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肿瘤频道 > 认识肿瘤 > 肿瘤症状 > 全身发黄 夜半皮肤痒 40岁男子患少见肿瘤

全身发黄 夜半皮肤痒 40岁男子患少见肿瘤

2014-12-01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医生为患罕见难治愈的胆囊癌患者成功实施了胆囊癌联合肝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狭小的区域内切除了侵及肝门部胆管、肝右叶及十二指肠三个脏器的肿瘤,超精细的手术挽回了患者的生命。

 

  全身发黄、食不下咽、皮肤奇痒、不喜油腻,很难想象这样的奇怪症状同时出现时,究竟是什么疾病在作祟,这样的少见疾病是否有重新起死回生的可能呢?近日,哈医大二院普外科六病房为一位40岁患罕见难治愈的胆囊癌患者成功实施了胆囊癌联合肝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历时八小时,在狭小的区域内切除了侵及肝门部胆管、肝右叶及十二指肠三个脏器的肿瘤,超精细的手术挽回了患者的生命。

  黑龙江省林甸市40岁男子李先生是一名部队的军人,身体素质过硬,一直体质很好,但最近几个月,他总是感觉发热,食欲不振,身体消瘦,而且皮肤越来越黄。李先生回忆,他在意识到自己患病前,常感觉到自己身体瘙痒,特别是半夜,常常会其痒无比,睡不着觉。抹止痒药也无济于事。来到哈医大二院普外科就诊时,患者的情况已经比他预想的状态更糟。经过反复检查,李先生被确认为胆囊癌侵及肝右叶、肝门部胆管及十二指肠,而病情已属进展期,由于肿瘤位置十分险要,处在肝门、胆管、胰腺多脏器的交汇处。也就是说,如果病情再严重些,患者就会因胆道梗阻而丧命。而这也正是大多数这样的胆囊肿瘤患者的难以通过的“坎”。

  普外科六病房副主任曾兆林解释说,“由于癌组织侵犯胆管和转移肿大的淋巴结压迫胆管引起胆道梗阻所致,肝脏分泌的胆汁不能顺利排入肠道,进而反流入血表现为皮肤粘膜黄染,多数伴有难以缓解的皮肤瘙痒,尤以夜间为重”。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患者出出现莫名其妙的皮肤发黄和瘙痒。

  然而,胆囊癌是医学目前尚未克服的难题,手术技术要求高、难度大、风险高,目前国内能开展的医院不多,实施这种手术意味着要进行肝脏、胰腺、胆道、胃、十二指肠等多脏器切除,做胰肠吻合、左肝管空肠吻合、胃肠吻合消化道重建,同时进行肝门部、胰头后等淋巴清扫,而这些部位毗邻重要血管,稍有不慎,术中大出血会导致患者死亡,术后也极易出现吻合口漏、出血、肝功能衰竭、腹腔感染等严重致死性并发症。

  经过极周密的术前准备,曾兆林教授团队尝试挑战这一高难度的手术,为挽回患者年轻的生命,保证他能够尽量回归正常生活。术中,普外科六病房曾兆林教授团队对患者实施联合肝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经过长达8个小时的艰苦手术,同时行包含肿瘤的右半肝切除、肝门部胆管切除、胰头十二指肠切除。这个位置解剖复杂,技术难度大要求水准极高。手术从早上九时许开始,一直进行到下午五点多,夜幕降临,患者终于平安离开手术台,手术获得成功。目前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已顺利出院。

  据了解,胆管癌联合右半肝切除、肝门胆管切除、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是目前进展期胆管癌根治术中技术难度最高、最能体现肝胆胰领域技术水准的手术,成功实施这一手术充分展示了哈医大二院普肝胆胰外科高超的技术水平,标志着哈医大二院肝胆胰领域的整体治疗水平已与国内外顶尖水平接轨。

  曾兆林教授介绍,胆囊癌是胆道肿瘤是所有恶性肿瘤中危险最高的,通常被称为“癌中之王”,通常患者病情已经发现已经到了中晚期,治愈的可能性很低,生存的希望也很小,一直是外科手术的一个高难度的领域也是很多人不敢触及的“禁区”。由于胆囊癌发病隐匿,很难被识别,所以早期发现病情很重要。曾兆林指出,早期预防很重要,胆囊结石应早期手术、胆囊息肉定期检查及早期手术。其实皮肤痒与内脏恶性肿瘤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可能是肿瘤细胞产生的组织胺、蛋白分解酶等生物活性物质刺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所引起的一种症状,泛发性的皮肤瘙痒或奇痒是肿瘤的一个先兆。所以要警惕恶性肿瘤等疾病给身体发出的信号,早发现早治疗是切实可行的办法。

  胆囊癌是一种让人“谈癌色变”的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极高、易侵犯肝脏等周边脏器和门静脉、肝动脉等重要血管,也可能会发生淋巴血行转移。胆囊癌发病年龄多为50~70岁,但也可见于年轻人。胆管癌的发病率正在上升,而胆管癌被认为是比胰腺癌还要凶险的“癌中之王”,目前5年的生存率不到10%。据悉,胆管癌与胆管结石、肝吸虫感染、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嗜酒等因素有关系。绝大多数患者会出现消化不良、厌油腻、由于胆囊功能不全,不能对脂肪物质进行消化所致。

(实习编辑:闫晨)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