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但是人们对于它却不甚了解。这也就使得很多人对于胰腺癌的认知发生了偏差,从而产生了一些误区等等。这些错误的认识,不仅不利于胰腺癌的治疗护理,对患者也有极大的负面引导。
误区一胰腺癌多数活不过半年?
从生长方式讲,胰腺癌有“慢癌”和“快癌”之分,“快癌”占大多数。“快癌”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尤其注意对致死性并发症),延长生命1~2年也是可能的。至于“慢癌”,则多数是特殊类型胰腺炎和生长速度较慢的良性或恶性程度较低肿瘤,准确诊断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多数患者可得到较好的结果。
误区二CA19-9明显升高提示胰腺癌?
胆系、胰腺的感染和肿瘤性病变时,CA19-9都可不同程度升高,目前很难判定二者一定有联系。
误区三短时间内体重减轻是胰腺癌的重要临床表现?
这反应出胰腺癌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需要强调的是,胰腺疾病中,急性胰腺炎、重症胰腺炎、反复发作的慢性胰腺炎和其他良性或低度恶性胰腺肿块性疾病,由于禁食、胃壁水肿、胰源性门脉高压甚至对胰腺癌的恐惧心理,都会导致患者在短时间内体重明显减轻。
误区四胰腺周围大血管受累则提示胰腺癌不能切除?
胰腺后方结构复杂,间隙狭小,血管、神经密集分布。发生在该部位的不仅有肿瘤,还有炎症、腹膜后纤维化等许多疾病,其血管改变包括癌栓、血栓、血管炎、血管闭塞、血管狭窄等,仔细分析其血管受累和血管周围病变的形态、强化特征、病史和随访变化等方面信息,多少能找出一些鉴别要点。
误区五持续性腰背部束带样疼痛是胰腺癌终末期的临床表现?
“腰背部束带样疼痛”确实是腹膜后神经丛受累的临床表现,但并不是胰腺癌的专利。还见于胰腺炎、手术、外伤等导致的腹膜后假性囊肿、腹膜后纤维化、腹膜后慢性血肿和感染等,如果仔细分析其CT、MRI表现特征,这些疾病是能够与胰腺癌转移鉴别的:腹膜后纤维化呈片状包绕大血管,动态增强扫描呈延迟强化,经过数月时间随访,不具备胰腺癌快速增大的生物学行为。
误区六吃不下饭(纳差)是胰腺癌终末期的临床表现?
许多重症或反复发作的胰腺炎,一旦出现程度较重的胰源性门脉高压,影响胃壁血液循环,导致胃壁水肿、麻痹、蠕动减弱,临床上也有纳差、胃出血等表现。CT、MRI检查能直观显示增厚的胃壁和胃壁周围明显扩张、扭曲的静脉,钡餐检查可显示胃蠕动减低、迟缓。
正确认识胰腺癌,才能做好疾病的防治措施,对于胰腺癌患者的治疗才能更有利。如果不能够手术的话,就说明病情可能比较复杂,或者比较严重。但是即便是晚期,只要在放化疗的同时患者也辅助中医药进行治疗,可减少相关症状的出现,对提高治疗结果,控制复发和转移是比较有效的。同时,建议胰腺癌患者,尽量避免精神紧张和激动,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配合术后各项治疗和护理,以便尽快健康。注意劳逸结合,进行适当锻炼,如散步等,避免劳累和重体力活动,注意自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