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落幕的山东、湖北两省备案采购中,江苏豪森与正大天晴两家国内生产企业的伊马替尼基本都已22元/片左右的价格进入两省市场,而原研厂家的中标价格在200元/片左右。业内人士分析,虽然备案采购的量较少,但是在陆续开始的各省新一轮药品招标中,国产药品低价杀入市场,再加上部分地方医保报销,进口替代有望加速。
诺华制药的伊马替尼是世界上首个替尼类靶向抗肿瘤药物,2003年登陆中国后,很快成为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特效药物。目前国内申报仿制的企业众多,除江苏豪森与正大天晴两家在去年7月获批生产,紧随其后的还有福安药业(300194.SZ)、金城医药(300233.SZ)、人福医药(600079.SH)、华东医药(000963.SZ)、海正药业(600267.SH)、联邦制药(03933.HK)等多家上市公司。业内担忧,伊马替尼申报狂潮之后可能会带来价格的大幅缩水。
这一担忧已经在陆续结束的各地备案采购中初现端倪,不仅如此,福安药业公司内部人士就曾在某公开场合说过,公司的伊马替尼将打价格战,欲采用低价策略与现有厂商竞争,“比诺华低,甚至比之前获批的豪森和正大天晴低。”
同样是替尼类抗肿瘤药,此前达沙替尼的价格大战已经引发口水大战。达沙替尼国内首仿厂家正大天晴定价仅为原研药的1/8,不仅欲封死后来者,而且在部分地区已经出现进口替代的苗头,给紧随其后的双鹭药业(002038.SZ)、科伦药业(002422.SZ)等申报企业价格压力。
(实习编辑:陈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