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脂肪肝有6招2款偏方供参考
1、健脾益气
过食肥甘厚味和长期嗜酒无度,易生湿酿浊,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肥甘厚味易生湿邪,湿盛伤脾,脾失健运,土襄木郁,肝失条达,脾伤则无以化生气血精微,痰浊内生,日久化瘀,痹阻血络,浸淫肝脉,致肝失所养,痰浊沉积而为病。病位在肝,干于脾。症见身体困倦、胁肋胀满、呕恶少食,女子可见带下缠绵。舌质淡有齿痕、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沉弱。治疗常选黄芪、白术、云苓、山药、苍术配以郁金、香附、赤芍等。
2、补肾培元
脂肪肝发病以中老年为多,此时肾中精气始衰,气血渐虚,加之劳倦过度,饮食不节,或工作节奏加快,生活无序,使各脏器功能受损,久必及肾,其藏精、主水及气化功能失调,水不涵木,则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水湿不能运化,积而为瘀,痹阻肝脉。症见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男子阳痿早泄,女子月经不调。舌质淡或红,脉沉细或弦。肾阳偏虚者以右归饮为主,肾阴偏虚者左归饮为主。其中制首乌、枸杞子、女贞子、冬虫夏草、杜仲、黄精为常选药物。
3、活血化瘀
痰瘀同源,痰凝日久可致血瘀。现代研究证实,血脂高者往往伴有血液流变学改变。肝藏血,主疏泄,脂类的沉积表明肝之疏泄的异常。症见胁肋胀痛、肝区触痛明显、面色晦暗。舌质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滑或涩。常选失笑散、通窍活血汤、四物汤等加减,其中山楂、郁金、三棱、丹参、赤芍常用。若虚瘀并见,症见烦热口干,舌红、苔少、脉细,可加丹皮、白芍、制首乌。
4、消痰利水
脾肾之虚固然是湿浊脂质壅滞之源,但血中脂质异常,既是病理产物,又为致病因素。常见胁肋胀满、呕恶便溏、或口中臭秽、身热不扬。舌质红、苔薄黄腻,脉弦滑。常选五苓散、甘露消毒丹、温胆汤等加减。常用云苓、桂枝、滑石、黄芩、青陈皮、半夏、苍术、连翘、茵陈、藿香、枳实、泽泻、山楂等。
5、疏肝利胆
肝主疏泄,分泌胆汁,存于胆中,供消化脂肪之用。现代医学研究指出,肝脏又是脂代谢的场所。肝失于疏泄,湿浊内阻,气机涩滞,日久由气及血,脉络瘀阻,则脂质难消。症见胁肋胀闷不舒、咽干口苦、时有太息、心情抑郁、纳食不香,男子阳痿早泄、女子月经不调或乳胀带下。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细或滑。常选柴胡疏肝散、逍遥散、越鞠丸加减,多选用柴胡、香附、川芎、苍术、栀子、当归、薄荷(后下)、郁金等药物。
6、清热通腑
脂肪肝的形成与酒食过度、嗜食肥甘厚味密切相关。症见脘腹胀满、纳食不香、呕恶烦闷、大便不爽或秘结,部分患者还伴有严重的面部痤疮或面色污秽黧黑,皆因瘀毒实邪所致。常选用防风通圣散、当归龙荟丸、枳实导滞丸等加减。其中大黄、草决明、槐花、虎杖等为常用之药。
治疗脂肪肝的偏方
1、丹参陈皮膏
【药方】丹参100克,陈皮30克,蜂蜜100毫升。
【用法】丹参、陈皮加水煎,去渣取浓汁加蜂蜜收膏。每次20毫升,每日2次。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祛痰。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脂肪肝。
2、佛手香橼汤
【药方】佛手、香橼各6克,白糖适量。
【用法】佛手、香橼加水煎,去渣取汁加白糖调匀,每日2次。
【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化痰。适用于肝郁气滞型脂肪肝。
虽然说现在西医发展越来越快,但是中医在治疗各种疾病上都有不错的成绩,所以中医治疗脂肪肝也是可取方法,不过在治疗的前提是一定要注意脂肪肝的饮食调理。
中毒性肝脏损害:用于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的支持治疗。
健客价: ¥32用于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健客价: ¥34消化湿浊,活血散结、补益肝肾。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湿浊内蕴,气滞血瘀或兼有肝肾不足郁热证,症见肝区闷胀不适或闷痛、耳鸣、胸闷气短、肢麻体重、腰膝酸软、口苦口粘、尿黄、舌质暗红,苔薄黄腻、脉或弦数或弦滑等。
健客价: ¥31辅助改善中毒性肝损伤(如药物、毒物、化学物质和酒精引起的肝损伤等)以及脂肪肝和肝炎患者的食欲不振、右上腹压迫感。
健客价: ¥70辅助改善中毒性肝损伤(如药物、毒物、化学物质和酒精引起的肝损伤等)以及脂肪肝和肝炎患者的食欲不振、右上腹压迫感。
健客价: ¥48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湿热蕴毒、腑气不通所致的胁痛、胆胀,症见胁肋胀痛、发热、尿黄、大便不通;胆囊炎、胆石症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0舒肝理气,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的两胁疼痛,胸腹胀闷,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心烦意乱,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气滞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黄褐斑)。
健客价: ¥45治疗因急、慢性肝病如肝硬化、脂肪肝、肝炎所致的高血氨症,特别适合治疗早期的意识失调或神经系统并发症。
健客价: ¥72补脾健胃,利湿止泻。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或泻或吐,形瘦色萎,神疲乏力。
健客价: ¥18年货礼包。
健客价: ¥999透窍消肿,祛风退热。用于慢性鼻窦炎、鼻炎及鼻塞头痛,浊涕臭气,嗅觉失灵等。
健客价: ¥25散瘀消肿,活血止痛。用于关节炎及软组织损伤引起的局部疼痛。
健客价: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