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为起源于脑膜的肿瘤。大部分自然产生的脑膜瘤为良性,尽管临床上通常症状隐匿,但首先可能表现为精神症状。
临床中,虽然不能将所有精神症状患者都怀疑为脑肿瘤,但不可否认的是,20%脑膜瘤患者在人生前50年里可能仅表现出精神症状。若未及时识别,患者可能需承受更长时间的痛苦,并被医生归类为所谓的「疑难病例」,进一步对治疗产生消极影响。
在8月的Case Reports in Psychiatry中,Emin Mehmet Ceylan等介绍了以下病例:患者表现为难治性眩晕及分离症状,经MRI检查后方确诊为脑膜瘤。
患者女,55岁,单身,症状为抑郁心境、动机下降、焦虑、社会关系及工作困难、晕厥感、头部突然动作引起眩晕、高血压,持续存在数年。患者形容自己「不知道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不能稳固地在坚实的地面上行走」。患者存在短暂定向障碍,无法掌握时间、地点及整体感,并称「不知道自己是漂浮在天空还是走在地上。」
患者一直未婚,由母亲及姑姑照顾。存在强迫性人格特征,前庭及一般神经系统检查无显著异常,因此入精神科,诊断为混合型焦虑抑郁障碍。针对高血压限制盐摄入量,每天步行至少1小时。开始舍曲林50mg/d治疗,2周内症状减少约40%,但眩晕仍持续至少3个月。
脑电图(EEG)正常,因此进行头颅MRI检查,发现3×3×50px肿块,怀疑为脑膜瘤。脑膜瘤位于左颅中窝,颞叶前,与蝶骨通道广泛连接,邻近左侧海绵窦,显著压迫左颞区、下丘脑及杏仁核,左颞叶白质因压迫出现水肿。
手术成功,无任何神经系统后遗症,并使用左乙拉西坦预防可能出现的惊厥。眩晕与头晕症状缓解,患者形容自己「知道生活在何处,能够坚定地在地上行走。」减量并停用舍曲林,继续使用左乙拉西坦直至完全缓解。
本病例中,患者初次诊断为混合型焦虑抑郁障碍伴良性位置性眩晕,眩晕症状被解释为生活环境与人格特征所致,但最终被确诊为脑膜瘤。由于有完整的神经系统与前庭系统检查,最初患者的眩晕与人格解体被认为是精神症状。
接受精神治疗后,尽管患者的焦虑与心境改善,但分离症状及眩晕持续存在,进而检查发现左半球局部脑膜瘤。脑膜瘤切除后患者完全缓解,提示其为精神症状及眩晕的病因。
此前报道的仅出现精神症状的脑膜瘤主要位于额叶,而此例患者位于左内侧颅窝。脑膜瘤的位置与边缘系统的瘤周水肿可对患者的眩晕与分离症状做出解释。患者的抑郁心境可能继发于突然出现的分离症状及眩晕,这些症状可能加重不安全感、增加逃避行为、导致抑郁心境与动机下降。
患者术后接受左乙拉西坦预防惊厥发作,左乙拉西坦已被认为是治疗惊恐障碍的新型药物之一。因此必须指出,患者的焦虑症状减轻可能不仅仅由于脑膜瘤切除术,也可能有左乙拉西坦的作用。
本病例强调,在处理存在迟发型(年龄>50岁)精神症状且表现为难治的患者时,应考虑脑成像检查。此外,医学暂时无法解释的症状,通过详细评估与定期随访仍可能得到解释。对于存在身心症状的患者,保持警惕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