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肿瘤频道 > 肿瘤治疗 > 中医治疗 > 阴茎癌的辨证论治

阴茎癌的辨证论治

2015-02-25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阴茎癌的中医学病名称之为“肾岩翻花”、“翻花下疳”、“翻花疮”、“肾岩”等,是因肝肾素亏,或忧思郁怒,相火内炽,肝经血燥,火邪郁结,逐渐恶变而成。以阴茎、龟头部位出现丘疹、结节状坚硬物等,溃后如翻花状,有恶臭分泌物为主要表现。

  阴茎癌在欧美仅占男性肿瘤的0.4%-0.6%,而亚洲、非洲、及南美洲比例较高,占10%-20%。50年代,本病在我国男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占首位,为38.2%-51.6%。随着卫生状况的改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在偏远落后地区,阴茎癌发病率仍较高。发病高峰在40-59岁,青少年及老年人亦可发病,但相对少见。

  本病的发生与不良卫生习惯,落后的卫生条件以及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90%以上的阴茎癌患者有包茎及包皮过长的病史。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证据提示病毒感染及病毒基因等对阴茎癌的发生有重要作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中HPV-16及HPV-18在阴茎癌中有较高表达,在转移性淋巴结中也能检测出。

  【辨病治疗】

  1.内服药

  (1)常用中草药:

  白花蛇舌草:微苦、甘、寒。清热解毒,利湿通淋。适用于肝经湿热及湿毒下注型。《广西中药志》:“治小儿疳积,毒蛇咬伤,癌肿。外治白疱疮、蛇癞疮。”煎服,15-60g。外用适量。

  土茯苓:甘、淡,平。主归肝、胃经。解毒除湿,通利关节。适用于肝经湿热及湿毒下注型患者。《本草拾遗》言其:“调中止泻”。《图经本草》言其:“敷疮毒”。《滇南本草》言其“治五淋、白浊,兼治杨梅疮毒、丹毒”。《本草纲目》言其:“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本草正》言其:“疗痈肿、喉痹,除周身寒湿恶疮。”《生草药性备要》言其:“消毒疮、疔疮,炙汁涂敷之,煲酒亦可。”内服15-30g,外用适量。

  半枝莲:辛,平。清热解毒,止血,散瘀止痛,行气利水。治吐血,衄血,血淋,赤痢,黄疸,咽喉疼痛,肺痈,疔疮,瘰疬,疮毒,癌肿,跌打刀伤,蛇咬伤。内服,煎汤,0.5-1两(鲜品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夏枯草:苦、辛、寒。清肝火,散郁结。《本经》:“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癥,散瘿结气,脚肿湿痹。”煎服,10-15g,或熬膏服。

  黄柏:性能苦寒。主归肾、膀胱、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神农本草经》列于上品,谓:“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名医别录》言其能:“疗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起,目热赤痛,口疮。”《药性论》又曰:“主男子阴萎。治下血如鸡鸭肝片;及男子茎上疮,屑末敷之。”《本草拾遗》曰:“主热疮疱起,虫疮,痢,下血,杀蛀虫;煎服主消渴。”《日华子本草》:“安心除劳,治骨蒸,洗肝,明目,多泪,口干,心热,杀疳虫,治蛔心痛,疥癣,蜜炙治鼻洪,肠风,泻血,后分急热肿痛。”《用药心法》:“治疮痛不可忍者。”《兰室秘藏》:“泻冲脉之邪。治夏月气上冲咽不得息而喘息有音不得卧。”明清以来本草,逐渐总结了本品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虚热,坚阴治痿诸功效。现代对其炮制研究较多,影响化学成分含量较大。内服3~10g;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清热燥湿解毒多生用;泻下焦火除蒸退热多盐水炙用;止血多炒炭用。本品大苦大寒,容易损伤胃气,故脾胃虚寒者忌用。

  (2)常用中成药

  ①大补阴丸(《丹溪心法》):主要药物组成为炒黄柏120g、知母(酒浸炒)120g、熟地(酒蒸)180g、龟板(酥炙)180g。上药为末,炼蜜为丸,猪脊髓蒸熟,炼蜜为小丸,每服6-9g,早晚各服1次。用于初中期病人。

  ②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主要成分为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成人每次6g,口服,每天2-3次。有滋阴降火功效,适用于阴茎癌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而见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等证候者。

  ③小金丹(《外科全证治生集》):主要成分为白胶香45g、草乌45g、五灵脂45g、地龙45g、马钱子45g、乳香22.5g、没药22.5g、当归身22.5g、麝香9g、墨炭3.6g。各研细末,用糯米粉和糊打千锤,待融合后,为丸如芡实大,每料约250丸左右。每服一丸,陈酒送下,每天2次。有破瘀通络,祛痰化湿,消肿止痛等功效。适用于阴茎癌。

  ④犀黄丸(《外科证治全生集》):主要成分为牛黄、乳香(醋制)、没药(醋制)、麝香。口服,每次3g,1日2次。主治痛疽疔疮,瘰疬、痰核、流注,癌肿等。本品主要由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中药组成,对阴茎癌辨证属热毒偏甚者皆可应用,不但可以缩小癌肿,而且可预防与治疗淋巴转移、疼痛等,无明显毒副作用。

  ⑤龙胆泻肝丸:主要成分:龙胆草、黄芩、黑山栀、柴胡、木通、甘草梢、生地黄、泽泻、车前子(包)、当归。口服,每次9g,每日2-3次。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方中龙胆草、黄芩、柴胡等均有明显的抑癌作用,对提高动物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及镇痛镇静有效。适用于阴茎癌湿热较甚而见阴痒阴汗、糜烂、脓水淋漓者。

  ⑥岩舒注射液:主要成份:苦参等多味中草药。功能:抗癌镇痛、提高免疫功能。可缓解症状、减轻疼痛,提高生存质量。静脉内滴注:以本品12-20ml加入200ml生理盐水中滴入,每日1次,或以本品8-lOml加入lOOml生理盐水中滴入,每日2次。滴人速度以每分钟40-60滴为宜。肌肉注射:每次2-4ml,每日2次。瘤体内注入:视瘤体大小而定,一般每次2-4ml,每周2次。疗程:全身用药以总量200ml为一个疗程,可连续使用2-4个疗程。

  3.外治法

  (1)散、丹类

  ①红灵丹(《外科学》):主要成分为雄黄、火硝、乳香、没药各18g,煅月石30g,青礞石、冰片各9g,朱砂60g,麝香3g。用法用量:除冰片麝香外,共研细末,最后加冰片及麝香,瓶装封固,不出气,备用。用时撒膏药或油膏上,敷贴患处。有活血止痛,消坚化痰的功效。适用于初、中期阴茎癌。

  ②新癀片、如意金黄散、紫金锭(即玉枢丹):任选1种,适量,以利多卡因调成糊状,外涂敷患处,1日1次。用于阴茎头肿痛。已破溃禁用。

  (2)膏、饼类

  ①生肌玉红膏(《外科医镜》):主要成分为白芷15g,甘草36g,当归身60g,血竭12g,轻粉12g,白蜡60g,紫草60g,麻油500g。用法用量:共将芷、草、归、紫四味入油浸3日,大勺内慢火熬至药枯,细绢滤清,复入勺内,熬至滚,下血竭化尽,次下白蜡亦化,光茶盅四个顿水巾,将膏分倾四处,候片时方研极细轻粉末,每份投入3g和匀。流脓时,先用甘草汤,甚者用猪蹄汤淋洗患上,软绢拭干,挑膏温化,遍搽腐上,外盖太乙膏,早晚洗换一、二次,内服大补脾胃之药,以祛腐生肌,疮口自敛。此乃外科中收敛亡神方也。有祛腐生肌敛疮的功效。适用于阴茎癌溃烂,流脓臭秽者。

  (3)外洗类

  阴茎癌外洗方(《中西医临床肿瘤》):主要成分为苦参30g,蛇床子30g,露蜂房10g,半边莲30g,黄药子15g。用法:水煎外洗患处。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痒的功效。适用于各型阴茎癌患者。

  (4)鲜草外敷类农吉利外敷(《实用抗癌验方》):农吉利新鲜全草适量,捣烂直接外敷,每日换药2-3次。或将新鲜全草制成粉末,高压消毒后,以生理盐水调成糊状,涂敷患处。有解毒祛湿功效,对阴茎癌、皮肤癌均可试用。

  4.针灸疗法

  (1)体针:主穴:三阴交、阴陵泉、膀胱俞、中极、三焦俞、肾俞。随证加减:邪毒内侵证加风池、少商;热毒蕴结证加商阳、曲池、大椎;阴茎肿痛加太冲、曲泉;脾虚气弱证加气海、足三里、脾俞;肝经湿热证加阳陵泉、胆俞、肝俞、内庭。肝肾阴虚证加命门、关元、八髂、太溪。用平补平泻法交替,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或点刺放血。

  (2)耳针:取穴:膀胱、肾、交感、肾上腺。每次选2-3穴,中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或用耳穴压丸法,2-3天1次。

  (3)耳穴贴压:取穴:皮质下(脑)、肾上腺(下屏尖)、内分泌(屏间)。用王不留行籽按压在穴上,胶布固定,按压每个穴位,以耳廓发热为度。每日按4-5次,一般3-4日为1疗程。用于阴茎肿痛

  (实习编辑:江晓贤)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