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肿瘤频道 > 康复护理 > 术后护理 > 胃癌术后胃瘫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胃癌术后胃瘫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7-04-01 来源:中国肿瘤时讯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对具备手术指征的患者,术前应详细评估患者的症状、体征,及时纠正和消除导致PGS的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胃癌患者PGS的发生。

  术后胃瘫(postsurgicalgastricparalysis,PGS)为胃癌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0.3%~10%,部分研究显示其发生率超过10%[1]。既往研究显示,术前幽门梗阻、吻合方式、术前营养不良、术后腹腔感染及围手术期血糖增高是PGS发生的高危因素,而年龄、贫血、术后镇痛泵、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因素对PGS发生的影响存在争议[2,3]。本研究中,我们分析了684例原发性胃癌患者PGS的发生情况,探讨胃癌患者PGS发生的影响因素。

  资料与方法

  1.入组标准:

  (1)择期行胃癌手术患者;(2)年龄20~80岁;(3)手术釆用腰硬联合麻醉或全身麻醉;(4)无合并其他脏器的严重疾病;(5)术前近期未使用过影响胃肠蠕动的药物

  2.排除标准:

  (1)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精神病患者;(2)无手术指征或不能耐受手术者;(3)术前近期使用过影响胃肠蠕动的药物;(4)胃体癌或全胃切除患者。

  3.临床资料:

  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间在泰安市肿瘤防治院和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行胃癌手术患者684例。所有患者术前经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胃癌或贲门癌。其中男475例,女209例;年龄38~77岁,平均年龄59.9岁。贲门及胃底癌206例,胃窦癌478例。近端根治性胃大部切除+D2淋巴结清扫术206例,远端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D2淋巴结清扫术478例。食管残胃吻合术206例,毕Ⅰ式吻合术311例,毕Ⅱ式吻合术99例,毕Ⅱ+Roux-en-y式吻合术68例。

  4.诊断标准:

  目前,国外诊断PGS的金标准是胃排空闪烁扫描术[4],但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尚未形成临床统一规范。目前,国内PGS的诊断标准为:(1)经检查提示无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但存在胃潴留;(2)胃引流量>800ml/d,持续时间>10d;(3)无明显水、电解质平衡紊乱;(4)无引起胃瘫的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5)未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如吗啡等[5]。

  5.治疗及对症处理:

  确诊为PGS后均采取以下综合治疗措施:(1)持续胃肠减压;(2)心理疏导,消除紧张焦虑情绪;(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无法短期恢复饮食患者行肠外营养及最佳支持治疗;(4)合理应用胃肠黏膜保护剂及胃肠动力药物;(5)必要时行中药汤剂治疗及电针穴位刺激胃肠蠕动。

  6.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水准α=0.05。

  结果

  1.胃癌患者PGS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68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发生PGS48例,发生率为7.0%。经对症处理,48例患者全部恢复胃肠动力,时间为13~60d。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吸烟指数、饮酒指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情况、焦虑评分、围手术期白蛋白水平、术前梗阻情况、切除位置、吻合方式、是否保留迷走神经干、围手术期高血糖水平、腹腔感染情况和术后使用镇痛泵情况与PGS的发生均有关(均P<0.05),而性别、高血压情况、糖尿病、围手术期血红蛋白水平、围手术期电解质紊乱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残胃大小和淋巴结清扫数目与PGS的发生均无关(均P>0.05,表1)。

  2.胃癌患者PGS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是否发生PGS为应变量,将可能影响PGS的13个相关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P感染情况、焦虑评分、围手术期白蛋白水平、术前梗阻情况、切除位置、吻合方式、是否保留迷走神经干、围手术期血糖水平和腹腔感染情况是PGS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表2),年龄<67岁、围手术期白蛋白>35g/L和保留迷走神经干是PGS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讨论

  PGS是腹部手术的早期并发症,在腹部手术后均有可能发生,其发生率与多种因素相关。本研究显示,年龄、HP感染情况、焦虑评分、围手术期白蛋白水平、术前梗阻情况、切除位置、吻合方式、是否保留迷走神经干、围手术期血糖水平和腹腔感染情况是PGS发生的危险因素,年龄<67岁、围手术期白蛋白>35g/L和保留迷走神经干是PGS发生的保护性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生理功能和主要器官储备能力减弱,肠道收缩运动减弱,对大手术、创伤、感染的应激能力降低,免疫抑制和防御能力减弱,手术耐受性和预后较差,加之老年体弱患者腹肌及盆腔肌张力不足及活动减少,术后更易便秘,造成胃肠功能紊乱。HP阳性患者大多存在慢性胃炎,影响胃肠消化吸收功能,不利于吻合口愈合,这与Leontiadis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焦虑可以导致体内一系列激素水平改变,包括激肽酶、5-羟色胺4和糖皮质激素等的改变,从而减弱胃平滑肌蠕动功能,导致食糜及胃肠液潴留,促进PGS的发生。综合心理干预可以调动患者自主能动性,减少焦虑发生及持续时间,促进内分泌调节功能恢复,减少PGS的发生[7]。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术后容易导致吻合口水肿,产生局部运动功能障碍,延迟胃肠功能恢复,增加PGS的发生率,而将患者血清白蛋白维持在正常水平可以降低PGS的发生率。术前梗阻常常导致呕吐或进食困难,从而引起患者营养不良,不利于患者吻合口愈合;另一方面,梗阻影响了胃肠道的自主蠕动节律,导致胃肠蠕动节律紊乱,从而增加PGS的发生率。远端胃切除由于切除了运动最活跃的幽门及胃窦部,使胃的自主节律运动紊乱。胃切除术后,胃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内环境改变,胃壁的顺应性及胃动力下降,毕Ⅱ式吻合不符合胃肠生理构造,使胃肠蠕动协调性差;同时,胆汁及胰液通过胃肠吻合口,加重吻合口的充血、水肿,从而加重了胃排空障碍。毕Ⅰ式吻合更加符合胃肠生理构造,胃肠蠕动节律更加协调,同时减少了胆汁及胰液的反流,减轻水肿,更有利于胃肠蠕动排空功能的恢复[8]。切除迷走神经导致胃去神经支配,信号传导功能下降甚至缺失,严重影响胃肠动力及排空功能,增加PGS的发生率。应激状态下,胰岛素受体敏感性下降,胰高血糖素升高,术后静脉营养成分补充不恰当,使胰岛素相对不足,患者术后可引起血糖上升,血糖升高对胃动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高血糖状态导致自主神经变性,传导功能下降,胃张力减低,运动功能减低,因此,围手术期应当合理控制血糖水平[9,10,11]。术后腹腔感染加重吻合口水肿、充血及迷走神经损伤,不利于吻合口愈合及胃肠动力恢复,增加PGS的发生率。本研究中,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饮酒及术后是否使用镇痛泵与PGS的发生有关,但多因素分析这些因素与PGS的发生无关。分析其原因,本研究入组的女性患者基本不吸烟、不饮酒,吸烟和饮酒指数受性别影响,不是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镇痛泵的使用是否增加PGS的发生可能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在以后的研究中会继续对此因素进行详细分析。

  综上所述,对具备手术指征的患者,术前应详细评估患者的症状、体征,及时纠正和消除导致PGS的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胃癌患者PGS的发生。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