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治疗的误区,患者需要终身服药吗?
1、不能停药是因为吃药上瘾
拉米夫定、替比夫定等药物治疗,只是起到抑制病毒作用,所以不可随便停药。患者就会误以为,停药后反弹是抗病毒药物吃上了瘾,像吸毒一样从此不能中断,所以不敢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但两者是不同的:
停药期间,患者不会出现这种症状,停药前后,不会随意更改剂量,停药后病情再度加重,是因为乙肝病毒未能完全清除,并非因为身体对药物依赖,停药后又吃药的目的,是为了抑制在停药期间新复制出的肝炎病毒。因此,不能停药不是吃药上瘾。疾病一旦治愈或达到停药标准是可以停药的。
2、长期服药就要终生治疗
乙肝的抗病毒治疗分为两个目标,只有实现长期目标才能停药:短期目标是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长期目标是乙肝表面抗原(HBsAg)消失,但长期目标的实现是有条件的;要治的早。长期目标的实现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若已经发展到肝硬化,则需要终生服药。要坚持。长期目标的实现要靠坚持不懈的长期抑制病毒,若治治停停,经常中断治疗,不仅会发生耐药性,而且治疗的终点永远无法达到。所以,长期服药不一定要终生治疗。虽然终点不是很快就能到达,但一定要抱有希望。
3、病毒耐药等于白治疗
长期治疗常常会导致病毒病变,产生耐药性,从而乙肝病毒基因数量反弹,甚至再次出现肝功能异常。但这并不代表这么多年的治疗白费了!要知道,乙肝病毒感染者更容易发生肝硬化和肝癌。从慢性乙型肝炎的发展规律来看,如果不治疗会导致肝脏纤维化、肝功能失代偿。所以,尽管一些患者在治疗中发生了耐药性,但病毒耐药不是治疗白做,前面的治疗延缓了肝病的进展。
4、病毒抑制就是病毒清除
拉米夫定、替比夫定等药物能抑制病毒的复制。所以乙肝患者口服后,血液中的乙肝病毒基因会下降,肝功能也恢复正常。可实际上,这时病毒的“根还在,心未死”,药物只是暂时将其抑制,一旦停药或减少药物剂量,病毒会重新复制出新的病毒。因此,病毒抑制不等于病毒清除。患者必须有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保持耐心,才是取胜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