不着色,但癌组织可染成蓝色;用Lugol碘液,正常鳞状细胞因含糖原而着棕褐色,病变黏膜则不着色。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客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