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护理是治疗重症肝炎的一个重要环节,若能合理安排饮食,可以起到促进肝细胞再生和修复的作用。通过高蛋白饮食的补充,提高血浆白蛋白,在较短时间内改善症状,若饮食不当,则会严重影响预后。
饮食要清洁
肝脏是一个重要的解毒器官,正常情况下,它可以通过氧化、还原、结合等方式将外来的毒物、毒素以及代谢产物进行解毒处理,排出体外。当肝功能受到严重损害时,解毒能力降低,此时若食入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即可引起肠道感染,细菌毒素进入肝脏,使肝细胞进一步受损。
食量要适当
肝脏是制造、储存、分配营养物质和排除代谢产物的主要器官之一,特别在蛋白质及糖的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肝功能严重损害时,蛋白质的分解和氨基酸的吸收受到限制,若一次摄入过量食物,不但会造成消化不良,而且会因产氨过多而诱发肝昏迷。因此,食物供给要适量。
脂肪不宜过高
肝脏对调节血脂浓度有重要作用。当肝细胞坏死、肝功能发生障碍时,胆汁分泌、排泄受阻,大量脂肪不能吸收,随粪排出。本组中有很多病例因吃油腻过重的排骨汤、肉丸子等引起严重腹泻,使病情恶化。
冷热要适宜
当肝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时,由于肝细胞肿胀、门脉区渗出性病变及水肿,故患者对饮食冷暖特别敏感。加之患者常伴有胃粘膜水肿、充血,小肠绒毛变粗变短,甚至脱落,表面变光滑,这些病变势必影响消化功能,常表现为厌食、饱胀,甚至因冷热不调而引起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而加重病情。
具体饮食方案
关于饮食疗法的探讨根据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体质及本组病例饮食情况的分析,对重症肝炎患者的饮食疗法,提出以下方案。
每天总热量可达2,000~2,500Cal(成人30Cal/kg,儿童60Cal/kg),水量按每代谢100Cal热量补充100ml,儿童酌情增加。糖占总热量的60~70%,每天约300~400g,蛋白质每天30~50g,脂肪每天25~35g。
急性重症黄疸型肝炎多伴有较明显之胃肠道症状,此期饮食应清淡、易消化,以糖为主,含有足够维生素及适量蛋白质和脂肪。在黄疸上升期,应适当控制蛋白质的过量摄入,待病情稳定后,再逐步增加,如瘦肉、鸡、蛋、鱼、豆腐等均可。烹调时,不宜煨汤,因油腻过重,常致腹泻。维生素供应量应充足,如桔子汁、西红柿、苹果、香蕉、菜汤、西瓜、南瓜、黄瓜、菠菜等均可。液体的摄入应不少于1,000ml/日,以利机体代谢废料的排出。
慢性活动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常因血浆蛋白降低,凝血因子合成障碍而致腹水,贫血。此类患者的饮食应以高蛋白(100~150g/日)、高糖、高维生素及无机盐、低脂肪(35g/日以下),易消化之软食为宜。对有腹水之患者,应限制食盐及液体入量;食道静脉及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应忌食硬食,禁食油炸类食品,而以软食及半流质饮食为宜,以免损伤血管,造成大出血。