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异常应及时去看医生
据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天津市肿瘤医院结直肠肿瘤科主任医师柳建中介绍,直肠癌在早期缺少症状,病人无明显异常改变。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去医院做详细检查。
大便习惯异常,排便次数增加,同时出现少量粘液性便、粘液血便,经治疗不好转者,或经治疗后好转而复发者,应及时确诊治疗;既往有粘液便、腹泻病史,但症状轻微者突然增重,与原来排便次数、排便的性质发生变化时,也应再次复查确诊;无明显原因的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经短期治疗无好转者,在胃部经过钡剂透视未发现异常时,应去医院做直肠部位的检查;排便费力,排出的大便有压迹,呈槽沟状、扁条状、细条状等,一定要做直肠指诊。
以上四种情况有任何一项都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有条件的地方,最好请外科或肛肠科医生检查。
合理膳食可降低发病风险
柳建中表示,和其他恶性肿瘤相比,结直肠恶性肿瘤的发病原因相对明确,饱和脂肪的大量摄入,缺乏运动,使代谢不出去的毒素沉积在肠道中,久而久之就引起的结直肠的病变。其实结直肠恶性肿瘤的发展过程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这就为预防提供了有利的机会。首先要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增加食物纤维量,就是多吃一些粗粮、水果和蔬菜,使得饮食更加均衡。其次就是增加体育锻炼,避免肥胖。
此外,早期筛查也可大大增加5年生存率。据全国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张苏展介绍,结直肠恶性肿瘤Ⅰ期的5年生存率是74.3%—78.7%,而到了Ⅳ期,其5年生存率只有19.2%。高危人群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恶性肿瘤、家族性结直肠恶性肿瘤、有肿瘤史的患者等,应该重点进行筛查。
规范化用药可提高生存率
由于结直肠恶性肿瘤发病隐匿,很难发现,很多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初诊时已达晚期,而且40%—70%的术后患者发生肿瘤复发和转移。肝脏是晚期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约有50%肠癌患者伴有肝转移,肝转移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然而结直肠癌患者在早期发现肝转移时仅有15%的患者有手术切除的机会,绝大多数(85%)患者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且远期生存率低。北京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沈琳表示,近些年,随着医学的不断探索,分子靶向药物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试验纷纷显示了靶向治疗的优势,化疗联合分子靶向治疗为部分原来不可切除的肝转移患者提供了治疗的可能,大大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并且延长患者生存期。
(实习编辑:庄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