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肿瘤频道 > 认识肿瘤 > 肿瘤误区 > 掏耳朵也能掏出癌症 专家提醒警惕耳道乳头状瘤

掏耳朵也能掏出癌症 专家提醒警惕耳道乳头状瘤

2016-05-22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你每天掏耳朵吗?要警惕掏出来的肿瘤。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人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拿一些诸如火柴棒、小发夹之类的东西掏耳屎。

  某医院耳鼻喉科门诊来了位30多岁的男子,他说近几个月来觉得左耳朵听声音越来越不清楚,感觉里面像堵了一团棉花。医生检查发现他的左耳内长满了乳头状瘤,从里到外把耳道堵得死死的,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他听力下降。

  耳道乳头状瘤是病毒感染引起,开始时是良性的,但如果外界刺激比较多,就会使其恶变,越长越多最终堵塞耳道。在各种致其恶变的因素中,掏耳朵是最多最直接的,询问病史可以发现,此类病人往往有掏耳朵的经历,那位30多岁的男子就经常让理发师给他掏耳朵,并视之为一种享受。殊不知没经过消毒的公用掏耳工具不仅能传播引起耳道乳头状瘤的病毒,还能刺激其恶变。

  外耳道乳头状瘤(papilloma of external auditory canal)是发生于外耳道软骨部皮肤的良性肿瘤,是其鳞状细胞或基底细胞长期受刺激增殖的结果。外耳道乳头状瘤多发生于外耳道外段皮肤,系上皮层特别是基底细胞层增殖的结果。中国南方较多见,好发于男性。病理改变与发生与其他部位皮肤上者相同。

  外耳道乳头状瘤症状体征

  无感染的小肿瘤依据其外观可诊断,多数应靠病检。

  肿瘤早期多无症状,充满外耳道时阻塞感、痒感或听力减退。常有挖耳出血或挖出“肉块”样物者。伴继发感染时可有耳痛、流脓。检查可见外耳道有大小不等的单发或多发、表面粗糙不平、带蒂或无蒂的棕黄色肿物,触之较硬。有感染者可充血肿胀呈肉芽状。有局部血循环障碍者可呈黑色,能部分自然脱落。增殖迅速者可侵犯中耳和乳突,偶在耳廓后下形成瘘管。

  若继发感染,则耳部疼痛及流脓。检查可见肿瘤多充塞外耳道外段,甚至可露出在外耳道口。基底一般较广,大小数目不一,表面高低不平,如桑椹状。无继发感染时,色棕而坚实;若继发感染,则充血、肿胀,有时因局部血循环障碍,肿瘤亦可变黑。

  肿瘤增殖力强、破坏力大者,可侵及中耳及乳突。有的在耳廓的后下方形成瘘管。若有继发感染,则瘘管内流脓流血,甚至可穿破外耳道底部,形成咽侧瘘管,另端开口于扁桃体上窝,此时可出现张口困难。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