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早期多缺乏明显的症状。肝硬化是大多数慢性肝病的后期阶段,病因复杂、病程较长、病情轻重程度差异较大。肝炎患者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检查,以便较好地了解病况。
“一查”病因和性质
引起肝硬化的常见原因有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炎等。有的病友认为,既然已经肝硬化了,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现在结果都一样了,查清原因没有太大必要。
其实不然,不同病因引起的肝硬化,在发病机制、病理特点方面都大不相同,预后也有明显区别。明确病因,可以更好地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从而阻止或逆转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展。
“二查”病情轻重
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率可相差50倍以上,病情轻重差异巨大。根据腹水的有无,可分为肝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根据血白蛋白、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腹水、肝性脑病等,可将肝硬化分为A、B、C三级;根据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上消化道出血,可将肝硬化分为4期。
分期和分级越高,病情越重。此外,肝脏瞬时弹性超声检查可区分肝脏的硬度,吲哚菁绿排泄试验可以测知肝脏的储备功能,亦有助于判断肝硬化的严重程度。
“三查”肝脏形态和结构
B超、CT、磁共振等检查有助于“宏观”了解肝脏的大小、表面形态,以及有无结节或占位等。诊断不清的肝硬化患者,可进行肝组织活检,从“微观”上观察肝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明确病变性质及病变程度。B超引导下的肝穿刺活检安全、方便,值得提倡。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不是所有肝炎都会引起肝硬化,但慢性病毒性肝炎如果不好好控制,肝硬化的可能性更大。如果乙肝病毒在人体内长期活跃,并造成了持续的肝损害,就容易发展为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