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肝病频道 > 肝病种类 > 肝硬化 > 肝硬化的超声诊断总结与分析特点

肝硬化的超声诊断总结与分析特点

2018-11-13 来源:河北中医肝病医院订阅号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肝硬化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其中以肝炎后肝硬化最为常见,约占肝硬化总数的76%以上。本研究旨在探讨肝炎后肝硬化的超声诊断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影像学参考依据,

目的:探讨各种病毒性、免疫性及不明原因的肝炎后肝硬化的二维超声检查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参考依据。

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河北中医肝病医院)208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超声诊断的对象,其中处于代偿期106例,失代偿期102例,另选同期120例体检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这3组的肝脏及周围超声表现。

结果: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B超表现主要为肝硬化早期代偿期肝外形增大,肝硬化失代偿期肝脏缩小,脾脏体积增大,肝尾状叶肿大,呈球形肝表面不平,肝缘变钝,肝实质回声增强,肝实质回声增粗,肝实质有节结样改变,门静脉走行异常,门静脉内径增大,脾静脉内径增大,脾静脉走行异常,胆囊壁增厚,腹水等。

结论:医用超声可用于肝炎后肝硬化定性辅助诊断,值得在临床诊断工作中推广。

肝炎后肝硬化;超声诊断;特点

肝硬化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其中以肝炎后肝硬化最为常见,约占肝硬化总数的76%以上。本研究旨在探讨肝炎后肝硬化的超声诊断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影像学参考依据,现在我院收治的208例各种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详情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基本资料: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河北中医肝病医院)208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处于代偿期106例,失代偿期102例,肝硬化代偿组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37例;患者的年龄在36至70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2.2±2.3)岁;3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P>0.05)。

方法:采用迈瑞DC-8超声诊断仪,检查探头频率为3.5-5.0MHz,检查前叮嘱患者禁食禁饮,检查时取仰卧位或左右侧卧位,分别对患者的肝、胆、脾、门静脉和脾静脉以及脏器周围的淋巴血管进行综合探查。

2结果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超声表现主要为肝硬化早期代偿期肝脏外形增大,肝硬化失代偿期肝脏缩小、脾脏体积增大、肝尾状叶肿大呈球形,肝表面不平肝缘变钝,肝实质回声增强,肝实质回声增粗、肝实质有节结样改变,门静脉走行异常,门静脉内径增大,脾静脉内径增大,脾静脉走行异常,胆囊壁增厚,腹水等。

3讨论

肝硬化的病理表现为肝脏实质破坏、纤维化、结节性再生,早诊断、早治疗是抑制病情发展的主要措施。肝炎后肝硬化主要为乙型肝炎感染迁延所致,发展至后期会造成肝脏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体系重建,形成许多假小叶、肝脏外形缩小、质地变硬,最终逐渐发展成为肝硬化。二维超声检查对肝硬化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临床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之一。

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超声表现:肝内实质光点回声粗大、分布不均,部分病人有再生结节回声;肝左叶和右叶均呈现不同的萎缩倾向,肝脏体积缩小,肝表面包膜锯齿状凹凸不平,肝脏边缘变钝;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血管内径扩张,严重可见效果扭曲或走向改变,少数患者有门静脉“海绵样变”现象;门脉扩张后血管内径多在13毫米以上,肝静脉管径粗细不一、走向失常;周围脾脏多表现为肿大,脾的实质回声轻度增强,也可无明显的变化。

肝硬化代偿期的超声检查表现:肝实质回声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分布均匀;肝外形增大,表面光滑,肝缘变钝;门静脉及脾静脉扩张,部分静脉走行改变;胆囊能充盈但不满意,胆囊壁增厚,黏膜多不光滑;第一肝门处或肝十二指肠韧带旁可见肿大淋巴结影。

综上所述,临床上可通过B超检查肝炎后肝硬化对代偿期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