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肿瘤频道 > 认识肿瘤 > 肿瘤误区 > 癌症认知误区(二)

癌症认知误区(二)

2017-03-14 来源:雪伦健康屋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当今对肿瘤的预防和治疗尚无特殊手段,手术、化疗、放疗、免疫营养治疗等均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内容。事实上许多食品都有一定的辅助抗癌作用。

  前面已经为大家讲解了一部分人们对癌症错误的“普遍认识”。今天,就来进行《癌症认知误区》的第二讲!

  【误区】肿瘤患者喝汤最有营养。

  有人认为营养在汤里,要给患者吃,所以医生们经常看到患者喝汤,家属吃渣的奇怪情景。事实上据科学测试,汤的营养只有原料的5%~10%,主要是一些维生素、无机盐,大部分营养(特别是蛋白质)都留在渣里了。因此,建议患者能吃的尽量汤和渣一起吃,除非消化能力差,病情限制不能吃渣,那就只好喝汤了。

  【误区】食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

  当今对肿瘤的预防和治疗尚无特殊手段,手术、化疗、放疗、免疫营养治疗等均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内容。事实上许多食品都有一定的辅助抗癌作用,但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可靠的医学研究证据证实特殊菜谱、食物、维生素、矿物质、食品添加剂、草药或复方产品能延缓肿瘤进展、治愈肿瘤或预防复发。实际上,其中有些维生素或补剂会影响肿瘤治疗的成效。食物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机体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改善体质。食疗不等于抗癌治疗。所以,如果得到一些“食疗偏方”的信息,不妨及时向医生咨询了解是否具有抗肿瘤作用,至少不能影响肿瘤治疗。

  【误区】止痛治疗只要能使疼痛部分缓解即可。

  缓解疼痛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关键;止痛治疗的最低要求是达到无痛睡眠;真正意义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包括:无痛睡眠、无痛休息、无痛活动。

  【误区】长期服用麻醉性止痛药会“成瘾”。

  “成瘾性”的特征是持续地、不择手段地渴求使用阿片类药物,目的不是为了镇痛,而是为了达到“欣快感”。疼痛治疗工作的开展使阿片类止痛药用量出现明显增加的趋势,然而阿片类的滥用人数却呈现下降的趋势,阿片类止痛药物医疗用药并未增加阿片类药物滥用的危险。

  【误区】服用大剂量的阿片类药物会中毒。

  阿片类药物没有封顶剂量,恰当的止痛剂量是指在作用时间内既能充分镇痛又无不可耐受副作用的剂量。

  【误区】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能使用阿片类止痛药。

  疼痛长期得不到有效缓解,会影响睡眠、食欲,降低病人的抵抗力,从而使疾病有进一步发展的机会。疼痛大都可以通过口服药物得到很好的控制。

  【误区】吗啡剂量越大,说明病情越重。

  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相同的疼痛强度所需要的止痛药剂量也同样不一定相同;有些患者需要高剂量的吗啡才能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吗啡的剂量大小,不能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更不能由此估算生存期的长短。

  【误区】不疼痛时可以不服用下一剂吗啡。

  取决于不同的情况。如果患者意识完全模糊,拒绝可能是无理的。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劝其接受吗啡是必要的。另一方面,如果意识模糊与妄想狂有关(受威胁或迫害的情感),甚至温和的劝说也会使病情恶化。如果怀疑病人有被害妄想,不宜再用吗啡;而首先应通过电话从他的医生或家庭病床护士那里寻求帮助。如果是由于意识模糊,而不是有意拒绝服用吗啡,应该有理由减少吗啡的用量。病人可能是对的:吗啡引起他难于接受的嗜睡或恶心;或者顽固性的便秘等严重不良反应,这样也许就是以一种苦境换取另一种苦境,即服用吗啡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甚至比疼痛还痛苦。对此,需酌情减少吗啡的用量。显然,有必要去探索其原因,或了解在拒绝服用吗啡背后的种种可能的原因。同时也应寻求专家建议和帮助。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