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有很多人都听到过这样的疑问:“中医药真的能抗癌吗?”回答应该是肯定的。据有关调查显示:70-80%的癌症患者服用中药。中医药已成为肿瘤临床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古书中,早就有关于癌症的认识,《黄帝内经》中就对癌症有了认识,提出了一些肿瘤病名,如昔瘤、筋瘤、肠覃、石瘕、积聚、膈等,并对这些疾病的症状进行了系统的描述。《仁斋直指附遗方论》首提“癌”,字,说“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当然,古代也有很多关于癌症的治疗的医案。在《孟河费氏医案》中曾记载了一个医案。讲的是广西巡抚张丹叔的事情,张巡抚当时得了“噎嗝”,就是现在的食管癌,饮食不进,胸腹疼痛,请费大夫诊治,脉诊后,费大夫考虑了气液皆虚,肝阳夹痰阻胃,气失降令。处方:参须、北沙参、白芍、牡蛎、酒黄连、吴茱萸、陈皮、制半夏、麦冬、炒竹茹。上方服用10付后,病情好转,胸腹疼痛大减,饮食渐进。上方加减后,又服用10付,食欲更好,已能正常进食。后来,因生气加食油腻太多,病情复发,最后不治!这个医案讲的非常详细,特别在康复阶段,一定要避免情绪的变化和饮食的情况,不然,就可能半途而废。
说到《孟河费氏医案》,就需要说说孟河镇和著名医家费伯雄。孟河镇在常州城西北,离扬子江南岸不远,因有孟河而成镇。19世纪中叶,中国医学在南方的一个流派——孟河医派从这里产生。当日,小小孟河镇,名医云集,诸科咸备,据地方志上说,到孟河镇来求治疾病,“江船如织,摇橹之声连绵数十里”。由于医学的带动,全镇各业繁荣经济富裕,这种医学与社会经济的联动,几乎仅见于孟河一地。清史稿对孟河医学亦有记载,史家从孟河医学中特选费伯雄作传,称“清末江南诸医,以伯雄最著”。作为孟河医派的领袖,费伯雄曾先后两次奉帝国的征召,前往北京,为当朝皇太后和皇帝治病。费伯雄的医学专长是治疗虚劳,而这时候帝国皇帝与他统治的国家似乎患了同样的疾病。费伯雄理解的医学要义是“平稳醇正”,这是他一生的医学思想与风格。费伯雄说,“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极,方能神奇”。“平淡之法”,即是对身体不刺激,不对立,不征服,在一种完全顺从身体的变化之下展开对疾病的治疗。这种理念非常符合癌症的临床治疗。费伯雄活到80岁,在孟河镇由门人们举办的八十寿诞上,他向众人作了永别性的致辞后,于该年秋风乍起时平静逝世。他在江南的医学声望,由他的孙子费绳甫继承。
解放后,早在50年代国内学者就已开始了中医药治疗肿瘤性疾病的研究,初期临床研究主要从名老中医的治验及民间的单、验、偏方开始。60年代通过临床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发现临床用药多采用清热解毒药为主,因此,开始对清热解毒药抗肿瘤进行了实验研究,其结果促进了临床的进一步广泛应用观察。70年代由于献方、挖掘、整理活动的影响,特别是偏方中大量应用了地方性草药,开阔了肿瘤辨治的思路,一些有苗头的中药得到了系统的研究,如喜树、白英、长春花、麝香、蟾酥等,从临床和实验均得到了验证。70年代末,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医诊治肿瘤出现了飞跃性发展,偏方、中药筛选达到高峰,活血化瘀、扶正固本、祛邪抗癌药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特别是中药抗癌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有了起步。临床中,从注重寻找抗癌药物、抗癌偏方的研究,转入对辨证论治的重新评价和重视,提出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使中医肿瘤研究步入正轨。80年代,中医肿瘤研究进入更全面、更系统的阶段。其一是医家们在总结前人及自己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从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开阔了探索的思路。其二受现代肿瘤学发展的影响,开始全面探索中医抗癌的内在机制,中医肿瘤研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其三,中西医结合,各取所长,促进了中医肿瘤临床研究进一步发展。90年代以后,中医肿瘤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大,中医学者从多层次、多角度验证了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独到作用,明确了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并结合现代医学的最新进展,在采用中医药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预防转移复发、抗肿瘤多药耐药、中药对肿瘤新生血管的干预及对放、化疗减毒增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临床,采用中医药治疗癌症有许多成功的案例。我曾接诊过很多这样的病例,有位老先生,刚退休,就患了淋巴瘤患者,开始单纯化疗效果不太理想,后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临床达到痊愈,康复期坚持服用中药,目前已健康生活12年。北京昌平的一位农民患者,肺癌手术后单纯采用中医药治疗,目前也健康生存7年。还有,山西的一位80岁的老人,确诊晚期肺癌,采用中医药治疗后,病情控制,到目前存活3年。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病例,说明了中医药不仅能抗癌,而且能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
中医药在肿瘤防治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减轻或改善肿瘤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和其他功能。②维护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③对放、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在控制化疗后骨髓抑制、解决消化系统反应、防治周围神经毒性、减轻放射性炎症等,均取得确切的疗效。④促进肿瘤患者手术后康复,预防肿瘤复发与转移。⑤抑制或稳定肿瘤发展,实现“带瘤生存”。⑥中药外用控制癌性疼痛:我们研制中药外用镇痛贴,临床治疗癌性疼痛,有效率达83.3%。
伴随着现代实验肿瘤技术的发展,中医药在肿瘤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成绩,已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方法深入探讨中医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从目前的实验研究发现,中药抗癌主要有以下作用机理:①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抑制和杀灭作用;②抑制肿瘤细胞分裂、增殖,诱导分化和/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③逆转耐药性;④抗微管作用;⑤抑制拓扑异构酶;⑥增进机体免疫功能;⑦抑制肿瘤新生血管;⑧其他途径:如:苦马豆素是高尔基复合体内α-甘露糖酶Ⅱ抑制剂;番荔枝内酯作用于线粒体,干扰能量代谢;茶多酚为抗氧化剂;当归属植物能干扰和拮抗促癌剂的作用。
传统医学认为对于身体的必要尊重与顺从。当疾病作为某种征候出现时,传统医学总是从身体整体上,将疾病视为身体的自然反应,通过对脉络和脏腑关系的清理,从而以一种顺应身体变化的方式,恢复身体的正常状态。这种认识在癌症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谈到癌症,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种子和土壤的关系。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一方面,植物的正常生长要靠肥沃的土地、充足的水分、优良的种子,如果土壤与种子等各种条件都非常适宜,那么就茁壮成长,否则,土壤好,但种子不好当然生长不好;土壤不好,优良品种也没有用,最后还是长不好。另一方面,不同的土壤条件,就是同样的种子,最终生长的结果也有所不同,这就是“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的含义。
我们的身体就是由无数的细胞所组成,这些细胞就像一粒粒种子,正常情况下,这些种子因为有合适的土壤环境、充足的营养,得以正常成长,形成身体所需要的细胞,顺利完成人体新陈代谢,新的细胞取代了衰老的细胞,这样保持着我们生命的延续。
其实,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一样,它们是同源而生的不同结果。我们大家都知道:人体任何癌症也都是由细胞组成的,一个细胞就像一颗种子。肿瘤体积的长大就是由于细胞不断分裂(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两个分裂为四个,四个分裂为八个……),数目增多而形成的。由此可见,身体内癌细胞需要不断的生长,达到一定的数目后,才能够被现代医学检查手段所发现(一个厘米大小的肿瘤大约含有109个癌细胞)。而癌细胞在身体内要想不断的生长,就需要适合它的体内环境和条件,比如营养物质、激素、各种元素、调解信号传递、基因调控等,这些条件如果不理想或不合适,癌细胞生长也就受到限制。
现代研究发现,人体内从一个细胞突变为癌细胞,到形成109个癌细胞大小肿瘤,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一般大约在15-20年的时间。说明癌症患者之所以出现癌细胞的生长,首先在于体内环境即土壤条件在很长以前就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导致癌细胞的产生,同时,在很长的时间中,由于长期不良的刺激,体内环境的持续恶化,使体内土壤条件更适合癌细胞快速生长,这样,癌细胞就得以迅速发展壮大,癌症就发生了!
所以,防治癌症的关键在于及时改变原来已经适合癌细胞生长的体内环境即土壤条件。如果没有能很好地纠正这种体内环境的污染,那么再怎么治疗也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我们在临床中常常遇见这样的病人,病灶很小,手术切除也及时,术后也进行了强有力的化疗或放疗,但是癌细胞却“疯狂的生长和扩散着”,此时身体内流动的血液中几乎都充满了癌细胞,并扩散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这就提示患者此时此刻身体的这块土壤是十分有利于癌细胞这样的种子生长的。为什么会这样的结果呢?关键在于我们常常忽视这样一种情况,在采用各种治疗的同时,我们更在意的癌细胞,而忽略了保护我们的体内环境,这些治疗虽然暂时控制了癌细胞的增长,同时,导致了体内环境的进一步破坏,为癌细胞的“死灰复燃”创造了更好的土壤条件。反之,有的癌症病人发现时已经属于晚期,医学上已经失去了任何治疗的可能性,但是病人的癌细胞并不像预期的那样迅速发展,甚至还会奇迹般的出现癌肿块越来越小,最后直至消失。这是否提示这一病人此时此刻患者体内的土壤发生了改变,变成了不利于癌细胞这样的种子生长,于是才出现这样的结果,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癌自愈”现象。
治癌四要素:改善土壤,培育良种,铲除毒根,维持稳态。防治癌症,这四方面缺一不可!现代医学的贡献在于消瘤,即铲除毒根方面,而怱视了其要素!而中医则將这四方面很好结合在一起!
癌症治疗新思路---状态疗法:要想开启癌症治疗大门的金钥匙就必须明白“癌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认为“癌”即不是一种细胞,也不是痰或瘀。“癌”应该是一种状态,称它为“癌状态”。这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体内部五脏六腑之间失衡的状态。要想预防和控制癌症,就必须改变“癌状态”,改变产生“癌细胞”的“癌环境”。现代的治疗,无论手术、化疗和放疗,均是治标之法,这些攻击性手段只是暂时从表面上杀伤了癌细胞,同时,又进一步导致体内环境的恶化,加剧”癌状态”,从而为癌的转移复发埋下了伏笔。
状态疗法就是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原则,采用天然中草药,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状态,恢复人体阴阳平衡、脏腑平衡、气血和调,达到人与自然、人体内部环境的协调,杜绝了“癌细胞”生存的土壤,从根本上控制癌细胞转移和扩散。临床中,我们通过10余年的研究发现,注重患者的整体状况,改善患者的机体内环境,临床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刘先生,恶性淋巴瘤患者,12年前当刘先生即将退休,享受美好的晚年生活时,癌魔已悄然向他走来。经医院确诊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在家人的陪同下,他住进了一家医院接受化疗,然而所不幸的是由于化疗的毒副作用,使本来虚弱的他更加虚弱,无情的癌魔迅速波及全身,死神正悄悄的向他走来,这时经人介绍找到我们救治,我们根据“状态疗法”原则,重点恢复患者的正气,改善患者五脏的状态,给他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在中药的保护下,经过几个周期大剂量的化疗,他不但没有倒下,逐步走向健康,达到了临床治愈,有西医专家看后,无不叹为奇观。目前,患者已健康生活12年。
根据“状态疗法”原则,中医抗癌六大法则是状态疗法的基本内容,通过固摄正气,振奋阳气,调理心、肝功能,促进体内毒素排除,达到阴阳和、脏腑和、气血和的目的。
①固摄法:固摄正气,防止正气的耗散,纠正正虚失固的状态。固摄癌毒,防止或减少癌毒的扩散与转移。正气本身具有对癌毒的固摄收束作用,在“正虚”状态下,癌毒的扩散与转移趋势超过了正气的防护约束力,疾病便会进展。在固摄法对正气及癌毒的双重作用下,正气的耗散趋势得到抑制,正气水平得以提升,抗癌、固摄癌毒的能力增强,癌毒的扩散转移趋势同时受到抑制。常见的药物:酸味药:如白芍、乌梅、五味子、酸枣仁、菝契等。涩味药:如龙骨、乌贼骨,椿根皮、赤石脂、芡实等。咸味药:如牡蛎、文蛤等。处方中某些药物或烧炭存性,或用醋制,如杜仲炭、小茴香炭、芍药炭,醋制大黄等。冬虫夏草补益固摄肺、肾之气,黄芪益气以固摄中气、卫气,桑螵蛸补肾固精,白果、蛤蚧敛固肺肾之气,山萸肉补肝肾,敛精气,莲子肉养心益肾补脾以敛精气。
②调心法:《内经》:“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研究也显示:肿瘤与情志关系密切。临床常用药物:珍珠粉、琥珀粉、枣仁、夜交藤、牡蛎、远志等。
③柔肝法:我们认为肿瘤病在厥阴。从脏腑经络系统看,厥阴包括足厥阴肝、手厥阴心包。从《伤寒论》厥阴篇并结合肿瘤临床分析,厥阴主要以足厥阴肝经为主.癌症的关键病机在于阴阳气不相顺接,气滞血瘀痰凝所致。
传统中医认为肝为血海,为孕育生命之海,其性喜条达。正如《血证论》曰:“肝主藏血,血生于心,下行胞中,是为血海。凡周身之血,总视血海为治乱。血海不扰,则周身之血,无不随之而安。肝经主其部分,故肝主藏血焉。至其所以能藏之故,则以肝属木,木气冲和调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肝为将军之官,主要作用在于治理体内出现的“动乱”正如《内经》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癌症的发生与肝气遏郁有密切关系。所以,临床中,通过柔肝,恢复肝的平衡,是对癌化有为无的首选。正如:现代医家秦伯未先生在《清代名医医案精华》中讲:“肝为刚脏,非柔润不能调和也。”
④温阳法:中医认为:肿瘤属阴瘤,临床证实:体质偏寒的人患肿瘤居多,肿瘤病人中寒症居多的原因。肿瘤发展到晚期往往兼有阳虚症候,如畏寒肢冷,气短而喘,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恍白,浮肿,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脉沉迟等,或为水气病,或为恶性积液。阳虚寒证责之于心、脾、肾,温阳亦当辨温通心阳、温补心肾,肿瘤病人温阳不仅仅是治疗阳虚,还可增强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津液代谢。常用药物:附子、肉桂、桂枝、干姜、硫黄、川椒目、吴茱萸、高良姜、鹿角胶、鹿茸等。
⑤通利二便法:通利二便是驱除毒邪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通利二便,可驱除有形邪气以除癌毒,攻肠胃之邪以调畅气机,防止有毒中药蓄积中毒:蟾蜍、蜈蚣、斑蝥、巴豆、白砒、轻粉、红粉等有毒。常用药物有大黄、元明粉、二丑、槟榔、番茄叶、巴豆、土茯苓、金钱草等。
⑥以毒攻毒:癌毒是目前中医肿瘤界普遍认为肿瘤发病因素中的“毒邪为患”之毒。癌毒的产生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调养不慎的原因,各种原因使五脏蓄毒不流癌毒就产生了。只有体内有癌毒,复加上六淫、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的诱发,才有可能患癌。治疗癌毒,除有华佗的“刳破腹背,抽割积聚”的手术疗法外,主要有“以毒攻毒”的治法。药物:常用药物有斑蝥、蟾蜍、砒石、狼毒、钩吻、喜树、壁虎、白花蛇、轻粉等。但临床采用这些药物的时候,必须全面了解“以毒攻毒”方药副反应、治疗及中毒剂量,选用合适的的剂型,临床注意服药时间及方法。一般而言,“以毒攻毒”方药晨起空腹服用或两饭之间服用效力专宏,而对消化道刺激较重者及体质较弱者宜饭后服。
关于癌症的治疗,除了内服药物治疗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外用中药治疗的方法。外治法是相对内治而言,外治法与内治法一样,同样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辨证用药。<<理论骈文>>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也。"外治法在临床应用中有其独到之处,可以补充内治的不足。现代研究亦表明:中药外用为体表直接给药,经皮肤或粘膜表面吸收后,药力直达病所,迅速有效,且避免口服液经消化道吸收所遇到的多环节灭活作用及一些内服药带来的某些毒副作用,特别是晚期肿瘤患者,正气衰弱,不耐攻伐,单靠内服药疗效不佳,中药外敷更具优势。当然外治疗法也有一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应随病症变化,灵活应用。特别在肿瘤治疗中应内外合用,则能相得益彰,提高疗效。
谈到外治,就一定要说膏药。老百姓多很熟悉,临床治疗肿瘤时,将膏药贴敷于局部肿瘤相应的体表或痛处体表,利用药物作用,以达到消肿止痛,抑癌缩瘤的目的。吴师机在《理论骈文》中论述膏药的功效时曾指出:“一是拔,一是截。凡病所聚之处,截之则邪自断,无妄行传变之虞。”针对癌性疼痛膏药确有抗癌止痛双重功效。
吴师机,清代著名医学家,在中医外治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外治法的理论基础,尤其在膏药的运用上更为熟练,成为中医历史上外治法运用与膏药运用的专家。1853年,太平天国战乱间,吴奉母避迁江苏泰州乡下行医。当时他不仅亲眼目睹了战争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且亲历了因药材匮缺和经济困难使老百姓有病失于救治的悲惨现实。行医过程中,吴发现传统的外治疗法有简便、效捷和经济的优点,特别是“膏药多验于穷苦人家”,于是他开始大力在百姓中推行外治去。由于膏药疗法不分老幼男女,不论“肌肤之疾”,还是“心腹之患”,不用饮服汤药,仅一张膏药贴敷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且不影响劳作,花钱又少,所以深得广大劳苦百姓的喜欢,应诊者络绎不绝。
在临床中,我们根据肿瘤临床特点,研制了抑癌镇痛膏方,外用缓解癌性疼痛,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临床观察显示:对癌性疼痛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其有效率为83.3%。同时,实验研究表明:抑癌镇痛膏方有很好抑瘤作用。
(实习编辑:赵雪洁)
养阴生津。用于面黄肌瘦,津少口渴,腰膝酸软,食欲不振,头晕眼花,心悸气短,神经衰弱。
健客价: ¥28用于单纯疱疹或带状疱疹感染。
健客价: ¥4.8泻热导滞,润肠通便。用于热结便秘,长期卧床便秘,一时性腹胀便秘,老年习惯性便秘。
健客价: ¥8.5调节三高、提高视力、益智健脑、抗菌消炎。
健客价: ¥138清热泻火,解毒止痛。
健客价: ¥28测量体温。
健客价: ¥120心绞痛发作的预防性治疗。眩晕和耳鸣的辅助性对症治疗。
健客价: ¥26本品适用于治疗有乙型肝炎病毒活动复制证据,并伴有血清氨基酸转移酶(ALT或AST)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活动性病变的肝功能代偿的成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健客价: ¥49本品为免疫刺激剂,适用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下列患者: 1.呼吸道反复感染(气管炎、支气管炎); 2.耳鼻喉科反复感染(鼻炎、鼻窦炎、耳炎、咽炎、扁桃体炎); 3.泌尿系统反复感染; 4.妇科反复感染; 可用于预防感染急性期病症、缩短病程、减轻疾病的严重度、减少反复发作的次数、也可作为急性感染时抗菌药物治疗的辅助用药。
健客价: ¥46调节全身代谢,恢复细胞活力,改善心血管功能,健脑健身,延缓衰老,扶正固本。用于冠心病、高脂血症、脑动脉硬化、老年性视力减退。对甲状腺机能减退和慢性老年性支气管炎有辅助治疗作用。
健客价: ¥119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用于急、慢性肾盂肾炎血尿、肾小球肾炎血尿,泌尿结石及肾挫伤引起的血尿及不明原因引起的血尿,亦可作为治疗泌尿系统肿瘤的辅助药物。
健客价: ¥751.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 2.敏感细菌引起的鼻窦炎、中耳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3.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以及肺炎支原体所致的肺炎。 4.沙眼衣原体及非多种耐药淋病奈瑟菌所致的尿道炎和宫颈炎。 5.敏感细菌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
健客价: ¥6.5高血压病。
健客价: ¥20配合饮食控制治疗Ⅱ型糖尿病。
健客价: ¥67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健客价: ¥12用于发热及轻、中度的疼痛。
健客价: ¥15用于治疗抗雌激素治疗无效的晚期乳腺癌绝经后患者。
健客价: ¥124缓解体力疲劳。
健客价: ¥4000不能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
健客价: ¥2200非布司他片:痛风,痛风性关节炎,老年人痛风,高尿酸血症,假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遗传性高尿酸血症。 青鹏软膏:藏医: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用于痛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热性“冈巴”、“黄水”病变引起的关节肿痛、扭挫伤肿痛、皮肤瘙痒、湿疹。 中医: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急慢性扭挫伤、肩周炎引起的关节、肌肉肿胀疼痛及皮肤瘙痒、湿疹。
健客价: ¥690解热镇痛。用于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咽痛。
健客价: ¥9.9改善记忆、促进生长发育、免疫调节。
健客价: ¥361.高血压。 2.冠心病。 3.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
健客价: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