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肿瘤频道 > 认识肿瘤 > 肿瘤误区 > 癌痛治疗存的五大误区

癌痛治疗存的五大误区

2016-10-06 来源:网易新闻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患者约180万,预计2020年全球将有3000万新诊断的癌症患者,约75至95%的晚期癌症病人与疼痛相伴,其中1/3为重度疼痛。而其中70%的癌痛患者并未接受规范化疼痛治疗,饱受癌痛带来的痛苦。

  癌痛危害患者身心健康

  癌痛是种类最多、类型最全、机制最复杂的一类疼痛,严重伤害患者身心健康。

  一般,在癌瘤早期或较早期,患者无明显疼痛感觉。随着癌瘤生长、扩散,压迫周围神经等组织,会逐渐产生疼痛等不适,但此时疼痛往往相对集中和单一。随着病情加重,癌瘤向骨骼、神经及内脏等组织扩散、转移,晚期患者往往难以说清疼痛的具体位置和程度,只是感觉疼痛难忍,而且是成片甚至全身疼痛,有时连喘气、翻身都会带来难忍的剧痛。不少患者因此无法进食、睡觉和活动。每一次疼痛加剧,都给患者带来病情加重的不良信号,使其失去治疗信心,加之疼痛对身体的折磨,很多患者会发生严重的心理疾患。研究显示,有近25%的癌痛病人有严重抑郁症,其中很多人曾数次寻求自杀

  癌痛治疗越早越好

  史可梅说,癌痛治疗越早越好,最好与肿瘤治疗同步进行。根据临床经验,肿瘤患者在确诊之初,就应有疼痛科医生对其疼痛等级、身体机能、心理状态等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估情况,确定其是否需要除痛治疗,并密切随访、观察,对癌痛随时干预。癌痛的治疗主要包括传统“三阶梯疗法”和近年兴起的微创介入治疗。“三阶梯疗法”是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简单讲,就是由医生对癌痛性质和原因做出正确评估后,根据疼痛程度把疼痛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并按不同等级选择不同药物。据文献报道,该疗法有效率达70%至90%。实际临床工作中,不少癌痛患者尤其晚期癌痛患者,单靠“三阶梯疗法”不能达到满意效果,这时可考虑微创介入治疗。目前,针对癌痛治疗应用较多的介入技术主要包括神经阻滞术、射频消融术、经皮椎体成形术、局部瘤体注射术等,大多数晚期癌痛患者经介入治疗和必要的抗抑郁、抗惊厥等综合药物治疗,可收到良好效果。

  纠正癌痛常见认识误区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癌痛患者甚至其家属都会产生以下几种常见癌痛治疗误区:

  误区一:止痛治疗只要能使疼痛部分缓解即可。作为一名癌症患者,首先应该明确的是:缓解疼痛是提高晚期癌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其次,止痛治疗的最低要求是达到无痛睡眠,真正意义上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要求,应包括:无痛睡眠、无痛休息、无痛活动。

  误区二:注射药物(如杜冷丁)比口服药物效果更好。实际上,阿片类药物口服途径比注射途径给药更少产生依赖性。杜冷丁口服吸收利用率差,肌肉注射给药本身会产生疼痛,长期反复使用产生神经毒性等副作用,容易“成瘾”,不宜用于癌痛等慢性疼痛治疗,WHO已将杜冷丁列为癌症疼痛治疗不推荐的药物。

  误区三:疼痛剧烈时才用止痛药。事实上,及时、按时用止痛药更安全有效,而且所需的剂量也较低。长期得不到止痛的患者,容易出现焦虑,寝食难安,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由此引起的消瘦、衰竭,使患者不能耐受原发病治疗(如手术、放、化疗)。

  误区四:使用非阿片类药更安全。对于慢性癌痛需要长期用止痛药的病人,使用阿片类药(如吗啡)更安全有效。非阿片类药的副作用容易忽视,其作用也有“封顶效应”。对于中、重度的癌症疼痛病人,阿片类止痛药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

  误区五:癌症患者服用吗啡意味着已面临死亡。国外的资料显示,吗啡的正确应用延长了癌症患者的生命。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