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病因
主要病因:虫毒感染;酒食不节;黄疸、胁痛、积聚失治。
诱发和加重因素:情志所伤、劳欲过度常。
病位
肝硬化腹水主要关系肝脾两脏、甚则及肾。
病机
关键病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失气化是形成鼓胀的。
基本病理因素:气滞、血瘀、水停是形成鼓胀的。
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正邪交争。虚为肝脾肾亏虚,或阳气衰微,或阴血不足。实多指邪实,常气、血、水、毒互结。
病机转化
初起为湿热邪毒阻滞中焦,气机升降失调,脾胃受伤,土壅木郁,致肝失调达;肝脾两伤,脾失健运,清浊不分,水湿聚于腹中;久则及肾,气化无权,气血水壅结更甚。本病首病气血,继而病水,肝郁血瘀是其源,脾胃气虚升降无权是其本。以肝郁脾虚,水气内阻为主者谓之气臌;以脾肾阳虚,水湿内阻为主者谓之水臌;以肝肾阴虚,血瘀湿阻为主者谓之血臌;晚期肝硬化腹水多因郁热伤阴,或长期使用西药利尿剂伤阴,或滥用攻逐法泻水伤阴,故难治性腹水的病机复杂,可兼见水瘀互结、阴虚内热或脾肾阳虚。
辨证论治
以下证候诊断具备主证(1)+另一主症1项,次证2项,参考舌脉,即可诊断。
1气滞水停证
主症:(1)腹大坚满,叩之如鼓;(2)两胁胀满;(3)胁痛走窜不定。
次症:(1)饮食减少;(2)食后作胀;(3)嗳气不适;(4)小便短少。
舌脉:(1)舌质淡红,苔白腻;(2)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行水散满。
主方: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合胃苓汤(《普济方》)。
药物:柴胡、枳壳、芍药、甘草、香附、川芎、茯苓、苍术、陈皮、白术、官桂、厚朴、泽泻、猪苓、生姜、大枣。
加减:腹胀明显者,加大腹皮、莱菔子、木香;两胁胀满疼痛者,加郁金、延胡索、苏木。
2脾虚水停证
主症:(1)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2)乏力;(3)食欲不振。
次症:(1)面色萎黄;(2)颜面、下肢浮肿;(3)小便短少;(4)大便溏薄。
舌脉:(1)舌苔白滑或白腻;(2)脉缓。
治法: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主方: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实脾饮(《济生方》)。
药物: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附子、干姜、厚朴、木香、草果、槟榔、木瓜、生姜、大枣。
加减:湿浊中阻,恶心呕吐者,加陈皮、竹茹;肢体沉困,小便短少者,加车前子、泽泻。
3湿热水停证
主症:(1)腹大坚满,脘腹撑急;(2)腹痛拒按;(3)身目发黄。
次症:(1)口干;(2)口苦;(3)渴不欲饮;(4)小便短黄;(5)大便秘结或溏垢。
舌脉:(1)舌质红、苔黄腻;(2)脉弦滑或数。
治法: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主方:中消分满丸(《兰室秘藏》)合茵陈蒿汤(《伤寒论》)。
药物:厚朴、枳实、黄芩、黄连、知母、法半夏、陈皮、茯苓、猪苓、泽泻、砂仁、干姜、姜黄、人参、白术、甘草。
加减:小便赤涩不利者,加滑石、通草;下肢浮肿明显者,加车前草、赤小豆。
4血瘀水停证
主症:(1)腹大如鼓;(2)腹壁青筋暴露;(3)胁肋刺痛,固定不移;
次症:(1)面色黯黑;(2)面颈胸臂有丝状血痣;(3)肌肤甲错;(4)渴不欲饮。
舌脉:(1)舌质紫红或有瘀斑,苔白润;(2)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利水。
主方:调营饮(《证治准绳》)或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药物:川芎、赤芍、大黄、莪术、元胡、当归、瞿麦、槟榔、葶苈子、赤茯苓、桑白皮、大腹皮、陈皮、官桂、细辛、甘草、五灵脂、桃仁、牡丹皮、乌药、香附、红花、枳壳。
加减:胁下痞块,刺痛明显者,加丹参、鳖甲;腹水顽固不消,可加益母草、泽兰、水红花子。
5脾肾阳虚水停证
主症:(1)腹大胀满,形似蛙腹;(2)腹胀早轻暮重;(3)形寒肢冷。
次症:(1)面色白光白;(2)肢体浮肿;(3)腰膝酸软;(4)腹中冷痛。
舌脉:(1)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薄白润;(2)脉沉弦。
治法:温补脾肾,化气利水。
主方:附子理中丸(《三因极一病证访论》)合五苓散(《伤寒论》)。
药物:制附片、干姜、人参、白术、甘草、桂枝、茯苓、泽泻、猪苓等。
加减:大便溏泻者,加山药、扁豆、砂仁;腹中冷痛者,加乌药、小茴香、荔枝核。
6肝肾阴虚水停证
主症:(1)腹大胀急;(2)腰膝酸软;(3)目睛干涩。
次症:(1)面色晦暗;(2)牙龈出血;(3)口燥咽干;(4)五心烦热。
舌脉:(1)舌质红绛少津,苔少或花剥;(2)脉弦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化浊利水。
主方:一贯煎(《续名医类案》)合猪苓汤(《伤寒论》)。
药物: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
加减:鼻衄、齿衄,阴虚内热者,加女贞子、旱莲草、茜草、仙鹤草。
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肾脏疾病所致的水肿患者。
健客价: ¥14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湿热蕴毒、腑气不通所致的胁痛、胆胀,症见胁肋胀痛、发热、尿黄、大便不通;胆囊炎、胆石症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01.水肿性疾病 与其他利尿药合用,治疗充血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肾性水肿等水肿性疾病,其目的在于纠正上述疾病时伴发的继发性醛固酮分泌增多,并对抗其他利尿药的排钾作用。也用于特发性水肿的治疗。 2.高血压 作为治疗高血压的辅助药物。 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螺内酯可用于此病的诊断和治疗。 4.低钾血症的预防 与噻嗪类利尿药合用,增强利尿效应和预防低钾血症。
健客价: ¥16舒肝理气,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的两胁疼痛,胸腹胀闷,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心烦意乱,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气滞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黄褐斑)。
健客价: ¥451、水肿性疾病与其他利尿药合用,治疗充血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肾性水肿等水肿性疾病,其目的在于纠正上述疾病时伴发的继发性醛固酮分泌增多,并对抗其他利尿药的排钾作用。也用于特发性水肿的治疗。2、高血压作为治疗高血压的辅助药物。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螺内酯可用于此病的诊断和治疗。4、低钾血症的预防与噻嗪类利尿药合用,增强利尿效应和预防低钾血症。
健客价: ¥13补脾健胃,利湿止泻。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或泻或吐,形瘦色萎,神疲乏力。
健客价: ¥18透窍消肿,祛风退热。用于慢性鼻窦炎、鼻炎及鼻塞头痛,浊涕臭气,嗅觉失灵等。
健客价: ¥25散瘀消肿,活血止痛。用于关节炎及软组织损伤引起的局部疼痛。
健客价: ¥33健脾和胃,平肝杀虫。用于脾弱肝滞,面黄肌瘦,消化不良。
健客价: ¥24清肝明目,疏风散热,除湿痹、解疮毒等症。用于风热感冒,目赤头疼、头晕耳鸣、咽喉肿痛等症。并可作清凉饮料。
健客价: ¥13辛凉透表,宣肺止咳,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
健客价: ¥27降气化痰,止咳定喘。用于风寒入肺,肺气不宣引起的咳嗽痰多,喘促胸闷,周身酸痛或久咳不止,以及老年支气管炎咳嗽。
健客价: ¥25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开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寒,脘腹隐痛,喜温喜按,胃纳不香,食少便溏。
健客价: ¥26.5益气养阴,培补脾肾。用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所致的乏力气短,自汗盗汗,口干咽燥,头晕耳鸣等症。
健客价: ¥548活血化瘀,通络,用于脉络瘀阻,眩晕头痛,肢体麻木,胸痹心痛,胸中憋闷,心悸气短;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症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30健脾,燥湿。用于胃脘胀痛。
健客价: ¥40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跌扑肿痛。
健客价: ¥248收敛止泻,解毒消食。用于湿热泄泻,伤食泄泻。
健客价: ¥22清肺,化痰,止咳。用于痰热咳嗽,痰多,色黄黏稠,胸闷口干。
健客价: ¥16清热泻火,解毒消肿。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痤疮,粉刺,口舌生疮,胃火牙痛,咽喉肿痛,目赤,便秘,尿黄赤。
健客价: ¥431.水肿性疾病 与其他利尿药合用,治疗充血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肾性水肿等水肿性疾病,其目的在于纠正上述疾病时伴发的继发性醛固酮分泌增多,并对抗其他利尿药的排钾作用。也用于特发性水肿的治疗。 2.高血压 作为治疗高血压的辅助药物。 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螺内酯可用于此病的诊断和治疗。 4.低钾血症的预防 与噻嗪类利尿药合用,增强利尿效应和预防低钾血症。
健客价: ¥271.水肿性疾病 与其他利尿药合用,治疗充血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肾性水肿等水肿性疾病,其目的在于纠正上述疾病时伴发的继发性醛固酮分泌增多,并对抗其他利尿药的排钾作用。也用于特发性水肿的治疗。 2.高血压 作为治疗高血压的辅助药物。 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螺内酯可用于此病的诊断和治疗。 4.低钾血症的预防 与噻嗪类利尿药合用,增强利尿效应和预防低钾血症。
健客价: ¥16温中补虚,调和肝脾,行气止痛。用于脾胃虚寒及肝脾不和所致的脘腹疼痛,腹胀喜温,反酸嗳气;慢性浅表性胃炎见上述症状者。
健客价: ¥17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的眩晕、耳鸣、目涩畏光、视物昏花。
健客价: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