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肿瘤频道 > 肿瘤种类 > 其它癌症 > 玩手机也能得癌?地球太危险了,还是回火星吧

玩手机也能得癌?地球太危险了,还是回火星吧

2016-04-15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传说中美国人登月的时候NASA整个计算机系统都敌不过一只iphone,我们今天抓着这个能把美国人送上宇宙的神器刷微信、朋友圈、微博、打手游、追剧……而且还时不时哈哈大笑。注意,问题来了,我们张嘴大笑的时候可能就埋下了肿瘤的祸根!

  1、葡萄膜黑素癌

  手机辐射和屏幕光线穿透角膜,经过前房,通过瞳孔,跨越玻璃体到达视网膜,而中招的却是视网膜下面的脉络膜。

  此癌又名葡萄膜黑色素瘤,脉络膜黑色素瘤,是起源于睫状神经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视物模糊,中心暗点、屈光度改变。进展中可有视网膜脱落,出现相应的视野不全,也可能早期就开始视网膜脱落。视网膜脱落的时间根据肿瘤部位不同而不同。眼底病变时合并瞳孔异常(瞳孔无反应,不易散大或不呈正圆)。也可局限性巩膜充血,眼球疼痛,前方或玻璃体出血,眼球突出。各种专科检查也显示相应病损。

  通俗来讲,就是整只眼都不好了……

  2、腮腺癌

  一个电话打了几十分钟是不是手机热热的,脸颊也热热的?这时候手机和腮腺都有些不妙了,还是长话短说吧!

  腮腺癌是发生于腮腺的恶性肿瘤,属于涎腺癌中发生率最高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多于无意中或体验时发现,以耳垂为中心的下方或后方有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多呈结节状,表面平整或略圆,质地硬度不一,活动,大小一般为3-5厘米,有包膜,病史长,除局部酸胀感外,无面神经损伤、区域淋巴结肿大及其他不适。

  经常煲电话粥的人很可能会中招,有报到一青年女性每天趁着晚上九点以后话费便宜和男友打几个小时的电话,一段时间后患上了腮腺癌。

  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外科手术切除。据报道腮腺癌术后的5年生存率在95%左右。 当患者的恶性肿瘤已侵犯周围组织,术后边缘遗留有残存癌时,则应考虑辅加放射治疗。

  小编建议:非煲电话粥不可的话用耳机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有效降低对腮腺的辐射。

  3、甲状腺癌

  手机辐射只对头有影响吗?别忘了我们的颈部同样沐浴着手机辐射!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来源于甲状腺上皮细胞,绝大部分甲状腺癌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按病理类型可分为乳头状癌(约占60%)、滤泡状腺癌(约占20%),但预后较好;滤泡状腺癌肿瘤生长较快,属中度恶性,易经血运转移;未分化癌预后很差,平均存活时间3~6个月。

  甲状腺癌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偶然发现颈部甲状腺有质硬而高低不平的肿块,多无自觉症状,颈部肿块往往为非对称性硬块。甲状腺结节肿块可逐渐增大,随吞咽上下活动,并可侵犯气管而固定,肿块易较早产生压迫症状。也可伴有声音嘶哑,呼吸不畅,吞咽困难,或局部压痛等压迫症状。颈静脉受压时,可出现患侧静脉怒张与面部水肿等体征,为甲状腺癌的特征之一。

  近年来甲状腺癌的检出率大幅提升,一方面是人们的健康意识增强,检测方法更加敏感、检查普及率提高,另一方面也和我们时时刻刻的生活习惯改变相关哦。

  4、皮肤癌

  “紫外线”浴+辐射,看完电子设备屏幕后脸又出油了!出油事小,患癌事大!

  皮肤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非黑色素瘤性皮肤恶性肿瘤,其中,基底细胞癌最多见,占60%以上,鳞状细胞癌占30%。其他组织类型均较少见。

  紫外线照射、电离辐射、化学致癌物质以及某些癌前期疾病均与皮肤癌的发生有关。非黑色素瘤性皮肤癌病变恶性程度低,进展缓慢,容易早期发现而获得及时治疗,很少发生远处转移,无论手术、放疗或其他治疗方法,对皮肤癌均有很好效果。

  白色人种罹患皮肤癌概率远远超过其他种族。《美国皮肤病学会杂志》的一项研究称,英国的科学家们做出了一个实验证明确实当电子产品的屏幕越大,或者当你看屏幕的时间越长,患皮肤癌的几率会上升。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屏幕都会反射阳光中的紫外线,这可能会导致使用者罹患皮肤癌。所以专家建议外出或使用这些产品时,最好穿防晒衣服,戴墨镜和涂防晒霜,尤其是暴露部位颈部和脸。

  防护得差不多了,拿手机吧:

  小编建议:我每天晚上洗完脸就不再看电脑了,迫不得已开机后还会睡前再洗一把。爱美的妹子和常年对着电脑的汉子也有这种习惯吗?电子产品的辐射对皮肤损伤真的很明显,濯子亲测。至于手机对脸的辐射我只能少动少看了。

  5、黄斑变性

  微信中盛传在黑暗中玩手机会患上“眼癌”--黄斑变性,而且传说中此病无药可医,堪称眼病之王,得上的人必瞎无疑。“癌”只是对此病的“尊称”,标致着它在眼病中的地位,其实它并不是癌症。

  黄斑是人眼的光学中心,黄斑中央的凹陷就是鼎鼎大名的中央凹,视力最敏锐的地方。所以一旦病变后果有多严重也可想而知了吧。

  实际上黄斑变性通常是高龄退化的自然结果,随着年龄增加,视网膜组织退化,变薄,引起黄斑功能下降。眼底血管渗漏的液体会破坏黄斑,引起视物变形,视力下降,过密的疤痕引致中心视力显著下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变盲。

  本病也可由外伤、感染或炎症引起,此病还有一定的遗传因素。 在西方国家,黄斑变性是造成50岁以上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在中国,60~69岁发病率为6.04%~11.19%。

  黄斑变性是国际眼科界公认的最难治疗的眼病之一。目前对于黄斑变性的有效治疗方法并不多。

  结语:

  玩手机的危害乃是21世纪特色作文题目,煞遍大江南北考生。事物普遍存在同一性与斗争性,说了这么多濯子也不敢慷慨激昂地承诺再也不玩手机了。可是我们依旧可以哲学地、辩证地使用手机,遵循适度原则,将疾病扼杀在一级预防之中。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